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保险行业发展的经济及社会因素

1.贸易保护主义升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加大

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保险业也面临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世界金融格局的重新调整。中国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后正迅速崛起,带来了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地位、金融市场结构等变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与经济格局变化相适应,中国保险投资受到的监管较为严格,受金融危机影响也比较小,受益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影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

但是,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中显示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实体经济深受其害,工业结构调整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加之,实体经济对金融危机的反应与金融市场相比有延迟,预计金融危机后的两到三年内后就是2010-2012年之后实体经济才能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二次探底风险加大,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深度如何使保险企业在投资方面仍抱谨慎态度,对信息化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政府投资计划对保障我国经济形势平稳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万亿”经济拉动政策在2010年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投资,会继续刺激对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等财产保险险种需求的高速发展;经济和金融危机会也会进一步提升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保险的意识,刺激了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保险企业的业务结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出现变动,财产险在保险行业保费收入中占的比例升高,财产险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信息化投资也将对财产险有所倾斜。

银行参股保险公司有助于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转型。按照银行和保险融合程度的不同,银保发展模式通常分为四种,即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以及金融控股集团。我国自开始出现银行保险至今,分销协议是最主要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代理销售一家或几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获得手续费收入。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缺乏股权联系,二者的合作非常有限,在“强银行、弱保险”的格局下,手续费高低往往成为银行选择合作保险公司的最重要变量。这样,不计成本的手续费之争使得银保业务面临费差损的风险,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利益分配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使得中国银行保险的快速增长不仅没有赢得理论上的成本优势,反而加剧了保险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与风险。显然,银行参股保险公司将加强二者股权上的联系,银行保险开始向金融控股集团模式跨越,即银行收购或内部设立保险公险市场主体的扩容。可以预期的是,“银行系”保险公司将成为未来保险市场的重要力量,这有助于保险市场向更具竞争性的结构过渡。这对于促进银保发展模式的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司,通过银行的分支机构销售其子公司的保险产品。另外,银行参股保险公司还将有利于保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案)》,相比2002年修订案,此次修订进行了大幅度的变动。重点有:在保险业投资方面,拓宽了资金投资范围,放宽了对有价证券买卖、不动产等方面的投资。这对保险公司提高经营能力,防范经营风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投资渠道加大的同时,保监会在原来仅对人身险和财产险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细化的分类监管,重点解决监管尺度不统一、分类指标过多的问题,借助的主要手段就是完善配套信息化建设。分类监管是以风险控制为着力点的重要监管措施,通过对保险机构综合评价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考核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财务风险、资金运用风险和业务经营风险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保监会已经确立新的分类监管制度框架,重点选取风险敏感性强、风险预警效果好的五大类指标,即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公司治理内控与合规风险指标、财务风险指标、资金运用风险指标和业务经营风险指标,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分为四类,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保险机构区别对待,建立起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促进整个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分类监管仍将是2010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二、社会因素

1.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提高,民众保险意识提高

2009年我国保险业保险深度为3.42%,保险密度达到826元,虽然与国家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但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保险深度和密度提高,说明保险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在我国的普及程度有一定的提高。民众对保险的认识正在逐步改变,保险意识迅速提高,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保险深度达到6%,保险密度达到3700元。但是我国的地区发展差异大,在中西部地区,民众的保险意识刚刚启蒙。09年的农村医疗保险、三农保险等对民众保险意识启蒙作用巨大。

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提高的同时,民众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品种少,保险产品的同质化单一性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只要市场推出一款有利可图的保险产品,多家保险公司就群起效仿,但同时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却是少之又少,对保险长远的发展十分不利。

