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保险产品组合销售行为风刚起,“顶风作案”者便被抓了个现行。6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期银保监会就三峡人寿存在的违规销售产品组合情况进行通报,并采取禁止新产品备案6个月的重处。业内人士分析,这不仅让该公司尝到了违规销售的惨痛教训,也再次释放出监管对销售误导行为“零容忍”的信号。
三峡人寿遭实名通报
6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期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三峡人寿违规销售产品组合情况的通报。通报内容显示,今年4月19日有市场消息反映,三峡人寿旗下“三峡惠民宝”产品组合宣传保证收益率高达6%,且存在可能诱发被保险人罹患重疾,但不申请理赔行为的设计模式,背离重疾险保障初衷。
产品组合销售成风
“一般而言,组合方式是常规产品的一种销售形态,例如重疾附加两全、定寿附加两全等,保障期间可以获得产品保障,满期后,可以获得返还部分的养老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保费,而客户也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保障。”北京资深保险经纪人李玉解释道。
此外,“开门红”期间,为了推出理财功能兼具保险保障功能的组合险种,各大保险公司相继推出年金+附加万能的产品组合、年金+重疾险或百万医疗险产品组合等。
李玉直言,从市场角度来看,一款重疾险附加两全责任后,往往可以到了某个年龄后返还养老金,增强产品的保障,这也是大多数公司的设计方式。但是三峡人寿的产品,两全和主险之间没有固定限定关系,两全险可以通过大比例追加保费的方式,变成类似储蓄理财的产品,并且由于晚年总利益大,确实极有可能让消费者放弃重疾理赔、而为了拿到最大化的利益。一方面背离了保险姓保,另一方面有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释放严监管信号
“三峡人寿在组合销售当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自身把关不严、缺少风控意识,另一方面,也存在销售渠道不规范销售、夸大产品利益的问题;对于行业来说,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如不处罚,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公司钻空子、设计类似产品。”李玉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