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尽情的小创造小发明亲子频道

电视台播放过我国一个关于中学生小发明的展览,其中有许多新奇的想法使有关方面的专家都感到振奋。现举二例:

另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将来延长人脑寿命的想法:即将一电脑晶片植入人的头部,以人脑中的微循环提供晶片活动的能量,使一些外来信号能从人脑转存至晶片上,以增大人的脑容量,补充人的脑力。

1.让孩子学习创造的科学方法

尽管有许多科学创造和发明是靠突发的灵感刺激而来的,但这绝对与科学创造的方法分不开。因此,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探索、创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美国某幼教专家设计了“把科学放人袋中”这一实验,对我们教育孩子具有一定的启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儿童在活动中领悟到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应该做什么,自己如何做才能成为科学家。他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而展开。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把儿童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到探究可利用的线索上来,分析整理资料,绘制科学模型,并相互交流研究。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一个包含若干栏目的表格来记录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有关资料,并让儿童们将其画在纸上。

教师提示孩子们利用各种感觉猜猜袋内是什么东西,画出猜出物品的模型图;再摇动纸袋,根据袋内物品所发声响,再度做出猜测,并画出模型图;再利用触觉,用手摸摸,再猜,再画,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小组内再交流,共同讨论不同猜测的依据。而后,让孩子们打开纸袋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再绘出最后的模型图。

接下来,教师启发儿童逐一回顾其作为小科学家时在活动中所做的事项,如搜集线索、绘图、记录观察结果等,并思索科学家除了利用刚才自己所利用的搜索渠道外,还用了哪些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得到更多的资料。随后,儿童的心智被引入显微镜、望远镜等更深的知识领域。然后回顾自己的第一次猜测模型,体会出如果只利用一小部分信息来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总看法,有时就会出错。作为科学家,总要建立不同的模型,如数学的、物理的、心理的等模型来综合地判断某事物。然后在原有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新的信息,不断改变原有模型,以更接近真理。

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再让每个儿童各自描述这项活动的全过程。这种活动可使孩子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并学会其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不要求孩子能制造出像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一样的东西,而是要让他们具有这种创造和发明的意识并掌握方法,在家长或其他同伴的协助下取得一定的“成果”,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上面的做法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当然如果每天重复这一活动,就未免流于单调。家长和幼儿教师,甚至初中、小学教师要在培养创新方法和意识方面多做一些探索和努力。

2.操作技能的训练

孩子的创造发明不同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它可以是在成人的指导、启发下重新发现自己已经知道的真理。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则是研制出一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物品或提出新理论。但它们的共同基础都是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我们在前一节中已概述了这一特点。那么家长和老师应做些什么工作呢?

当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家长可对较复杂的组装程序进行适当的简化和指导,以利于孩子在充分思考后能顺利完成。如果太复杂,就会使孩子望而却步,失去信心。另外,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使用也很重要,如剪子、夹子、钳子、锯子、锤子、螺丝刀等“手的帮手”也要能熟练应用。这当然要从生活自理开始,比如,孩子能不能在上厕所后自己用卫生纸擦干净屁股也属于一项技能训练。长期由家长包办各种事情的孩子由于缺乏经验,不善思考,是不能顺利完成这些动作的。家中如果有核桃,孩子能否自己打开核桃吃掉里面的核桃仁?家具或玩具的螺钉松了,孩子能否熟练地用螺丝刀将其旋紧?能否按折痕把纸剪开?能否熟练地使用筷子吃饭?上学以后,能否熟练地骑脚踏车上路?脚踏车坏了,能否借助一些基本工具自行修理?这些都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训练孩子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而操作技能对孩子日后的创造、设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动手实验

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并使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个角度讲,这得益于他早期就热衷于实验,也得益于他早期的实验意识。在很小的时候,他就亲自尝试“孵小鸡”,他自己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里面堆满了各种瓶子、试管。许多大科学家在早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实验意识。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可进行的实验随手可做,因此,家长和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不难发掘这一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下面举一些引导孩子做实验的例子:

孩子可能从电视里偶然发现了盐水能导电的这一性质,并想看看盐水到底怎么导电,此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用电池和小灯泡、水和盐等来做这个实验。一边看看小灯泡是否亮了,一边观察水里面的变化。对孩子可能有的疑问,家长要尽可能做出解释,并给孩子讲一些下雨天在高压电附近容易触电的常识,也可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些小的观赏玩具。

孩子看到直升机在飞,就会提出问题:“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这时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并与孩子一起做个小螺旋桨,用手去搓,使其飞起来,孩子可以亲手做出形状各异的螺旋桨,观察它们的起飞运动。家长还可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介绍一些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情况和做出的各种努力。可与孩子一起做风筝,画上漂亮的图案,在有微风的日子去放。也可让孩子观察过节时燃放的烟火爆竹,讲讲现代航天之父——美国火箭专家韦纳·冯·布劳恩童年时在车尾绑了六支大烟火推动滑坡车飞速前进的故事。这样做既可以使孩子长知识,又在实验和动手操作中使其发挥了创造想象,同时也可能给孩子日后的努力方向埋下了目标的种子。

磁铁是孩子喜欢玩的一种东西。让孩子用磁铁在水盆或水池里做指南针、漂动船模型,做寻找掉在地下的螺母、曲别针等小实验,或吸钉子等小铁器的小实验,也可做磁性吸引和排斥的实验,这里面的乐趣是无穷的。视年龄的不同,可给孩子介绍一些用磁铁来发电、磁浮高速列车等实际应用,以增加孩子玩耍中的乐趣。

颜色是受孩子喜欢的。那么,把两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几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孩子亲自动手试一试,得出结论,这对他会有很大的启发。鸡蛋是一种普通食物,它有些什么奥秘呢?孩子自然会去探索。家长可让孩子做下面的实验:不打破鸡蛋,如何区分鸡蛋的生熟?通过光照、摇晃、听声音等方法,让孩子先观察生熟鸡蛋在这些方面的异同,然后总结出几条区别,再去实际辨别鸡蛋的生熟。把鸡蛋放在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新鲜的鸡蛋和不新鲜的鸡蛋在水中有何不同?在水中加上盐,并边加边搅拌,观察鸡蛋的沉浮有什么变化;继续增加盐,又会有什么变化。怎样能使鸡蛋站起来?孩子会做不同的设想和试验,产生极大兴趣。吃鸡蛋时,看看咸蛋、茶叶蛋、新鲜蛋之间有什么区别?鸡蛋能承受多重的压力?用四颗鸡蛋把一块平整的木板支撑起来,然后在木板上慢慢地添加东西,看看加多少东西鸡蛋碎不了。把孩子慢慢地扶上木板站立,再慢慢扶下来,看看鸡蛋是否能被压碎。

可能的话,让孩子看看小鸡是如何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控制温度,自己尝试孵鸡蛋看看。为什么在适当的温度下便能孵出小鸡?而有些鸡蛋为什么孵不出来?留些疑问给孩子,也是对孩子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创造有益的。

把两个鸡蛋分别扔在海绵垫上和硬地板上,孩子就会发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得出人从高处往下跳时,下面如果有柔软的东西,就不会被摔伤的道理。

铅笔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立在钢丝上?这个实验孩子是一定很喜欢做的。家长可以找好一些黏土、一根较软的铁丝,并让孩子把黏土搓成两个圆球,捅在铁丝的端点部分。然后再把铁丝中间固定到铅笔的中间,重心降低了,铅笔就会“走钢丝”了。用这个道理,还可以自己制作不倒翁等玩具。孩子会发现在平衡中,重心越低越容易保持这一道理。

孩子对动物、植物具有天生的兴趣。让孩子多观察各种植物的习性。不妨让孩子自己种植一些植物,并指导孩子一起对所种植物进行养护,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取得细致研究的资料。