在金融危机中,企业投保意识不断增强。财产险、出口信用风险等在2009年实体经济深受影响的情况下取得大幅增长,表明企业投保意识增强。

在以前的财产保险发展中,往往是每一次大灾过后,保险公司的保费都会出现集中增长。对于企业来说,因对经营风险认知不足,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出现经营者对投保有抵触情绪,导致我国目前企业保险深度很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保险意识远远低于大型企业。在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财产险获得高速发展,说明我国的企业在利用保险保障经营环境基本稳定,降低自然灾害损失意识上有一定的成长。

企业积极参与投保,对保险市场扩容起到明显作用,保险业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诚信体系尚不健全,影响着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投保热情。比如,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在保险经营中,各种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等现象屡禁不止。虽说保监会已加大打假力度,但造假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风险防范手段薄弱;误导问题仍然存在。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业务员误导消费者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对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消费者进行误导、欺骗的现象更为明显;保险公司惜赔现象依然发生。部分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例不合理拒赔等现象依然存在,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从而造成“投保容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等社会不良影响。整体上,这些都间接地阻碍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THE END
1.保险市场上的经营主体分几类下面这篇文章是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篇有关《保险法》的知识,希望这样的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如需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可以登录华律网向律师进行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保险市场上的经营主体分几类 保险市场上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保险产品的供给方,即所谓的保险人;另一类就是为促成保险交易提...https://m.66law.cn/laws/276384.aspx
2.中央政策法规持续健全保险市场体系。支持大型保险机构做优做强。引导中小保险公司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发展。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长期资金管理能力。推动保险中介机构规范提质发展。推动再保险公司加大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力度。发挥保险行业组织和基础设施作用。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产品定价机制,强化精算技术运用。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http://credit.jyx.cbs.gov.cn/zcfg/gnzc/202411/t20241120_3322675.html
3.21解读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再明晰推动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刻把握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牢固树立服务优先理念,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 《意见》共十条,从严把保险市场准入关、严格保险机构持续监管、严肃整治保险违法违规行为、有力有序有效...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REFBQO05199NPP.html
4.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经营主体有哪些类型?买保险要注意些什么应该...保险就是投保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所以保险对于我们不管是人身还是经济都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那么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经营主体有哪些类型?买保险要注意些什么应该怎么买? https://www.xunlv.cn/laws/3900
5.保险市场主体是什么其他前言:就保险市场主体条件而言,一是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说能够按照主体本身的意志独立自主地进行保险商品的买卖活动;二是保险市场主体必须对保险商品、资产、自身行为具有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力。这就是保险市场中介人之所以成为市场主体的原因所在。故交换行为同样也是构成保险市场的基本要素。 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0-334288
6.什么是保险市场?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家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保险业务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保险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保险监管力度加强;保险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2)我国保险市场的前景展望 我国保险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正初步形成,这一体系将包含以下特征: ...https://m.cdgtw.net/baike/152213.html
7.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发展和构成 保险市场的准入一般有审批制和核准制两种方式,中国对进入保险市场实行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主体逐渐增加。 (一)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和构成 中资保险公司的设立主要依据《保险法》和《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中有关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https://www.fwsir.com/jj/html/jj_20070328221732_27609.html
8.深度我国人身保险是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行业主体回归保障格局...“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人身保险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正是摆在这个行业面前的迫切任务。 12月16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自信地说,“我国人身保险是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2/17/c4452058.html
9.构建和谐保险行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和谐是保险行业和谐的基础。在一个和谐发展的保险市场里,各保险主体既充分竞争又良好合作,保险机构之间、保险机构与中介机构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大家十分珍视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市场秩序良好,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强的执业光荣感和自豪感,整个保险行业呈现出一派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局面。 http://www.cnfinance.cn/magzi/2009-10/28-2878.html
10.保险监管完善(精选十篇)与原法相比, 新《保险法》在保险合同法律规范、保险行业基本制度、保险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解决了新型市场主体无法可依、保险业务范围规定过窄、保险资金运用制度不合理、保险监管手段和措施授权不充分等问题, 对一些违法行为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责任, 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这次新《保险法》的修订, 对于完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oe84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