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合同中对重大疾病治疗方式进行限制的条款有效吗?

原告(被上诉人)李某某诉称:2019年12月起至2022年7月,李某某一直通过某网约车平台在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某保险公司)处投保“某疾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缴费方式按照李某某在某网约车平台上的日运营单数每日扣款一次,每日最低缴费人民币1元(以下币种同),保险金额按照每缴费1元增加1,000元累积计算。2022年5月15日,李某某突发胸主动脉夹层B型疾病,在上海某医院住院进行胸主动脉手术治疗。事故发生后,李某某向某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理赔,某保险公司于2022年7月7日作出《拒赔/拒付通知书》,告知李某某所患的疾病不在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拒绝赔偿保险金。李某某遂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某保险公司给付李某某保险理赔款41万元。

被告(上诉人)某保险公司辩称:双方保险合同第9.3.25条约定了投保重大疾病范围,并明确约定未开胸等情形不在保险范围内。确认李某某所患疾病属于主动脉疾病,但李某某接受的手术属于微创治疗介入手术,并非开胸开腹手术,故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请求法院驳回李某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9年12月12日至2022年7月30日期间,李某某在某保险公司处投保某重大疾病保障保险。重大疾病保险A款条款第2.1条约定,被保险人自获得被保资格之日起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并在保险期间内被专科医生(见释义)确诊为本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见释义)中的一种或多种,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项下该被保险人的重大疾病保险金额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对该被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终止:(1)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见释义),并在保险期间内因该意外伤害造成本保险合同约定的一种或多种重大疾病首次发病(见释义);(2)被保险人经过本保险合同约定的等待期(见释义)后,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发病。保险条款第9.3条约定,重大疾病是指符合下列定义的疾病或被保险人首次接受符合下列定义的手术……第9.3.25条,主动脉手术,指为治疗主动脉疾病或主动脉创伤,已经实施了开胸(含胸腔镜下)或开腹(含腹腔镜下)进行的切除、置换、修补病损主动脉血管、主动脉创伤后修复的手术。主动脉指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含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不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分支血管。所有未实施开胸或开腹的动脉内介入治疗不在保障范围内。

2022年5月,李某某经上海某医院诊断患有胸主动脉夹层B型疾病。后李某某接受治疗。出院小结记载“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如上,手术指征具备,经充分术前调养后,于2022年05月3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降主动脉造影术,术中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肾功能不全……”

后李某某向某保险公司申请理赔。2022年7月7日,某保险公司向李某某发出拒赔/拒付通知,表示李某某于2022年5月5日确诊疾病不属于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故不同意赔付保险金。

裁判结果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于2023年1月9日作出(2023)沪0117民初12818号民事判决:被告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付原告李某某保险理赔款41万元。

某保险公司向上海金融法院提出上诉。上海金融法院于2023年5月22日作出(2023)沪74民终365号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原、被告之间的人身保险合同关系成立、有效。本案中,双方对于李某某所患的主动脉夹层B型疾病属于主动脉疾病无异议。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在李某某没有采取开胸开腹手术,而是使用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左侧锁骨下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降主动脉造影术的情况下,某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保险责任。

案涉保险条款第9.3.25条约定“主动脉手术”为治疗主动脉疾病或主动脉创伤,已经实施了开胸或开腹进行的切除、置换、修补病损主动脉血管、主动脉创伤后修复的手术。结合案涉保险条款第2.1条和第9.3.25条约定,重大疾病的保险范围包含“主动脉手术”。第9.3.25条应当是对医疗术语“主动脉手术”的解释和描述。但其中关于“开胸”“开腹”等内容显然不属于对疾病症状的解释和描述,而是对于疾病治疗方式的限制,该限制排除了被保险人对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权。本案保险责任范围的限定方式,将重大疾病与其具体的治疗方式相联系,免除了特定治疗方式下保险人的保险责任,超出了以疾病症状的解释和描述来定义重大疾病的通常理解,应当属于格式化的免责条款。该约定既不符合一般人对该类重大疾病的通常理解,也与银保监会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保险公司拟定医疗保险产品条款,应当尊重被保险人接受合理医疗服务的权利,不得在条款中设置不合理的或者违背一般医学标准的要求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规定相悖。

其次,某保险公司未就免责条款履行明确说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在订立保险合同之前,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保险人应当对涉及对方当事人重大利益的免责条款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向投保人提示、说明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真实含义,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治疗主动脉手术除传统开胸或开腹手术外,还可以采用微创手术,以减轻病人痛苦和降低手术风险,至于采用何种手术是医生依据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的,选择微创手术对医疗机构或患者而言,属于合理医疗范围。对于发生的疾病,若能达成同样治疗目的,允许被保险人选择对自身损害较小的方式进行治疗当属应有之义,被告以限定治疗方式来限制原告获得理赔的权利,免除自己的保险责任,根据保险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该条款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李某某以微创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疾病属于案涉重疾险的承保范围,某保险公司应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保险责任。

