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大刀砍向车险,各方为何褒贬不一?

有消息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9月份向各监管局、财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的通知》(金办便函〔2023〕450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加强车险费用内部管理,持续健全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全面加强商业车险费用监督管理。

网传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被称为“最严车险规定”的《通知》一出,各界反响截然不同。有观点认为加强管理对保险公司和消费者都有好处,而反对方则认为《通知》所提出的要求到最终落实时,可能会雷声大、雨点小,如果深层次矛盾得不到解决,严打过后,“返佣”等乱象依旧将卷土重来。

01专项文件直接对车险费用开刀

平安财险官微“平安好车主”在《全面落实“450号文”,坚定走车险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文中提到,“‘450号文’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挂牌后针对车险发布的第2个专项文件”,评价文件“以加强车险费用管理为抓手,覆盖各项具体环节,立意鲜明,要求明确,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和重要部署”。

据悉,《通知》主要从四大方面共提出12条举措。在全面加强车险费用内部管理方面,《通知》明确提出“九不得”:

不得以直接业务虚挂中介等方式套取手续费;

不得以虚列“会议费”“咨询费”“服务费”等业务及管理费科目的方式套取费用;

不得将在车险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与车险销售收入或保单销售数量挂钩的费用计入业务及管理费等其他科目;

不得将费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险种、不同分支机构以及同一集团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或以违规签订再保险合同的方式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进行调节;

不得无故拖延或提前将费用核算入账;

不得在总公司及省公司本级列支销售类费用;

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

不得向不具备合法资格的机构支付或变相支付车险手续费;

不得委托或放任合作中介机构将车险代理权转授其他机构。

针对这则《通知》,有行业观点解读:以前主要是规范整个车险市场,这一次直接对车险费用开刀。其中关键的一条是:禁止通过返还现金,或赠送购物卡、加油卡、有价证券、预付卡等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有分析指出,《通知》的印发实施能够使消费者受益,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车险行业将受益,避免不正当竞争;保险公司也将受益,告别高佣金高费用的传统模式,转而更专注于丰富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

02一线从业者不看好

然而包括保险公司、中介代理公司和维修企业业务员在内的一线从业者们对于《通知》是否能得到贯彻执行以及是否能改变现状提出了三种不同观点:其一是市场之乱,乱在代理渠道,只对保险公司监管没用;其二是返佣是市场自然衍生出的竞争手段,有竞争就难杜绝;其三是保险公司和维修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生存压力下仍会继续博弈,甚至相互压榨,以客户量为王的传统观念不易转变。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后市场研究所所长陈荣章直言,行业各主体可谓“无利不起早”,《通知》虽然发布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市场上存在没被满足的需求,就都是机会。

他分析,保险公司有庞大的业绩压力在前,没有保费收入,何谈服务理赔保障。所以保司会通过中介渠道来保质保量的完成销售任务;据了解基本上4S店都已让大部分销售人员取得销售保险资质;承销电商也有挂靠的资质兜底来合规的招揽业务。

不过陈荣章也认为,应当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合法合规是前提也是底线。

关于竞争与返佣的关系,有不少观点认为,只要存在竞争,就难以完全杜绝返佣行为。竞争可能带来返佣的动机,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张雪峰对此表示,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竞争和返佣的关系,确保市场公平竞争,让消费者利益得到保护。

比如一些人认为保险公司对维修厂进行压榨,可能是通过降低维修费用等方式来控制成本。另一些人认为维修厂通过高收费来压榨保险公司。在这个问题上,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维修费用标准和审查机制,来平衡双方的利益,确保公平合理的维修费用。

张雪峰指出,为了真正实施有效的监管政策,有利于消费者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以下几点可能是关键:

一是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执法力度,确保监管政策的执行和落实;

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审查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三是要提高消费者的保险知识和意识,增强其在购买保险产品时的辨识能力;

四是要促进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降低市场壁垒,增加行业透明度;