THE END
1.常用的发明创造的方法.doc三、发明与发现的区别: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的要求: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四、发明创造的方法: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法:1、加一加: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在圆珠笔...https://m.taodocs.com/p-319952068.html
2.科技发明创造基本方法.PPTX;科技发明创造基本技法辅导报告 ;科技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 科技创新是发展形势所迫 科技创新是世界大势所趋;一、创意改变生活,创意无处不在;再也不用担心会锤到手指了;创业公司也可以来一张哦~~;大储存收纳功能自带楼梯哦;椅子变梯子一物两用!!;贴心的折叠功能茶几;在每个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9/0810/8107033114002041.shtm
3.发明创造小窍门把秧苗挖出来,移到大田里去栽种,叫“移植”;把这棵树上的芽接到另一棵树上去,叫“稼接”。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的发明创造活动中来。 我校五(5)班的曾道辉同学就使用了这个方法,发明了“听障人闹钟”,获得了福建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二等奖。他发现聋哑人由于听力障碍,无法像正常人那样通过听闹钟声来提醒自己...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20/14/6983980_118129855.shtml
4.创造发明的思路方法及路径在多年来的教学科研中,笔者潜心研究,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凝练出一系列创造发明的思路、方法及路径,如“一支铅笔·一张纸·一块橡皮”创造发明思维的简易训练方法、科技创新思维三角形、“少人区”“无人区”科技谋略、孙子兵法与科技竞争谋略、从“点石成金”到现代点金术等,并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一直践行...http://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a3ptbG5vemM5Nzg3MDMwNTAxMjE5
5.专利创造布局的基础分析和规划方法推荐阅读专利布局专利策划和布局工作要在三项基础上抓:原始创新形成的技术经验;在目标市场地域、竞争对手相关产品的专利情况;从标准发展中了解可能形成商业应用的技术热点。目标规划方法是与产品研发并行的专利开发方法,形成专利家族。专利创造布局的理论和方法是其他专利工作的基础。 http://www.ipcoo.com/bujun/201504/00000206.html
6.教师培训运用缩小、缩短、减少、减轻、分解、折叠、卷曲、删减等手段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法,叫做缩小省略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缩一缩"、"减一减"方法。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发明思路。 例子:节省木材的火柴 "嚓",我们常常划了根火柴,火柴梗燃不到1/2就扔了,这多可惜!广西的钱峰同学建议:把火柴梗的长度缩短1/3至1/2,再...https://xh.qsng.cn/jspx/212763.jhtml
1.发明创造意义及一般方法原当今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发明创造的时代,总之是竞争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在竞争,并且越来越激烈。竞争,从现象上看,是经济、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则是智力的竞争,是发明创造能力的竞争。这个问题,谁认识得早,谁行动的快,谁的方法得当,谁就受益,否则就吃亏,甚至...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353361.html
2.发明专利创造性问题的答复思路本文摘要:结合处理审查意见创造性答复的具体体会,以评述创造性的“三步法”入手,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证该发明的非显而易见性,为创造性的审查意见答复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 >>>引言 《专利法》关于创造性的规定指出,发明的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http://www.fypatent.com/nd.jsp?id=329
3.创新的方案15篇根据学校提出的“敬业、爱生、博学、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学校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决定开展以“科技成就梦想,创新成就人生”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https://mip.oh100.com/a/202301/5924051.html
4.发明创新的主要途径与一般方法发明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公司知识产权讲座公司知识产权讲座(1)(1) 一、什么是发明创新 二、发明创新的主要环节 三、发明创新的主要途径 四、发明创新的一般方法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讲 师:刘文求(合伙人、专利代理人) 联系电话:0755-26406581/13717000766 什么是发明创新? 一、发明、实用新型一、发...https://doc.mbalib.com/m/view/d4f7e9ac1bcb22716c21695b42372072.html
5.小学生科技创新发明设计方案(精选13篇)1、发明创造类——寻找生活中所用器具、物品的缺陷或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进;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将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制作出新型实用的作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2、科学研究论文类——从农业、林业生产、能源、环保、大自然、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发现不寻常的现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运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https://www.ruiwen.com/word/xiaoxueshengkejichuangxinfamingsjfa.html
6.阿奇舒勒对技术创造思考的转向与突破摘要: 俄罗斯创造学家阿奇舒勒在完成经典TRIZ构建后开始专注于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研究,实现了从技术发明方法开发到创造主体研究的重要转向。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创造性个体素质、创造性个体人生策略和理想的创造策略大纲三部分内容。该理论在研究领域、对象和视野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开辟了指向实践操作性的创造性人格...https://xuebao.neu.edu.cn/social/article/html/2016-4-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