案例注解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人身保险合同中限制医疗方式条款的法律效力认定问题。以下,结合本案案情,从重疾险中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合理性判断、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认定以及格式条款的效力审查标准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重疾险中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合理性判断

(一)保险合同多以格式合同形式出现

保险是一种用以对冲风险可能带来伤害和损害的机制,是对人们遭遇风险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机制。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险行业的独特优势,也是保险业安身立命的基石。保险的功能,应当回归保险的保障性,应将保险合同归入偶然合同或不确定合同。保险合同多以格式合同的形式呈现,即保险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且在签约时不与相对方进行协商。投保人只能被动地整体性接受,或者不与之签订该合同。保险合同的条款在保险公司长年累月的业务发展、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逐步规范化乃至定型化。同时,从条款的衍变过程也可映射出保险业的发展动态及投保人对保险的需求方向。

(二)限制性条款的合理性分析

(三)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不合理性认定

二、不合理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认定

保险行业发展至今日,格式条款已然成为合同内容的典型形式,可由双方协商一致来拟定条款的情况很少。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保险公司作为营利法人,均以获取高额利益回报为价值追求。因此保险合同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格式条款,对被保险人利益产生严重侵害,有违公平。案涉保险合同中限制治疗方式的条款具有不合理性,对于该条款的效力问题,下文将予以判别。

(一)法律对格式条款效力的规定

1.民法典对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规定

2.保险法对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规定

保险法第十九条列出了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排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作为保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责条款起着限制保险责任范围的作用。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告知被保险人,且免责事由和范围必须具有明确性。同时,免责条款必须与被保险人的风险特征和保险合同的内容相符,合理地分摊保险风险。再次,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应当按照被保险人合理的解释标准进行解释。这意味着在争议发生时,法院将根据被保险人的合理解释来判断免责条款的有效性。

3.民法典与保险法关于格式条款的适用与选择

对于格式条款无效的认定问题上,民法典在原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和完善。在保险法第19条与民法典第497条均有规定的情况下,本案的一、二审法院均以保险法第十九条作为裁判的依据,即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选择适用的法律。案涉限制医疗方式条款内容符合该法律条文规定的情形,故对于该格式条款的性质依据保险法作出认定。

(二)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系无效条款

1.以格式条款无效的构成要件看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

(1)限制治疗方式条款免除了保险人应承担的义务

保险法第十九条系对格式条款效力审查判断的依据。从法律条文表述看,其旨在强调保险人所免除的义务及被保险人被排除的权利的法定性。限制治疗方式的条款实际是对保险人履行主要义务的条件限制,从文义上看,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存在实际限缩了保险人的承保范围,似乎并非完全免除了保险人的主要义务,如果被保险人按约接受治疗,完全有可能获得理赔款。然而,治疗方式是指消除疾病的医疗措施,与疾病定义本身系不同概念范畴。保险公司承保的重疾险,应建立在社会对于疾病的普遍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与目前医学上认定的疾病范畴及概念保持一致。本案中被保险人在医院确诊患有主动脉疾病的情形下,不论采用开胸方式的手术治疗,还是微创介入方式进行治疗,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对于治疗方案的一致选择,其目的均为消除已经确诊的疾患。确定为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理赔责任,如果强调某种治疗方式能理赔,其他治疗方式不能理赔,这并非科学的保险条款制定方法,也有违医学伦理,与投保人初衷相悖。实际该限制治疗方式条款免除了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患有特定重大疾病而未接受指定方式治疗时的给付义务。

(2)限制治疗方式条款加重了被保险人责任

对于格式条款的争议,主要源自对合同提供者凭借自身优势造成利己而不利人的境况的担忧。从保险人角度而言,理赔范围、理赔率同样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故保险人出具的保险产品有其对应的保险责任范围。对限制治疗方式条款的效力进行法律评价时,同样会从条款的合理性角度进行判断。保险法第十九条中“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的情形的重点必然落在“加重”二字之上。所谓加重,意味着合同双方责任义务的不平衡、不对等,加重投保人、被保险人责任意味着该条款给投保人、被保险人设定的责任或义务超出正常合理要求,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构成显失公平的负担。限制治疗方式条款作为保险公司提供的格式条款,并无投保人磋商的余地,投保人、被保险人只能被动接受。而该条款要求被保险人必须采用特定治疗方式,否则将被排除在理赔范围之外。实际上为被保险人设定了隐性义务,如被保险人未履行该义务,则保险公司可以免责。该条款将保险人控制风险的责任转嫁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实际加重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的责任。

