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外国人眼中的小康生活)新闻频道

在2020年于上海举行的国际葡萄酒与烈酒贸易展览会上,陈仙妮在推广宁夏葡萄酒。资料图片

张诺(左)和张开芝奶奶在小洋镇合影。程尚志摄

功必扬在苏州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资料图片

在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一酒庄的葡萄园内,当地高校师生在研究葡萄栽培技术。新华社发

在中国长期生活的外国人,见证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受着真实立体的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创造出来的

人人在奋斗,处处有梦想

本报记者王汉超秦瑞杰

每天清晨,陈仙妮开车从银川出发,驱车约1个小时,经过连绵的葡萄园,就能来到她工作的酒庄。

一路行进在贺兰山东麓,山势雄阔,山脚是正蓬勃兴起的一片酿酒葡萄产区。陈仙妮记得,以前经过这片地方,只能看到黄沙和黄河。如今,这里变成了一块“在全球都难得”的葡萄酒产业热土,一家家酒庄破土生长,很多人的命运因产业兴起而改变。在荒原上种植、采摘葡萄,酿造葡萄酒,再把佳酿推广到世界。法国姑娘陈仙妮见证了这项事业从无到有,绚丽展开。

未来将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级葡萄酒产区

陈仙妮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她不仅是所在西鸽酒庄的全球品牌大使,也是外界了解这片新兴葡萄酒产区的“一座桥”。很多到访这里的客人都听过她的讲解,经由她,知道了当地发生的巨变。

西鸽酒庄位于贺兰山南端尽头,山背后就是内蒙古的茫茫腾格里沙漠。酒庄就地取材,用近20万块贺兰山石垒成环形的高大墙壁,围住整个酿造厂区。其中除了林立的酿造罐、恒温恒湿的储酒空间、封闭管理的流水线,还有一座小型图书馆,一方庭院,一片可以望向湖水和葡萄园的露台。

谁能想到,陈仙妮最早来到这里时,举目只有一片荒原。山是秃的,地是光的,当地人穷困自不用说,邀请她加入创业团队的老板张言志也住在工地板房里,一天到晚“吃沙子”。

陈仙妮的家乡位于法国古老的葡萄酒产区——勃艮第产区。大学时期在法国学习中文专业的她,2011年来到中国,先在四川大学读书,后在武汉、深圳等地工作,向中国推介法国和其他国家知名产区的葡萄酒。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环境,陈仙妮开玩笑说,“非常优雅光鲜”。

西鸽酒庄创始人张言志毕业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陈仙妮熟识他时,对方已是一名资深葡萄酒经销商。因此,起初听说张言志一头扎进中国西北创业,拿出大量资金建设酒庄,陈仙妮满心疑惑。

“中国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处处有梦想。”陈仙妮一了解才知道,宁夏未来将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级葡萄酒产区:地理纬度适中,贺兰山脚下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砂砾土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日光充沛,控水灌溉便利;该片区距离银川1小时车程,区域位置称得上得天独厚……

张言志问她:“世界上成熟的产区很多,但从零起步参与建设的葡萄酒大区,还能找到第二个吗?”陈仙妮心动了。

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见证梦想如何变为现实

中国创业团队的热情感染着熟稔葡萄酒行业的陈仙妮。投身于宁夏葡萄酒产区建设,令她兴奋不已。“我喜欢中国。这是个很好的创业机会,我不想错过。”就这样,她带着在中国的全部家当来到宁夏。

酒庄所在的青铜峡市,隶属宁夏吴忠市。陈仙妮刚到这里时,酒庄建设刚刚起步,她直接住进了“庄里”。种植采摘期,她和工人们一起在葡萄园忙碌;酿造阶段,她在车间里跟师傅们交流;到了推广季,她全国各地四处出差。有时候,酿酒师直到半夜还在加班,她就跟着后面尝样品、提意见。

