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强制学生买的,到底是什么保险?
目前,针对学生集体参保的保险险种,一般来说分两类,一类是作为学校所在地政府社保一部分的城乡居民基本保险,另一种则是各商业保险机构推出的学生平安保险(也即“学平险”)。
按照官方的定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的组成部分,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居民自愿参加,国家为那些不能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的城镇居民与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且其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的大病医疗支出。
参加了城镇居民医保的同学,每人应该都有这样一张社保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全国高中生、学生在当年内将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小学生则自愿办理。
作为我国多层社会保险体系中最基础的一层,城镇居民医保的特点是:缴费水平低,医疗待遇较低,国家给予适当补贴,不设最低缴费年限,必须每年缴费,不交费不享受保险待遇。
而其缴费水平也一般是和学校所在城市的物价及收入水平是挂钩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同学对于去年保费才几十今年怎么就涨到一百多了感到不解的原因,当然,不同的保费水平背后也有不同的保障范围,报销比例以及赔付额度。
但学生投保城镇居民医保有一点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城镇居民医保是属于政府社保的一部分,你在学校投保了之后,家里以前给你交的医保就失效了。而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保水平差距很大,有时学校提供的保险实际上不如家里买的,这时就经常出现学生宁愿沿用以前家里给买的保险,而不愿买学校的保险的情况。
而另一种学校经常会要求学生购买的保险险种,则是所谓的“学平险”,是专为在校学生设计的带有公益性质的险种,具有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发生意外事故后得到更充足、更全面的赔偿。这种保险虽然属于保险公司卖的商业保险,但实际上国家也补贴了其中的一大部分保费,基本不接受个人分散投保,而是统一由各大中小学以学校为单位,向相应的保险公司集体办理投保手续。因为是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投保,在出现事故理赔时,也会是学生把单据提交给学校的辅导老师,然后由老师跟保险公司交涉。目前国内几大保险公司,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基本都有自己的学平险产品。
学平险是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和你是否已经参保了城镇居民医保或者新农合保险并不冲突,而且可以互为补充结合起来完善保障。居民医保在医疗方面的赔付比例较低,学平险可以对你需要自费的那部分进一步给予以部分补偿,同时学平险还包含身故和伤残责任,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者新农合保险却没有。虽然学校给学生投保的两种保险在性质,保障范围,保费水平,赔付方法上都完全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两种保险都强调,投保人必须是自愿投保。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关于学生被强制买保险,主要出现在购买学校所在地的居民医保的过程中,很少有涉及到学平险的。
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学校逼学生买保险的情况?应该来说,将全国学生统一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是国家对于之前不合理的学生医疗保障政策的纠正,是一种善政,对于同学们来说,整体是有利的。但这个好政策在落地推动的过程中,却在很多地方变了味。但在面对学生时,不少地方和高校把“全面纳入”理解为所有学生不管需不需要全部一刀切,而根本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愿意参保,是不是本来就已经有更好的保险而根本不需要参保。
国家推进将全体学生纳入居民医保,是为了给同学们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使得不幸生病的同学能够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障,不致于因病导致失学,或者整个家庭因病返贫。然而这样的好政策,经过一级一级传达,到了基层面对本应从中受益的学生时,却变味成了“每人一百三天之内收齐,不交者取消评奖评优资格”,在其中是经过了几道歪嘴和尚的接力,我们并不得而知。虽然学校的这些老师是省了力气,但却导致了本来是对于学生有利的好事,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却成了乱收费乱摊派,即使心里觉得不合理也在学校和老师的高压之下不敢表达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