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首席会计师马学平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人身保险业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主要指标稳步回升,保障属性持续增强。一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7%;行业总资产2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1%;累计赔付1699.8亿元,同比增长54.2%。
“自上一轮监管改革以来,保险行业逐步实现由乱到治,由过去的野蛮扩张、粗放经营、脱实向虚,真正逐步回归到保险保障的本源。总体上,寿险行业边际向好、任重道远。”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一是市场乱象得到初步遏制;二是公司治理得到相应完善;三是经营管理得到有效规范;四是回归本源得到基本体现;五是风险机构得到有序处置。
王俊寿表示,过去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的不当销售等问题,引发了投诉、信访,以及业界社会对寿险业的诟病。对此,监管部门竭力重塑行业形象,重点治理销售展业行为以及数据的真实性,遏制“退保黑产”对整个行业的侵蚀。在外部为行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内部引领各公司自身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内外兼修”,寿险行业的市场口碑、行业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王俊寿认为,以前很多基层销售的问题,跟保险公司顶层设计、顶层导向有很大的关系。希望各保险公司不断优化自己的考核机制,在绩效考核、多维度价值考核中,很好地兼顾发展、合规、风控和可持续的关系,特别是要把ESG理念、把长期主义和合规文化内嵌到考核架构中。一方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有效应对和抵御各种短期行为造成的行业乱象。
太平人寿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永红认为,寿险公司要坚持价值导向,与时俱进,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价值经营新生态。当前四大变化趋势推动寿险公司价值经营“从新出发”,一是从“增量驱动”转为“增量存量并重”;二是从“机会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变;三是价值经营要坚持“群众路线”;四是风险管理既是防控风险也是价值创造。
多举措推动行业价值成长
对于人身险行业未来发展,马学平指出,人身险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需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与深度转型的辩证关系,该打破的打破,该约束的约束,在不断创新和规范中进一步开创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他强调,人身险业要坚守政治性与人民性,回归保障本源,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差异化竞争格局,强化负债质量管理,加快行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及进一步发挥保险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构建差异化竞争格局方面,马学平表示,人身险业要培育差异化的市场主体、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大公司要形成基于公司长期战略、体现品牌价值的保险服务方案,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中小公司要选择特色化的经营策略,在特定地区和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专业性公司要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
王俊寿认为寿险业实现价值成长,未来可期。他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以回归保险保障本源为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业要继续实现内含价值的增长,加大新业务中价值高、保障期限长的产品占比,保证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持续经营能力等等,回归保障本源。
三是以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契机,践行金融的普惠性。以科技运用提升经营管理效能,推动“脚趾尖儿”走向“手指尖儿”。“脚趾尖儿”就是靠人力,“手指尖儿”就是科技赋能。
四是以偿二代风险综合评级为抓手,推进行业精细化管理。王俊寿表示,保险公司评级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一家公司的情况,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机构自评、监管他评、各种压力测试等等,希望监管评级能够真正成为对公司精准画像或风险画像的一个抓手。
国寿股份党委委员、副总裁詹忠建议完善深化保险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商业保险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保险领域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四是完善营销体制改革政策体系,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现在世界知名的寿险企业都是‘百年老店’,这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王俊寿说,希望中国寿险业能够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探索出中国寿险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原标题:保险股表现太亮眼!寿险转型态势如何?来看行业最新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