在当地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创业者们脚踏实地,辛勤耕耘,葡萄酒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很多当地农民,包括一些曾经的贫困户在酒庄找到了工作,增收脱贫,生活越来越好了。一些高等院校的年轻人,毕业后也加入了酒庄团队,许多新想法新创意不断产生。贺兰山东麓产区逐渐为海内外葡萄酒行业人士所知。2019年,西鸽酒庄产出的葡萄酒被联合国总部代表餐厅列入采购单,多个品类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在2020年举办的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上,贺兰山东麓与法国卢瓦尔蒙路易、西班牙普里奥拉托等产区一同荣获“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称号。

“葡萄酒的世界,像汉语的世界一样,越学越觉得丰富。”在中国10年,陈仙妮从最初的将外国葡萄酒带进中国,到将中国产的葡萄酒推介给世界,看着中国葡萄酒产区的蓬勃兴起,她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见证了梦想是如何变为现实。

一个产业,每年为这里带来12万个工作岗位

“回到宁夏像是回到家,这个感觉太强烈了。”陈仙妮说,她喜欢中国的发展速度,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总有一件接一件的事情等着去做。”人们都为了更好的生活去奋斗。“在中国,这是我身边很多人共有的状态。”

她回到宁夏,看到同事们在酿造一种新口味的葡萄酒。蛇龙珠是一种有着中国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刚开始,人们认为这是葡萄园中的杂果,没想到酿造出来的葡萄酒给大家以最大的惊喜。“它的口感平衡柔和,特别能表达宁夏的特点。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款可以表达中国特色的酒。”陈仙妮说。

在酒庄的日子里,陈仙妮常常和这里的员工聊天。酒庄葡萄园的很多员工都是从西海固移民过来的,马成军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固原市西吉县人,离开家乡来到酒庄,先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后来又成为葡萄园的技术骨干。如今,马成军已是一名园长,管理着600多亩葡萄园、20多名工人,还把全家人都接到了酒庄附近的闽宁镇生活。

不忙的时候,马成军会跟陈仙妮讲以前在西海固的故事,讲自己为了喝口干净的水走几公里的山路。陈仙妮听着过去的故事,看着马成军现在的变化,感慨不已。

“人们劳作,收获,再劳作,还有更大的梦想在前面。”陈仙妮说,一个产业,每年为这里带来12万个工作岗位。很多人也因此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美好生活,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

传播更多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张丹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名留学生,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张诺说。

张诺今年29岁,2017年9月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是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她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用她的话说,这里“出行安全、购物便捷、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令人震撼”。

去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留学生来到陕西省镇巴县开展科技支农助农活动,张诺参与其中。“中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的种种努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养殖业来说,疫病防控特别重要。如果等到羊群生病再治疗,万一是传染病,就会造成羊群大量病死。”张诺反复给村民介绍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以及预防的重点:一是环境卫生管理,要定期清扫羊舍,保证羊舍干净整洁;二是做好消毒,把环境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杀灭,降低疫病发生率。

在小洋镇的日子里,74岁的张开芝奶奶引起了张诺的注意。“张奶奶长得很像我的亲奶奶。每次看到她时,总让我想起远在哈萨克斯坦的家人们。”就这样,张诺有了一位中国奶奶。

助农活动结束后,张诺回到了学校。因为自己的中国奶奶,她一直记挂着这个山里的小镇。3个月后,她从学校出发,几经辗转,经过7个小时的路程后,又来到了小洋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张诺去的是张奶奶刚搬的新家。

新家就在山脚下,是政府帮助修建的安居工程房,房间宽敞又漂亮。奶奶知道张诺要来,特意提前把房间打扫干净。两人一起做了午饭,开开心心吃完后,奶奶又骑电动车载她去羊圈,看羊羔的生长情况。

按照张诺的指导,现在奶奶家的羊很少生病,羊舍里也新添了几只小羊羔。“羊羔都长得很好!”奶奶告诉她,在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20多户原本生活困难的贫困户,每年每户都增加了万余元的收入,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太让人欣慰了!”张诺很高兴。

“中国能有今天的快速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作为一名留学生,能见证、参与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很荣幸。我希望能够向世界传播更多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张诺说。

