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时代保险业如何发力养老金融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面对银发经济时代的到来,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金融体系,保险业如何填补养老需求缺口?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养老服务的高效化、个性化与精准化成为业界探讨焦点。

加强产品创新回应多元化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

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但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广大人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梁涛提出,要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加强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创新,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设计养老金融产品,实行错位竞争,提供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规划,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比如,积极为农村居民、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投保简单、缴费灵活的普惠型养老保险产品。

中国人寿养老公司董事长王军辉此前撰文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个人财富管理需求的提升,养老金融资管机构需要不断探索产品服务创新,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综合化、复杂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在他看来,应鼓励开发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有效对接企业(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参加人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长期领取需求。探索开发各类投保简单、缴费灵活、收益稳健、收益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产品。

智慧养老赋能“保险+”服务

服务是养老金融的核心内容,与老年人医疗、康养、健康管理相衔接,可被视为养老金融范畴的进一步延伸。业内人士认为,大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将为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手段。智慧养老或可解决我国现阶段养老人力不足、服务不佳和覆盖不广等问题。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所谓智慧养老,是指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在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和精算师协会联合委员会副会长曹德云看来,一方面,先进的科技可以降低养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智能化可以弥补人力和资源投入不足,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大模型的不断优化和人形机器人的不断进化为智慧和智能养老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载体,同时打开了新的空间和市场。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许多保险公司都在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例如,泰康保险集团旗下泰康之家·楚园引入科技创新,提供更智能化的生活服务。养老社区内安装了现代化安全监控系统,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引入智能化健康测量设备,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健康监测等。人保寿险推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包括居家安全评估、睡眠管理、健康检测等服务,预计2024年将惠及30余万名客户。

“人工智能将在老年人的监护、防护、陪护以及精准管理、健康维护和老年社交等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曹德云表示,“人工智能+养老”将带领社会走向智慧型养老的新阶段。

对于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梁涛认为,保险机构应当立足自身专业优势,稳步推广适老型健康保险。积极开发商业护理保险产品,持续推动寿险责任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的转换试点工作;做好疾病预防,慢病控制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拓展多层次护理保障和健康服务供给;立足产品和服务相衔接,稳健开展“保险+养老”“保险+社区养老”等业务,让“保险+”养老服务覆盖更多的普通民众,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机地结合。

多层次资本助力养老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呈现分散化、割裂化的状态,需要逐步建立统筹养老金融的发展机制,通过银行、保险、基金、券商、信托等行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业内专家提出,保险机构特别是综合性金融集团,要持续支持银发产业融资需求,服务养老产业发展。

研究数据显示,预计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增长至9.9万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1%。不过,与其他产业不同,我国养老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大量投入且回报周期较长。

农银人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梅励谈道:“在产业端,由于养老产业的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比较长,养老产业的融资与投资对接在现行的体制和框架下难度比较大,优质养老产业供给不足。”

保险机构深耕银发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场包括了产品、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在内的供给侧变革。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支持。在市场机制方面,要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发挥主板市场、中小板和新三板的特色;在社会参与方面,要多渠道聚合社会资本;在政府支持方面,要由政策性产业引导基金等领头,明确引导基金投资方向,发挥财政资金先导效应和政府资金的宣传增信效应。

梅励认为,要提升养老资产管理能力,发挥保险资金跨周期资产配置优势。在投资风格上,要采取绝对回报策略、红利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宏观对冲策略等多元化的市场策略,拉长考核周期,弱化短期的相对基准,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实现耐心资本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经营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时候,要更加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因为这都是老百姓的养老钱,必须确保安全性第一。(记者戴梦希)

THE END
1.2024年养老保险市场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市场过去五年中增长近50%...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养老保险市场规模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特别是在中国,这一市场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养老保险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为全球老年人口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保障。以下是2024年养老保险市场分析。 https://www.chinabgao.com/info/1251371.html
2.德华安顾人寿:深耕银发市场助力老年人保险供给创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2023年度好新闻”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德华安顾人寿选送的新闻《又一创新保险供给,保险业持续深耕银发市场》获评“中国保险业2023年度好新闻”(公司组)。这一奖项是对公司在推动老年人保险供给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的认可。 https://digi.china.com/digi/20240515/202405151519404.html
3.新华解读加快推动商业保险市场发展为我国中老年群体提供更好...1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中国中老年人风险保障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建议完善我国中老年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业内认为,在我国社会加速老龄化、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现有保险产品和服务还不足以满足我国...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3203018222154.html
1.预计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达13万亿元,老龄金融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吴玉韶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试点近7年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1.7亿人,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支出基金约650亿元,在社会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效。满足了更多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既减轻了家庭照料者负担,也提升女性就业概率和劳动收入;激活护理人才市场,创造就业岗位;在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及身体疼痛...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694102
2.保险业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王刚表示,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保险业的安全性及长效性契合养老服务发展特性,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由于保险行业与养老服务行业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保险行业可以在资金支持、支付服务等方面深度促进产融结合。 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07/t20240729_2434559.shtml
3.中国老年养老保险首页 > 中国老年养老保险中国老年养老保险目前我国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广阔,中国人寿积极开拓老年健康保险市场。面对广阔的健康险市场,一直力挺保险保障的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近期积极发力健康险市场,推出系列健康险产品,吹响了服务民生,回归健康险的号角。如果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意味着健康保险在中国存在着年总值高达上...https://m.shenlanbao.com/he/54437
4.上千保险产品无法满足养老需求?黄洪:要在“一老一幼”市场下功夫“保险业不应该忽视老年人的保险市场,也不能忽视6岁以下儿童的保险市场。”黄洪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要在“一老一幼”方面,增加老年人口保险和幼儿保险的产品供给,在“量”与“质”两方面下功夫,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制,用监管指挥棒推动保险公司进一步重视发展老年保险市场和幼儿保险市场。 https://www.yicai.com/news/10045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