(3)限制治疗方式条款排除了被保险人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保险合同作为双务合同,其中投保人负有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义务,并享有在发生约定保险事故或事件时请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而保险人则享有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并负有在发生约定保险事故或事件时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义务。被保险人欲实现合同权利须有保险人履行合同义务为保障。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义务即为排除了被保险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THE END
1.保险等待期内得重疾,该怎么办?重疾险如何应对等待期风险?总之,保险等待期内得了重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前,应该对等待期有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在等待期内,如果确实得了重疾,投保人可以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以上解读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查看产品的条款或咨询专业保险规划人员。https://www.xyz.cn/discover/detail-dengdaiqi-3279059.html
1....被保险人在复效等待期发生“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拒赔咋办?、被保险人在某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保险金额80000元,保险期间均为终身,交费年期均为终身;从本附加险合同生效(或最后复效)之日起90天内,被保险人因疾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一)“重大疾病”;(二)因导致“重大疾病”的相关疾病就诊,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本附加险合同终止,这90天的时间称为等待期...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04222
2.等待期内出现的疾病症状延续到等待期后确诊,能顺利理赔吗?不同保险产品条款中有关等待期的约定是存在差异的,部分保险产品条款约定对于等待期内出现疾病症状并延续到等待期后确诊的重大疾病是不予理赔的。 一、 看看两个产品,关于等待期内疾病延续的免责是如何表述的。 1. 等待期内被保险人已经发生的疾病症状或者是病理改变,且延续到等待期以后患上一种或多种本合同约定的...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25852839&efid=pbSFAlXMRySeZn1ui-4wqg
3.重疾险新条款案例之等待期内体检出结节,保险人不得免责2021年7月12日,陈女士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2021年7月14日保险公司出具理赔决定通知书,内容为:您于2020年9月3日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示: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属于等待期90天内接受医学检查或治疗,且延续至等待期后确诊本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按照条款约定,本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解除保险合同,退还全额...https://lawyers.66law.cn/s201748b9b804a_anli587326.aspx
4.在重疾险的等待期内患上轻症能不能理赔?买过重疾险的人应该都知道,并不是说签完合同后,你就能享受保险福利的,必须等到等待期后才可以享受到保险权益,其实不只是重疾险,其他保险也是有等待期的。如果在等待期内患上重疾,保险公司是没有责任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等待期内患上轻症疾病,保险公司还会不会理赔呢? https://www.cpic.com.cn/c/2020-12-01/1612706.shtml
5.保险科普:保险合同里的等待期犹豫期宽限期是什么意思?保险合同里有很多“时间节点”,它影响的不单单是续保问题,还可能关系到生命的延续。 今天奶爸和大家聊聊保险合同上的等待期、犹豫期和宽限期。 一、保险合同里的等待期、犹豫期、宽限期是什么意思? 奶爸先来说说容易找到的等待期、犹豫期和宽限期。 https://www.naibabao.com/cms/show-42543.html
6.等待期生病了,保险怎么办?但是也不会结束保险合同,和第(2)种情况类似,在做责任除外后,其他的轻症和重疾保障依然有效。 建议大家不要在等待期内主动检查身体,是为了防止可能影响理赔的情况发生。 但等待期内生病了,小白觉得该看病还是要看病的,因为保险而耽误了疾病治疗时机,和买保险的初衷反而是背道而驰了。https://www.talicai.com/post/656347
7.律师说法重疾险复效等待期免责条款是否有效?2018年5月30日,文先生向平安保险公司投保主险平安福(2018)终身寿险,附加长期意外险和重疾险,于2019年6月8日向平安保险公司投保平安福加分两全保险,附加重疾险,两份保单被保险人均为文先生本人。上述两份保险合同中约定:保险合同自宽限期(自保险费约定支付日的次日零时起60日为宽限期)满的次日零时起效力中止,自...https://www.pybtv.cn/pyrm/shpd/202408/371ad9e5825148b489253ec52bd08114.shtml
8.重大疾病是否有等待期重疾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重疾保障的,而且重疾险的保额较高,所以对被保险人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很严格。等待期就是为了让保险公司观察被保险人健康状况是否符合告知,防止被保险人带病投保,等待期内患病,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条“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https://m.64365.com/tuwen/sfmay
9.重疾险,非得做手术确诊,才能理赔?穿刺不行吗?2021年1月,王女士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投保人及被保险人均为王女士本人,保险期间为终身。 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于等待期后,因意外伤害以外的原因初次患本合同所定义的重大疾病(无论一种或多种),并在该保险公司认可的医疗机构内被专科医生初次确诊,可获得重大疾病保险金的赔付。合同中明确...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17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