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精选5篇)

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跨越之年,特别是股市在经历了2005年的政策破冰和2006年的牛市运转之后,2007年上证综合指数全年上涨96.66%,深圳成指上涨166.29%。截止到2007年底,沪深两市的总市值超过了32万亿元,流通市值超过了9万亿元,投资者账户总数已经达到了1.39亿户。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成长,中国的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和发展膨胀时期,市值由过去的3万亿元发展到今天的30多万亿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是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形成的是高度集中的以沪、深交易所并存发展的模式,银行长期抵押放款市场仅服务于安全性高、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和大型集体企业,造成大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风险大的高科技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能通过银行借款获得资金。且从证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看,上市公司为获得证券发行资格,虚报会计报表,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部分持股大户常常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操纵资本市场,造成严重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发生。

我国资本市场有其不足之处:

(2)我国单一层次的证券市场规定了严格的上市条件,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证券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进入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须受到严格的上市条件限制(包括公司规模、盈利性等),大多数企业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沪、深市场的大一统、高门槛,致使高成长性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风险太大和公司的盈利性等原因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一切造成中小企业和科技创业型企业在我国融资困难,阻碍了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3)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关于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国只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尚未建立,沪、深主板市场门槛太高,企业往往由于一时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就有可能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根据《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①公司的股本总额、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具备上市条件;②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③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④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有暂停情形第(1)项、第(4)项所列情形之一,经查实后果严重的,终止其股票上市。上市公司一旦被终止上市,容易造成资本市场动荡,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4)过多的行政干预不能体现证券市场的高度市场化的特征。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10年主要是用行政手段管理,公司上市需要由自上而下的指标下达与自下而上的推荐相结合。这种管理方法与证券市场高度市场化的特点非常不适应,因此,今后公司的上市制度应该有所改革,凡符合条件的,可由企业自己申请上市,能否成功由市场决定,这样能通过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2资本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4)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分散和信息积累功能。

从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还起到的两个作用是风险分散和信息积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非充分有效的资本市场常常会变成经济发展的瓶颈。资本市场的信息积累作用有助于避免“有限制理性”而引起的投资决策上的偏差,从而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还有来自国外厂商的威胁。为了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我国企业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然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伴随着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因此,投资者对这种项目往往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为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散和共担”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其投资风险。

(5)高效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完善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由于资本市场对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资本市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资本市场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顺利增长。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动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规范法律框架,完善交易规则,整合现有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市场良性互动;不断扩大股市和债市的市场规模,丰富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必须积极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实现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背离,这并非否定了股市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反映的“晴雨表”这一命题。出现这种背离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市场本身存在着诸多的制度不健全和功能不完善之处,使我国资本市场在运行过程中潜在着很多深层次和结构性的矛盾,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症结在于股权分置问题。

(3)要重视直接融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推进公司债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必须依托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提高市场深度的基础还在于全方位开展中国资本市场以效率为导向的创新改革,包括建立合理的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行上市以及股指期货等具有不同功能的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出,继续提高市场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不断深化发行制度改革,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约束,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等。总之,创新是增强市场活力的源泉。

(4)顺应国际化趋势,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对于一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形成、流动性的提高、制度的完善等多个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要努力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努力深化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融资方式向市场化方向迈进;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增进投资者信心;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魏巍,甘茂智.东亚资本市场在经济起飞时期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6,(5).

[2]赵晓雷.发展资本市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N].文汇报,2004-2-16.

[3]张留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关键词]资本市场国企重组对策

一、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资本市场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今年(2008年)7月底,河南省共上市58家企业,发行59只股票,融资505.68亿元。其中:境内上市38家,融资294.75亿元;境外上市21家,融资210.72亿元。永煤集团和神马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直接融资已成为国有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国企改组的主要途径,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原崛起提供了有效的资本支撑。

但是,就河南省资本市场整体现状而言,无论其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先进省区,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起来相对较低。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间接融资的比例过大,上市公司数量偏少,行业结构单一。二是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和规模偏小,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差。三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不强。四是投资者数量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

二、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

河南省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客观上河南省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在证券市场实行按省(市)分配额度时,既影响了上市公司额度的分配,也妨碍了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同时,证券投资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反过来又阻碍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主观上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较缺。有关政府部门对当地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三大部分的发育来看,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也存在发育不平衡的问题。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证券融资和股票流动需要的多层次的交易体系有待形成。债券市场中国债发行和交易发展较快,而企业债券发展相对较慢。

三、完善河南资本市场的措施建议

1.建立地方性金融机构,完善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适当缓解国有银行的负担。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不论所有制如何,只要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就及时依法惩处,保证地方银行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上海浦东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等地方银行的实践表明,从河南的实际出发,可以稳妥地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银行,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先试点后推广。

2.培育和发展风险资本市场

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私人权益性资本的募集制度,培育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为促使河南省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对国有企业的改造,需要就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重新审定,尽早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河南省的工商、税务、银行和政府等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风险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鼓励创业的特殊政策,引进国内外著名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公司在河南设立分支机构。

3.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为保证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顺利有效的进行,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要进一步规范各类产权交易行为,促进河南省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积极促进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形成“统一、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和重组,有效地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把河南产权交易市场建成对河南省国有资产流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资本市场。

4.做好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增强国有资本的扩张能力

5.积极稳妥地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证监会还将结合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准确定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战略;与世界银行全面合作,借鉴国际标准的评估体系,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效率、稳定性和监管体系进行全面评估;促进全社会形成共识,凝结全社会各方力量,帮助投资者明确预期,共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向国际社会和全球投资者介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改革方向,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等。

