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管理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循。质量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的长期过程,其中涵盖了七大关键原则,这些原则是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持续成功的基石。
释义: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将组织目标与顾客需求联系起来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2.领导作用
各级领导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充分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使得组织的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
在组织内沟通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创建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为员工提供所需资源、培训和权限表彰员工的贡献3.全员积极参与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的连贯过程进行系统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得预期结果。质量管理体系由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
确定体系和过程需要达到的目标管理过程的相互关系确保获得过程运行和改进的必要信息管理可能影响过程和体系结果的风险5.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成功的组织的基石。对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创造新机会,维持当前业绩水平,都需要持续改进。
促进全员建立改进目标对员工进行培训,使用基本工具实现改进跟踪、评审和审核改进项目将新产品开发或产品、服务和过程的更改纳入改进中6.循证决策
确保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使用适宜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依据证据进行决策7.关系管理
八大要点
1.一次做对
一次做对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确保每一步骤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避免错误和缺陷的发生,因为错误和缺陷会造成非常大的质量成本,且经常被忽视!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到一次做对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严格的操作流程,以及领导层的坚定决心。
2.亲力亲为,不只是口头指导
领导者应该亲自深入生产现场,用眼睛去观察,去检查,去指导员工。不要只是口头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做,而是要深入到一线,反复指导,直到正确的操作成为他们的习惯。
3.内部审核和实验室测试
进行内部审核,建立完善的内审制度以确保员工遵守工厂的标准作业流程。实验室测试必须科学可靠,测试结果需要能够追溯到具体的生产线上的零件和产品。如果测试结果不能反映大货生产的质量水平,测试就失去了意义。
4.永远不要假设
不要依赖过去没有问题的经验,要设法预防问题的可能发生。严格实施进料品质检验,确保材料和零配件的质量。坚持“先进先出”的物料控制原则,避免库存积压问题。
5.运用基本常识
6.创造稳定的工作环境
创建一个稳定的,合理的工作环境,减少人为操作错误的发生。给工人提供良好的工具,确保工作台面干净整洁。保持所有的工作区域清洁、整齐,建立现场清洁管理制度。
7.严格执行现场“5S”
保持工作区域清洁整齐,实施“5S”管理,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要求员工在就餐和上完厕所后洗手,上岗前戴上发套或工作帽,防止头发或其他杂质掉落在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