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养老保险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为养老保险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农民问题。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和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全国的富裕和全国的现代化。同样,不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不健全和不完整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定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为了保障农村劳动者年老时的基本生活,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农村经济组织、集体事业单位和各行业劳动者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缴纳义务,劳动者在年老时按照养老保险费缴纳状况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我保障为主,集体(含乡镇企业、事业单位)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
《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79710亿元,比上年增加8128亿元,增长11.4%;基金支出合计71091亿元,比上年增加4969亿元,增长7.5%。
2023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6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6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6691亿元,基金支出68369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8173亿元,其中基金投资运营规模1.86万亿元。
2023年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22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7268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185亿元,基金支出4613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4534亿元。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在2014年2月21日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2014年2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