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一个无污染的菜园,利用养鱼的水,运用循环系统去养活一盆蔬菜,无需土壤和肥料,让鱼菜共生;为了防止老人独自在家时发生意外,尝试设计一种监控系统让家人通过手机进行远程看护;针对家长希望孩子脱离对电子屏幕的沉迷,做一种亲子互动机器人玩具……在南京创客空间,一群爱捣鼓东西的人在这里碰撞出无数创新思维的火花,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创意的想法。
昨日,记者走进位于南京中华路创客空间的“车间”,老陈正在摆弄一台DELTA架构的3D打印机。今年50岁的老陈告诉记者,这样的一台打印机成本只需2000元左右,可以打印一些塑料零件用于产品设计。“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老创客”,从小就爱捣鼓家里电器的他表示,从单管收音机到黑白电视机,都曾尝试做过。
被称为“奔跑哥”的沈金鑫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他也一直奔跑在电子应用领域。目前他正在利用基于开源硬件和软件进行融合的原理,运用电脑操控他的智能小车,“不需要购买价格较高的硬件及外围模块,只需要一台电脑和Proteus仿真软件,不懂单片机的人也可以玩电子制作。”
自由创意的“梦工厂”
曾在清华研究院就职多年的郑岩峰是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之一,受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等创客聚集地创新氛围的影响,他在豆瓣网上发了一个帖子,立刻就吸引了南京七八个网友,2012年5月他们成立了南京创客空间。成立一年多,创客空间目前在线成员有220名,专业方向涵盖计算机、电子、建筑、艺术、机械制造、经济等诸多领域。
发展近一年,创客空间的成果陆续呈现在市民眼前。除了今年4月,南京创客空间应邀参展南京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展外,在车间,记者还看到一款初具雏形的产品设计,“最终将会做成五片全彩RGB构成花瓣的电子植物,让它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意变换颜色,并且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经过团队的讨论进行建议采纳,它还成为了一个小型气象站,可以检测家中温度、湿度、光照、气压等环境信息。”创客戴晓天与宋久俊合作的这款产品名为“妖姬”,即将亮相于7月的“极客行动”大赛。
5月中旬,南京创客空间应邀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站的《疯狂实验室》等活动,并计划在今年9月进行南京高校巡讲交流,不仅可以借助高校的资源,制作更多的产品,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成为创客。
玩”的就是一种精神
“创客玩的就是一种精神。”戴晓天略带调侃地说,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习惯了伸手即来的人们,创新能力却在逐渐退失,不愿意有想法,更不愿意把想法变为现实。而创客要发扬的,就是一种从空想转变为现实的实干精神,一种用创造性思维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精神。创客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探寻、去求索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创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