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来实现在线医疗、在线咨询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未来增长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如果您对童鞋感兴趣,就快来看看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本分析旨在总结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为从行业、用户、竞品等角度探讨好大福未来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奠定分析基础,希望探寻好大福的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网医疗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共享、传递医疗资源、服务和信息,改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可及性的一种新兴医疗服务形式。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线医疗问诊、远程诊疗、电子病历与数据共享、在线预约挂号、智能健康管理、在线药品采购与配送、医学知识普及、医疗大数据分析等。。主要运行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互联网医疗运营模式
一、行业简要分析一、市场趋势及预测
(一)行业规模和社会环境:
1、市场规模
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30亿元,同比增长43.87%。预计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99亿元,其中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占比约25%。此外,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院数量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315家增长到2022年的1700家。同时,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先降后升,现在已达到3亿人。
图2互联网医院累计数量
图3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变化趋势
2、多项政策措施助力推动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
2016年,“规范和推广‘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颁布正式开启大门国家政策层面的互联网诊疗。“绿色照明”行业标准初步建立。
2020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提出了“一站式服务”、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旨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远程医疗标准化试点方案的通知》也明确提出开展远程医疗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为互联网医疗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2021年《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推动“互联网+”医疗保险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互联网+”医疗保险服务发展的具体要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的“互联网+”医疗保险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保险服务。
2022年、2023年,我国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如《国家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互联网诊疗监管规则(试行)》等,再次明确了国家的坚定承诺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推动和支持态度,使行业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开启了行业严格监管、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3、技术上,GPT、医疗物联网等LLM模式有望帮助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
3.1以下是chatGPT关于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医疗中的作用的回答:
3.2医疗物联网
(01)定义:医疗物联网(IoMT)是通信网络向医疗场景的延伸。通过传感和通信技术,将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各种智能设备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起来,支持医疗服务和医院运营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分析应用,从而实现医疗场景中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的网络化。
(02)医疗物联网助力提升互联网医疗:
推动AI+医疗发展:AI+医疗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医疗安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测、健康管理、药物发现、等,并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AI开发厂商超过百家。这些智能应用需要与患者建立有效连接,实时收集大规模、多维度的原始新鲜患者数据,推动医疗物联网的广泛连接,加速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在线健康监测:通过医疗物联网技术,患者可以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些设备可以将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医疗平台,供医生在线查看和分析。跨区域远程诊断:医疗物联网可以实现跨区域远程诊断服务。患者可以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与专家进行视频会诊,专家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患者的实时健康数据,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个性化健康管理: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基于实时患者监测数据,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生成个性化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建议。
4、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隐私意识的增强将使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人们获得医疗服务的重要方式。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医疗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互联网医疗产业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挑战。例如,老年人群体对数字技术和智能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这将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市场环境、用户及竞争格局的变化:
1、市场环境
(01)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求侧和供给侧稳步发展。
A、需求端:疫情推动医疗服务线上转移,在线用户数量增加并形成习惯。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网民规模和使用率先降后升,目前已达3亿人。
B.供给侧:平台与医生形成价值共创经营,关系健康发展。
(02)互联网医疗良性生态价值链构建初见成效。
互联网医疗生态价值链包括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保险、在线公共医疗服务等,以及各附属业务板块。这些创新医疗场景的出现,与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玩家的价值链布局密不可分。
图4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生态系统
图5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生态系统
(03)加强与线下医院的数据联动和业务协作,推动融合发展是新趋势
用户对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健康新格局有了更高的期待。未来,轻症、慢病的诊疗需求将通过在线医疗平台等新入口、新渠道来满足,而线上难以解决的疾病将通过新入口、新渠道来满足。沉先生将到实体医院进行跟踪检查和诊断,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将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这种一体化模式要求线上医疗平台和线下医院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全面联动,以方便流程中的转诊、审评等行为;另一方面,两者需要加强业务协作能力,同时完善支付方式。进行优化,共同完成患者流量和医疗资源的畅通,进而形成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的“医、药、保”完整的医疗服务模式。
图6中国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04)对于行业来说,要努力实现服务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回应消费者关切:(1)提高服务广度(2)增强服务深度。
图7中国互联网医疗横向和纵向发展路径
2、行业用户分析
(01)用户画像:
主要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人群是25-35岁的青壮年人群,学历较高、收入稳定。使用的主要动机是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降低患病风险。
近三年开始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加。10%的用户每天在线医疗健康服务花费约301-1200元。
(03)主要使用要求:
(4)认知度和信任度:
3、竞争格局
互联网医疗赛道存在多种服务和运营模式,不同细分领域的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后续分析主要针对好大福在线的产品分析,因此本文的竞争格局分析将主要针对在线咨询细分市场进行。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允许的范围内,目前互联网问诊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
(01)医生自建互联网医院参与度低
在政策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实体医疗机构自建互联网医院掀起热潮。不过,多数受访医生认为,疫情期间实体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发展趋势将难以为继。原因是:
建设这个有三个动机,但在后疫情时代,没有一个是可持续的:一是来自政策倡导,二是响应政府在疫情期间免费义诊的号召,三是应对疫情疫情期间线下诊疗大幅下降。实体医院对于打造自己的互联网诊疗平台态度矛盾。一方面,互联网医院可以吸引患者,扩大医院的声誉;另一方面,在线诊疗对实体医院收入的贡献有限。医院最大的收入仍然依赖于检查和住院手术,因此有限的医生资源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投入。最有效的线下诊疗中,我院自建平台的功能还不够完善,用户体验较差,医生参与线上诊疗的激励也很有限。“用爱发电”是不可持续的。实体医院自建平台的诊疗费用水平也较低,难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02)第三方平台
基于平台的互联网医院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包括专科评估筛选、患者流量反馈、医生品牌和内容推广、服务等级建立、诊疗软件持续更新、及时透明的薪酬结算、医疗服务等。协助。医生接触到更多患者等。
在第三方诊疗平台的选择上,除了中医习惯使用有药材供应能力的平台(如甘草医生、小鹿医疗中心、药虾子等)外,西医常选择较大的互联网平台,包括京东健康、好大夫、春雨医生、微医、小河医生、百度健康、爱文健康等。
(03)市场份额分析
具有一定规模的在线医疗咨询业务App主要有好大夫在线、鼎香医生、春雨医生、微脉、京东健康、平安健康、微医、健客医生等。由于缺乏各公司的具体数据,无法根据营收来判断在线医疗咨询市场的竞争格局。本次分析主要利用七麦网APP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各App在医疗类目下的排名依次为:好大夫在线7、丁香医生13、平安健康14、微医19、春雨医生38、微脉35、京东健康44、小河健康61、健客医生109。因此,可以从本次排名中可以看出,从App下载量来看,好大夫在线的用户数在在线医疗咨询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大致可以划分为第一梯队(好大夫在线7、鼎祥医生、平安健康、微医)、第二梯队(春雨医生、微脉、京东健康、小禾健康)和第三梯队(健客医生等App),在线医院App均不处于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