还记得成都市张家巷小学设计的那26个娇憨可爱的儿童熊猫体吗?如果让这些熊猫体变成你头上的发夹、手中的橡皮檫、做饭时的锅盖架,是不是会感觉特别好玩有趣呢?这一次,张家巷小学不仅将延续乖萌的熊猫体创作,更是在成都市金牛创意教育工作室的帮助下,携手创客联盟,一起为大家带来了丰富而实用的生活居家制品,让人爱不释手。
成都新会展中心儿童熊猫衍生品展位全景图
聚创意人气过美好生活
“以熊猫为主题设计的26个英文字母字体设计圆润饱满,熊猫衍生品系列正是基于这26个英文字母进行的再挖掘,再创造。”张家巷小学美术老师陈谦介绍说,这次共展出儿童熊猫家庭组合衣架、创意生活系列、学习用具系列、厨房用具系列、熊猫双胞胎午睡抱枕五大类,品目繁多,因为融入了熊猫形象,大家都特别喜欢。“这次展览主题是工业之美,我们希望通过孩子们设计的熊猫衍生品,让大家在居家使用的过程中,享受生活带去的美感、快乐。”
陈谦还表示,创作之初,在“熊猫字母”的启发下,孩子们对线、形等基本造型要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引入熊猫各种表情、萌态,才让这些工业制品看起来那么生动有趣。
儿童熊猫衍生品——家庭组合衣架系列
凝集体智慧造百变熊猫体
张家巷小学位于四楼的版画室,原是一间舞蹈教室,每个周一、周四的下午,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绘画、模型、手工等课程的创作。这里,就是儿童熊猫体诞生的地方,也是儿童熊猫衍生品的“出产地”。
“K”这个字母的形状可以用来做成锅垫、“Q”可以做成可拆卸的相框、“X”可以做成发夹……初期,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给创作增添了许多乐趣,他们尽情地描绘着脑海中那些奇思妙想,构思着自己心中的小创意,而老师们则从外观造型,眼神以及大熊猫的体态等方面进行指导成型。伴随着熊猫衍生品设计的出现,张家巷小学成为了创作的“主战场”。
弯弯曲曲的黑白衣架夹着可爱的熊猫夹。“这是裤架”,邓天婉清解释说,平时看妈妈替爸爸收拾裤子的时候非常麻烦,便想着设计了裤架。
韦入丹在观察家里人吃饭时候发现汤勺老是会滑落进汤里,便设计了带把柄的汤勺。她说,自己以前设计只是注重美观,现在更加注重实用和轻便。
携创客联盟筑创意梦想
今年5月,金牛区成立了金牛创意教育工作室,并将张家巷小学、全兴小学、七中万达等9所学校作为定点培养单位。每所学校挑选出十几名小创客,邀请专业设计师共同组成创客联盟,完成创意设想。“熊猫衍生品系列,正是小创客与专业设计师首次牵手,将设计图变成现实,共筑创意梦想,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实现创想的平台。”陈谦说。
假期里,创新教育工作室分期对张家巷小学、全兴小学、新桥小学等六十多名小创客进行了集中培训,将他们的设计构思不断充实完善,再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点评筛选。随后,设计师们协助学生画出了效果图,制作出样品或产品,再集中向老师和家长进行了展示。在看到孩子们的成品那一刻,家长们震惊了。
“小孩子平时的绘画能变成工业品投入到生活,这让我很惊讶。”邓天晚清的爸爸此前一直不是很看中这些创意,认为小孩子的创造都显得太幼稚,但在看到自己孩子设计的裤架变成成品摆上展架的那一刻,他心里激动万分。邓先生说,这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再也不敢小看孩子的创意了。”邓先生说,现在没事的时候,他就喜欢陪着晚清设计各种好玩的居家生活用品。
“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创意构想,并尊重孩子的原创。”这是陈谦对孩子们的承诺,也是对培养小创客的一个原则。课堂上,陈谦会用一个个新奇的问题启发孩子们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碰撞各种思想火花;课下,他会带着孩子们到各处认识花鸟虫草、参加各种展览活动,“见多才能识广”,他说,这对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非常有帮助。而创新教育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创意、开拓思维、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创意梦想。
搭建创想平台传播成都之美
集创意力量孵创意人才
“将小朋友的创意和工业产品相结合,这在全国还属先例。”金牛创意教育工作室负责人周萍说,金牛创意教育工作室一直以创新教育的理念支撑,尤其重视学生创选力和动手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这次通过儿童熊猫衍生品系列的设计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学习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还能让学生爱上创意,孵化更多创意人才。“将孩子们的呈现在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会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创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