五是要加强公众对监管政策的了解和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竞争和消费者保护意识,才能真正实施监管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04仅发文件恐难根治各种乱象

然而,保险公司的保险电销和保险线下代理渠道在争夺客户方面存在必然的竞争性,尤其是保险公司和其直属的保险销售代理公司,它们既是产品提供方、又是销售方,所以就类似在行业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刘加兵指出,传统保险线下代理渠道为了挽留客户,对抗保险公司的保险电销,势必也会做出应对,比如进入保险电销领域,参与恶性竞争;给予原有线下客户更高的返利和额外服务,予以挽留客户,向上跟合作保险公司提出更高合作返佣的要求;一些小保险公司为了展业需要,能够提供更高的合作渠道返佣,传统保险线下代理渠道也会开拓和加大与这些小保险公司的合作。

因此,刘加兵指出,“保险返佣”涉及到行业管理、政策、监管和执行等各个方面,光靠严查某个渠道、严管某项目列支的费用管理、严格管理哪个保司难以解决存在多年的市场顽疾。当然,行业监管一定要严打无保险销售资质的平台。

05“价格战”大概率还会发生

陈荣章则指出,返佣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小钱,返修才是保险公司和维修厂相互拿捏的重点,通过大规模价格战争抢业绩的情况应该大概率还发生。

06差异化+科技手段+分工明确

在刘加兵看来,《通知》如果能够进一步优化、净化目前的市场环境,促进车险市场向好发展,这当然是所有行业从业者所期望的。但是在业务的实践操作中,必然会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一种现象,这也是过往历年、历次保险监管行业政策发展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

他认为,让监管真正有利于消费者和行业健康发展,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放松对于车险产品和保司的“趋同性、同质化”的监管要求政策,可以尝试充分开放“产品差异化”、“产品竞争”、“保司竞争”等,充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让不同的消费者能够得到差异化的性价比产品。

比如:18年驾龄的车主,车辆只在每个周末开一两次,但是车辆保费跟几年驾龄、车辆每天都开的车主保费是几乎一致的,显然这个产品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其次,由监管出面加强对于保险科技的跟进。

比如,“UBI保险”(Usage-basedinsurance)是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费的保险,可理解为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通过车联网、智能手机和OBD等联网设备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等数据综合起来,建立人、车、路(环境)多维度模型进行定价,实现差异化的定价。如此,各保司能根据自身的业务定位推出差异化产品,以及进行差异化客户的选择。

刘加兵介绍,有保险公司之前就进行过这样的差异化业务尝试,分析和列出所有品牌车型出险赔付率,结合使用车辆情况对客户进行质量分级,然后向想要合作的群体车辆客户针对性推出综合化的服务套餐进行推广。效果“非常好”,客户获得了优质的综合化服务享受,保险公司也获得了优质客户,降低了赔付率,提升了业务质量,实现了多方共赢。

第三,厘清在车辆保险业务中各产业链机构的角色定位,谨防“大一统”的保司存在。

比如,某保险公司不仅有自己的电销公司,还准备开展独立“维修厂”。当一家机构把产品设计、销售、理赔维修等全部集中在一起时,缺乏了互相之间的牵制和监督,就可能存在独家垄断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未来行业创新发展的缺失。

车险业务的主要参与者有保险公司、4S店、维修厂、消费者(车主),陈荣章将其比喻为一条“食物链”。

保险公司出于业绩压力,需要持续不断的保费收入。4S店是卖新车上保险的最佳渠道。车主出险时有4S店做依靠,维修理赔更方便。同时,保险公司为服务好客户,提供更方便的维修理赔,及在降本增效的要求下增加维修厂以同质配件来恢复原状的承保服务。这就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当前新能源车型不断推出,原厂配件供不应求,理赔费用高企,掌握配件供应及能够获得技术支持的4S店占据了市场明显优势。

