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以“健康中国科学生育”为主题的湖北省生殖健康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第十五届生殖医学高峰论坛在武汉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北省生殖健康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承办。学会副理事长朱长虹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陈国祥部长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发言,熊承良教授致欢迎词。会议还未开始,现场已然座无虚席,大家翘首期盼会议的召开。
开幕式
▲朱长虹教授主持开幕式
朱长虹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召开的意义,并隆重介绍莅临本次会议的嘉宾及同道,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陈国祥部长致词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陈国祥部长在开幕式上致辞。陈国祥部长强调,生殖科学的发展对全民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为众多生殖医学专家同道搭建了交流新进展、新理论、新成果的高水准平台,大家深入探讨生殖医学的发展和成果,对湖北省生殖健康事业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各医学同道提升医学技能有着极大的帮助,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湖北的伟大中国梦踏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熊承良教授致欢迎词
学会理事长、生殖专科医院院长熊承良教授致词,谨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对参与本次会议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湖北省生殖健康学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本次会议期间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一致通过同意设立男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健康、围产医学和生殖遗传四个专业委员会,意在联合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技术探索、人才培养、政策法规、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通过各专业委员会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促进全省生殖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殖健康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强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本地区在全国乃至国际生殖健康领域的整体学术地位。
学术讲座
▲樊延军教授:《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化管理思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樊延军教授介绍,“ART的发展----中国紧跟世界脚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令辅助生殖机构规范化,并着重强调,生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辅助生殖技术应只是“辅助”作用,让“自然的事回归自然”,有需要的人求助辅助生殖技术。
▲李铮教授:《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李蓉教授:《PCOS诊疗指南解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教授从筛查、诊断评估、风险评估和生命阶段,情绪障碍的患病率,筛查和诊断评估流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生育要求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不孕的评估和治疗五大板块,对PCOS诊疗的国际循证指南(2018)进行了详细精准的解读。李蓉教授强调,PCOS已从少见病发展到多见病,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可忽视。
▲孙斐教授:《男性高龄与子代健康》
南通大学医学院孙斐教授结合大量的科研数据,介绍多种因素导致目前高龄男性子代健康问题凸显,并总结出老年雄性子代发生糖代谢紊乱风险较高,F1尤甚;体重可作为老年雄性子代糖代谢紊乱的辅助表型,可能对异常个体筛查有意义;F0父本的高龄因素可在F2被稀释,规避风险的方法:避免与具有相同高龄遗传背景的F1生育。
▲许蓬教授:《无精子症全生育周期管理》
▲李云秀副教授:《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李云秀副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概念、评估方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策略三大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详细全面的阐述,强调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机制极其复杂,不仅受到卵巢性激素的影响,而且需要子宫内膜和胚胎分泌的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对其进行调节。
▲张松英教授:《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治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松英教授,结合文献资料、科学研究及临床经验,对输卵管的诊治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并总结出输卵管术后输卵管妊娠者优先推荐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推荐选择宫角部位沿输卵管走行线型切开取胚后宫角修复术,也可选择MTX局部注射或穿刺减胎治疗,本次讲解对众多辅助生殖同道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王晓红教授:《ART母婴风险及孕期管理》
分会场一:女性生殖健康
▲张元珍教授:《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中的问题和建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张元珍教授介绍“全民健康的基础是出生人口的健康”,现在全国出生缺陷现状、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产前筛查的多种方式,并重点阐述现有产前筛查技术多用于非整倍体筛查,未能覆盖大部分遗传病类型;随着NIPT技术的升级,产前筛查可扩展到CNV和单基因病筛查;核型分析和FISH结合用于常规产前诊断;NGS技术可为临床疑难案例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李豫峰教授:《巧克力囊肿合并不孕的处理对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豫峰教授从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及异位囊肿的手术治疗等板块,结合大量文献资料、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疗进行全面系统阐述。
