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现状解析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状与特点

在目前经济形态下,我国农村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社会救助供养”,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三个方面。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来,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和政府努力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其作用也未为其他养老方式所取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特点:

一是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入住敬老院养老的老人仅占2.34%。这除了表明居家养老的巨大优势,人到老年,恋家、爱家,更乐意在家庭养老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二是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我国长期以来,老人都是同子女包括已婚子女甚至孙辈、曾孙辈住在一起,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在这些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只要不分家,儿子媳妇很少有个人财产,也很少有儿孙不养老的情况。现在我国农村老年人多数仍然与子女住在一起。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等亲属生活在一起的有6764万户,占有老年人口户74.73%,其中三代户又居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与成年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很多,除了由于我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和老少同堂合家欢的家庭观外,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由于经济原因。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老人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只有靠子女供养,同时子女也需要老人帮助料理家务及照顾孙辈,也愿意与老人住在一起。

三是“分而不离”家庭多。农村老年人有一部分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由子女提供老人的生活料理。这种供养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类是老人有劳动能力,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子女助耕助产;另一类是老人把责任田交给子女耕种,子女把口粮和一部分现金交给老人。但即便如此,其中很多家庭仍是“分而不离”,即老年父母家庭与成年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相距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老人独自生活,一般是老俩口都健在,一旦丧偶或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时,就会和子女合居一起,复归家庭供养组合方式。

(二)社会养老为补充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福利问题。早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示范章程》和1962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对于如何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和生活福利制度都作出了原则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全国各地陆续对孤寡老人实行了带有救济性质的“五保”制度,一些乡村还建立了养老退休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七五”期间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雏形以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保险业务部门普遍重视农村社会化养老的研究和探索,并进行了大量试点工作,又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农村社会化养老主要有以下形式:

2.优抚对象中部分老人的优待抚恤。优抚保障是国家对革命事业或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军人及其家属的特殊社会保障。保障资金主要由各级财政和农民群众统筹负担。1998年全国支出优抚保障费用72.8亿元(各级财政拨款37.2亿元,社会统筹35.6亿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7万人。其中,定期抚恤烈士家属47万人,年人均抚恤支出999元;定期抚恤革命伤残军人89.2万人,在乡革命伤残军人年人均抚恤支出1073元;补助在乡复退军人292.8万人,年人均补助支出525元;补助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6153人,年人均补助4293元;群众优待现役军人家属242万户,户均优待标准1200元。在上述优抚对象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老年人,他们不同程度地享受了国家的补助和优待。同时,国家还建有802个光荣院,供养了近2万孤老优抚对象。

3.农民退休养老制度。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或村,从集体积累中列支养老基金,对已进入老年的农民按月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建立了范围较窄、标准较低、不很规范的农民退休养老制度。一些地区还对老年人医药费按一定比例给予报销。从全国范围来看,享受养老退休金的范围大致分为四类。第一,凡是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农民都可以享受退休待遇,定期或不定期地从乡村经济组织中领取相应的养老退休金。实行这种办法的,主要是沿海靠近大中城市的郊区或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村。第二,主要是对那些因工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定期发放一定金额养老金。第三,对少数年事已高,不能继续胜任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实行养老退休办法。第四,对乡镇企业职工发给数量不等的退休金。这种社会养老办法尽管在农村还是极少数地方,而且在保障范围、退休金发放水平等方面还不甚稳定和规范,但却是农村养老方式迈向社会化的有益探索。

4.养老储蓄或商业养老保险。随着农村部分居民生活日渐富裕和保险业的发展,一些农民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农民养老保险。这既可作为未来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形式,也可为将来向社会化养老制度转轨奠定基础,缓和老龄化高峰期支付养老费用的困难。

(1)银行部门推行的养老储蓄。对象主要是农民及乡镇企业职工,采取零存整取方式,存期10年或30年由储户自定。

(2)保险公司开展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村干部和义务兵养老保险及其他人员的养老保险。投保方式上可一次性投保,也可分次投保,保险公司在投保者年老时按不同交费标准支付不同标准的养老金。

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民政部门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在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其主要做法是,根据农民自愿、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保险资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本着安全增值的原则,主要用于购买国债。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截止1997年底,全国有近8000万农民参加保险,积累保险基金140多亿元,当年有61.4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支付保险金额3.3亿元。

以上我们通过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THE END
1.养老保险体系研究(三):中国基本养老险:制度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因此,可能存在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不能准确反映基本养老保险现状的风险。2)本报告使用的数据均为最新数据,但2022 年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完全走出疫情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现状的分析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基本养老保险的长期发展情况。3)本报告所有分析,仅基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外,中国还有高龄...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q/go.php/vReport_Show/kind/lastest/rptid/778986028847/index.phtml
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和理性思考现状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年来致力探索的一种模式,经过1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定位和定性、政府的角色和责任、资金的筹集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https://www.xueshu.com/ahnykx/200622/23724119.html
3.你应该知道的社会保障知识1、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概述 ;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3、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与管理运营 ; 4、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6、我国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与发展 第三章: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 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https://www.jianshu.com/p/b49508a3f551
4.20242024-2030年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2024-2030年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TOC \o 1-3 \h \z \u 摘要 2 第一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概述 2 一、 市场定义与特点 2 二、 发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6/5304233032012000.shtm
1.养老保险行业调研:中国累计结余已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养老保险市场规模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特别是在中国,这一市场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养老保险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为全球老年人口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保障。以下是2024年养老保险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保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社...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9965476&efid=qTxZV47PFpq7c1nzZwAC0A
2.全球及中国养老保险行业创新模式分析与投资建议策略报告2022版该报告详尽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行业的现状、环境、制度、国内外经验及未来趋势。2019-2021年间,养老保险在经济、政策、人口和社会环境变化中不断发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各自面临挑战与机遇。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和政策调整对养老保险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提出改革建议并...https://blog.csdn.net/HSXH2015/article/details/121577956
3.我国养老资源的现状剖析及对策研究养老资源是养老保障制度的载体,综观当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不同群体间实行的养老制度有别,不同身份的老年人享受的养老资源不同,养老资源配置也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均衡,这与当前构筑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极为不协调。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基于养老资源的制度-空间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利用统计年鉴数据,从养老经济资源和养老照料资源...https://wap.cnki.net/lunwen-1021517266.html
4.中国养老现状及原因中国养老现状分析→MAIGOO知识中国养老现状及原因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们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持续加快,养老问题也成为了需要重点持续关注的民生问题。我国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很重,各种养老保障政策纷纷出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是中国养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就来一起详细了解下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原因。https://www.maigoo.com/goomai/261400.html
5.2018年中国养老金现状及困境分析如果维持近年来的财政补贴力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结存将于也只能支持到 2023 年。如果还维持目前养老保险体系过分依靠第一支柱的现状,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结构和第一支柱目前的低收益率,我国养老金问题势必会变得更为严峻。如何发挥第二、第三支柱的作用,有效提升企业、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拓宽养老金投资的多重...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41070.html
6.中国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法律性质现状与未来发展1.3 养老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特点 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在权利义务关系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养老保险不同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统一性与分离性。如上文所分析的,在养老保险的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主体包括参保自然人、参保用人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及政府。其中,参保用人...http://www.sass.cn/109000/59041.aspx
7.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完善)6篇(全文)因此,加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在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尚未作出统一法律规定,且立法滞后。我国城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9jhtmhj.html
8.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11篇)3.原因分析 (1)资金来源不尽合理,未体现全社会责任 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民政部xx92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的规定使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48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