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解决线上医疗服务支付报销难题。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疫情中,国家及各地也都纷纷出政策,对医保覆盖互联网诊疗进行进一步明确。
依据应用软件的功能和受众的不同,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内容可以分为预约挂号、问诊咨询、医药服务、资讯文献、慢病管理辅助等几个大类别。
互联网医疗应用领域、服务种类及应用场景
二、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从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规模来看,2018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人民币,2011-2018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38.4%,按照这一增幅,预测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亿元人民币。
2011-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
从互联网医院数量来看,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中国共有二级、三级医院12081家,其中互联网医院269家,与2018年同期对比增长126%。
2014-2019年中国互联网医院数量统计
新建互联网医院数量方面,2018年中国新建互联网医院55家;截至2019年11月,新建互联网医院为148家。
2014-2019年11月中国新建互联网医院数量统计
三、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逐渐规模化,形成生态矩阵。头部参与者的业务模式也已从单一切入点逐步深化,实现了产业链关键点的卡位突破。以移动问诊、移动挂号、互联网医院、医生服务以及医药电商为主的五个产业板块基本形成,在商业保险与国家医保等支付端逐步介入的同时,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开启了探索具有服务付费价值与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商业模式和产品。
部分知名互联网医疗公司及其代表性主营业务一览
目前互联网医疗目前尚未出现一个经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头部企业也依然处在可持续性盈利困境中,但各平台依然努力对分支主线和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壁垒。
2020年伊始,互联网医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用突出,线上咨询问诊有效缓解了线下医疗资源紧张,同时引导患者的就医,能够分时段就诊,尽量减少患者在院内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用户教育得到突破,线上医疗使用行为快速普及,为后续客户留存粘性奠定基础,成为后疫情时代医疗投资趋势演变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