从既成的灰色产业链来看,陈荣章认为,在精细化管理与疏通有度的前提下,应当要求保险公司保质保量地服务好消费者需求,对违反《通知》或不合规的行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至于行业里的食物链,只能静观其变、适时出手加以调整。

THE END
1.保险市场的乱象与监管,保险市场乱象与监管:揭秘行业内的黑暗角落从虚假宣传、高额佣金到不当销售,保险市场存在一系列乱象。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分析监管机构的作用和现有监管措施的局限性。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opics-675419.html
2.过度宣传“保险直播间权益”等乱象犹存多方合力净化互联网保险市场近期,监管机构和部分互联网平台正对互联网保险业务进行不同维度的整治和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近两年,在监管机构、行业组织、保险机构的合力下,以及随着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和理性,互联网保险乱象整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不过,当前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例如过度宣传“保险直播间权益”、随意与其他公司产品进行比较等...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30905/b11c3502c20e4f09af3d483781d45a77/c.html
3.保险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保监会三措施防乱象【摘要】目前,在保险销售中,一些保险营销人员向客户销售未经批准的非保险金融产品,扰乱保险市场,受到监管层的关注。为了解决这种现象,保监会下发相关通知,欲通过三个措施防保险行业销售乱象。 第三方理财市场“抢人” 伴随着普通大众投资需求不断高涨的是资管牌照的相继放开,各类资管业务开始交叉,财富管理市场持续升温。https://m.huize.com/study/detail-131940.html
1.中央政策法规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http://credit.linjiang.gov.cn/zcfg/gnzc/202411/t20241120_3322713.html
2.大力整治市场乱象严监管力促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在今年4月印发的《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中,银保监会也强调,各银保监局要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对保险机构在自查中存在瞒报漏报行为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依法追究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责任。 https://m.cls.cn/detail/419436
3.保监会:整治保险市场乱象补齐监管和行业短板下一步,保险监管系统要切实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全力抓好系列文件的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整治保险市场乱象,补齐监管和行业短板,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筑牢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基。 据保监会网站消息,5月12日,保险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在京举行。中国保监...https://www.yicai.com/news/5285725.html
4.2021年度保险行业监管处罚洞察引言:2021年,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加之正值我国“十四五”规划关键的开局之年,保险行业正迎接着崭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报告在涵盖2021年全年保险行业监管处罚信息的同时,对2021年发布的保险行业相关重点政策法规进行了回顾。 报告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展示保险行业总体处罚情况及不同类型的机构监管处罚情况,...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risk/articles/2021-insurance-regulation-insights.html
5.保险市场乱象现状,如何避免被坑基础知识前言:保险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健康、财产等各个方面。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从中牟利,导致保险市场乱象丛生,消费者很容易被坑。本文将介绍保险市场乱象的现状,并提供一些避免被坑的方法。保险市场乱象现状保险市场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假宣传一些不良保险公司为了吸...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5-583864
6.保险中介良莠不齐从严监管大浪淘沙山东财经因保险中介屡屡成为罚单榜“常客”,针对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管一直持续加码。从今年2月份以来,银保监会陆续出台《关于加强保险公司中介渠道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保险中介机构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等多份文件...https://www.dzwww.com/finance/sdcj/201912/t20191212_19447877.html
7.互联网保险乱象究竟何时能休强监管下首月1元等营销套路仍未停...不过,在监管重拳出击整治下,互联网保险销售的市场乱象并未根治。新快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仍有部分保险商城还在顶风作案,在显著位置以前述违规广告对产品进行引流。譬如水滴保险商城,目前仍有多款标有“1元首月”的产品在售;轻松保仍在用“首月1元”对其600万医疗2021产品做宣传;众安保险“百万医疗险2021”仍以“首...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55092610&efid=19ZU2-CsZwyOzUbFSr9GoQ
8.北大经院学者著作推介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9)2018年,中国保险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保险业风险保障水平继续快速提高,且增幅显著;保险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险监管向纵深推进,整治市场乱象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后保险业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一是补齐监管短板,二是提高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48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