▲王燕教授:《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策略》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王燕教授从异常子宫出血的症状、病因及诊疗方式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强调异常子宫出血首诊时应重视病史和体检;诊治思路遵循因病施治,杜绝经验用药;PALM-COEIN分类系统全面规范宜推广;宫腔镜在诊治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高颖教授:《子宫腺肌症对生殖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高颖教授结合临床案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细致的讲解了子宫腺肌症对生殖的影响,令与会者受益匪浅。
▲周春教授:《辅助生殖技术与出生缺陷》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春教授从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入,对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婴儿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思考。
▲郑洁主任:《复发性流产与抗凝治疗》
▲艾继辉教授:《宫角妊娠的诊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艾继辉教授从子宫内膜薄病因、治疗和预防等角度,对子宫内膜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并总结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是临床生殖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相文佩教授融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典型病例,全面细致的讲解卵巢抵抗综合征定义、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检查和诊疗方案,并总结ROS患者特点明显,需与POF鉴别诊断;青春期患者需要给予人工周期,促进性征的发育,1级的可以考虑促排后指导同房或者行IVF-ET;2级和3级的患者,促排失败可以考虑行IVM或者供卵。
▲谢青贞副教授:《过早绝经妇女的管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谢青贞副教授从过早绝经概述及POI的由来开始,介绍过早绝经的病因、发病机理、并发症及诊疗管理,并着重强调过早绝经女性在无禁忌证、评估慎用情况的基础上,尽早开始HRT等,令与会者受益匪浅。
大会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郑艳萍主任:《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对不同年龄段不孕症患者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朱燕医生:《不同玻璃化解冻方法的解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结果分析》
●襄阳市中心医院尹小芳医生:《不同体外受精方式对上游后精子浓度较低患者受精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江娥主管护师:《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夫妇信息化护理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蔡鸿财:《MFN2低表达通过调节滋养细胞自噬参与早期不明原因流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周芳:《Humanin对环磷酰胺致大鼠卵巢损伤的保护作用》
▲优秀论文获得者与杨菁教授合影
分会场二:男性生殖健康,围产及遗传
▲杨菁教授:《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去向的探讨》
▲潘峰副教授:《ERAS在显微精索静脉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潘峰副教授介绍ERAS是以“手术无痛、无风险”为核心,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施行一系列优化措施,并从泌尿外科如显微精索静脉手术举例,介绍ERAS应用的优点与好处,并建议我国应加强ERAS在泌尿男科的的应用。
▲曾万江副教授:《特殊类型子宫及其血管破裂》
▲赵茵副教授:《妊娠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张昌军教授:《PGD/PGS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谭艳教授:《少年儿童小阴茎的诊断与治疗》
▲李红钢教授:《影响ART的男方遗传/表观遗传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李红钢教授从男性/精子染色体异常与ART、精子DNA损伤与ART、精子表观遗传异常与ART三大方面,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和临床数据,重点阐述目前已知的男性不育主要遗传病因,即47,XXY和Y染色体微缺失,虽然有子代健康风险,但对ART成功主要方面无明显影响。
▲袁水桥教授:《睾丸输出小管梗阻与男性不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袁水桥教授结合多年的科研经验,阐述了纤毛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与功能,为男性不育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
▲宋晓婕主任:《生殖道畸形手术方式的思考及探讨》
武汉市妇儿医疗保健中心宋晓婕主任结合大量临床案例,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重点阐述了生殖道畸形的几种症状、检查方式及诊疗方式、手术治疗,与会者表示受益良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泌尿男科黄勋彬主任:《NOA患者显微取精术找到和未找到精子组睾丸组织MicroRNA谱的比较》
●湖北省人类精子库孟天庆副主任:《男性肿瘤患者自精保存回顾性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泌尿男科叶臻医生:《精子DNA损伤对IVF-ET/ICSI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硕士研究生黄雯:《孕期地塞米松暴露致胎血低胆固醇及胎盘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