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

本报记者姚明峰

“中国正以开放的态度向世界敞开胸怀。”在中国学习已有10年的阿根廷人布莱恩·冈萨雷斯感慨。这些年,他愈加感受到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与自信、对外来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小康社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长”。

与布莱恩·冈萨雷斯这个名字相比,他的中文名“功必扬”更为中国电视观众和网民熟悉。功必扬一直在制作讲述阿中两国友好的短视频,发布在社交网络平台。视频中,他与阿根廷朋友畅谈他们眼中的中国。

功必扬告诉记者,他欣赏中国,不仅因为中国科技不断创新、生活十分便利,还因为中国民众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展现出的开放、包容、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活跃在当下。”功必扬注意到,中国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元素越来越多,像文化创意产品、京剧风格的餐厅、诗词主题的酒吧等,常能吸引众多顾客。

2018年,功必扬曾前往武汉体验京剧表演。老师是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她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恰到好处,专业程度令人赞叹。在这位小老师的指导下,功必扬学习了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他感慨:“像京剧这样的中国国粹,让我们获得感受美的能力,赋予人们更强的精神力量。”

精通汉语的功必扬用“兼收并蓄”来形容中国文化的多元包容。他回忆起2016年在中国的一次节目录制经历,在这期节目中,他披上一件阿根廷高乔人的斗篷出镜。“斗篷在不同场合有多少种穿法?套在头上,披在肩上,系在腰间,意义也会不一样吗?”现场观众带着好奇连连发问。功必扬没想到,身上的斗篷会引起中国观众的热情追问。“他们追问的不仅是一件斗篷,更是传统服饰背后的阿根廷文化。我感受到他们对阿根廷文化的浓厚兴趣。”功必扬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阿中文化交流更进一步”。

THE END
1.章节:生活中的创新想法有哪些例子,列举10个创新思维的例子,朋友要...章节 生活中的创新想法有哪些例子更新时间:2024-08-15 16:27:13 囚牛长老面色一寒,刹那间,更是有着一股相当可怕的气息笼罩在李泽道身上。李泽道呼吸变得困难,膝盖一软,直接跪在那里……当然,这些都是李泽道故意装出来的。他现在相当的兴奋,他觉得这些人太可爱了,竟然帮他创造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兴奋之余也在...http://www.rebloga.com/chapter/ekxSheUS.html
1.生活中的创新作文(通用40篇)生活中的创新作文(通用4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创新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https://www.ruiwen.com/zuowen/chuangxin/6104383.html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创新和创造力?总之,实现创新和创造力需要一颗富有创造力的心态和下定决心的信仰,而创新和创造力的实践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来加强我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满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志趣愿望,让我们的生活也有创新和新的想法,从而让更多的快乐和无限的可能性存在。https://www.jianshu.com/p/83a964d30b0a
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我评价(通用49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还影响对他人的评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自我评价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我评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yjbys.com/jianli/ziwopingjia/645759.html
4.关于生活的创新优秀作文(精选18篇)也许,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中,人们都忽视了“新”的'存在,都忘记了要去“创新”,或认为生活很平凡无“新”可创。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新”就在我们身边,“新”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多角度思考的脑,有一颗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心……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00715101315_444762.html
5.“纸电路”连通生活创新“纸电路”连通生活创新 “纸电路”趣味课是电子控制技术的入门课程,是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中“我身边的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元器件、传感器,实现各种电子控制技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公式和鲜活的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http://www.jyb.cn/zgjsb/201811/t20181106_1259043.html
6.创新改变生活作文(精选26篇)创新改变生活作文(精选2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改变生活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创新改变生活作文 1 创新意味着成功 ...https://mip.oh100.com/a/202110/3752954.html
7.成就新一届小院士的奥秘: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细节近日,10位新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出炉。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发明实践中,将创新理念融入学习和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 观察生活创新解决之道 金山小学五年级学生王乐培家住海边,常常带着游泳圈去游泳。王乐培心想:“如果海啸来了,被冲到海里怎么办?”爸爸说,只要保持淡水,就能活一周,最好还能持续向外发出...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