祁斌说,中国现阶段的转型是加速重工业和在抢占下一轮新兴战略行业的重叠,而这两个过程,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角色。从对十报告的解读中,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使命有两个:一个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一个是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创新型驱动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体现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健全社会保障两个方面。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多两难”问题(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他表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措施,有效提升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推动新三板、四板的建设,改变我国股权市场的“倒金字塔”结构。

在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方面,祁斌提到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推动“五个统一”,即统一准入条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统一资信评级要求、统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统一投资者保护制度;二是培育更多的市场机制;三是扩大私募债发行与场外交易,在风险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扩大私募债发行主体,以及扩大私募债投资人范围等;四是增加资产证券化等结构化产品,鼓励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工具,包括高收益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市政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产品。

[关键词]证券公司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研究分析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同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证券公司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我们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二是强化危机意识,增加证券公司的创新力。证券公司从高管到员工都要意识到,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增强这种危机意识,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随着外资券商的进入,中国券商传统的业务收入将出现逐渐减少的态势,这就需要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利用目前管理层对券商创新业务的支持,在创新业务上多下功夫,这样才可能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像QDII之类的业务,中国部分券商已经拿出自己成熟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证券公司的员工不要将目光仅局限于当前的国内市场,还要重视对国际证券市场的研究,学会用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资本市场。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明确证券公司的服务特点,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尽快完成理念确定、理念渗透到理念外化为品牌的过程。其次,建立长期导向的公司文化,使公司能够在一个共同思想平台上发展。第三要通过制度与规则的执行,强化内部人力资源团队的行为规范,让这种规范逐步变成员工的工作习惯,从而使公司理念和精神通过公司员工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鑫.WTO后过渡期: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维[J].商业经济,2007,(5).

关键词:国际板;外资圈钱;投资者保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一、概念剖析

之所以在资本市场中形成国际板这样一种板块模式,是因为在金融全球化进程加深的过程中,各国为挣脱国内优质上市资源趋于饱和之困扰,吸引境外上市资源而特设国际板。设置国际板的国家或地区证券交易所在上市规则中通常根据证券发行人的"国籍",对外国上市公司作出有别于本土公司的管理标准:例如纽约交易所和澳大利亚交易所则专门制定针对外国公司的上市标准,而香港联交所则对外国公司适用不同的后续监管规则。

究其概念,国内通说认为国际板是指注册地在境外的公司制企业,在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国际板公开上市,以人民币标值和单独交易结算,境内外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交易的专门板块。[1]国际板是与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相互独立的板块。国际板的独立性是相对于A股与B股市场上市的中国(内地)上市公司而言,是已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以人民币计价交易,这些公司包括主要资产、业务和人员均在境内的红筹股公司和外国上市公司。[2]

二、国际板推出之必要性论证

尽管有人视国际板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灵丹妙药,呼吁尽早推出;也有人担心其最终沦为国际提款机,主张继续观望。尽管双方对国际板推出时机上仍存在着争议。但对于国际板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业内外几乎达成共识:

1、国际板的创建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国际板设立的初衷之一便是吸引优秀的国外企业到我国境内市场发行股票并上市挂牌交易,促进一个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形成。而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健全,不论是对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是对投资结构的完善,甚至是对人民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所以,国际板对我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国际板的创建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即为满足规模、质量、盈利状况、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多层次的配置资本性资源的市场体系。[3]就目前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不论是在金融产品、避险工具的研发,金融创新的进展还是在法律机制、会计标准、信息披露标准、自律机构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距。而国际板的推出可以改进我国资本市场现状之不足,有利于我国造势建成多层次资本市场。

3、国际板的创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在已经成为境内金融中心的情况下,未来上海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动各种国际金融资源在上海的集聚。从国际经验来看,没有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上海若欲实现国际金融中心之畅想应当着力打造国际板。

4、国际板的创建长远看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和拓宽投资者投资途径

对中国的发展而言,国际板无论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拓宽投资者投资渠道,完善显存投资结构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

就上述分析而言,国际板的建立健全乃势在必行之举。

三、现时推出国际板之障碍分析

现在围绕着"国际板"所展开的争论无非是推出时机的问题。为数不少的业内专家和学者之所以反对当即推出国际板无非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的考量与判断。

1、人民币大量流出之风险担忧

尽管我国股市市值排名全球第二,大型外企若欲在国际板上市,其预期募集资金可能到达数百亿,而我国国际板市场又无法限制如此规模巨大的资金自由流动,变相的造成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必将促使人民币升值。另外,在相应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前提下,这数百亿的资金也可能随时流出境外。因此,国际板很可能成为"外资提款机"。所以,在推出国际板时我们应当保持谨慎态度。

2、国内中小上市公司及国内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

无论资本市场多大,投资欲望多强烈,资金的总额总是有限的。大批量优质外企在国际板上市交易,无形中对我国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挤压。国际板推出无疑让原本就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甚至会造成许多优质中小型企业推迟甚至无法上市。因此,在推出国际板时我们也应当考虑为本国优质成长型企业预留做强做大的融资空间。同时,外企一旦出现席卷大量资金仓皇出境,那么最终受害的仍是广大投资者。所以,投资者保护也是我们国际板推出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3、法律规定及制度框架之构建进程问题

四、总结

从2009年4月至今,国际板一直处于"呼之欲出"而迟迟未推出的状态。分析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股市国际板的建立健全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而且,国际板的推出事关国家经济稳健运行,国内企业健康发展,以及广大股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需慎重为之。且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板推出的外部环境尚未具备,我们应当徐徐图之。

参考文献:

[1]陆岷峰,高攀.国际板市场发展的境内外经验借鉴及策略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6).

[2]蒋健蓉,于旭辉.设立国际版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J].中国金融,2010,(13).

[3]陈岱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建构--基国际比较的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

THE END
1.我国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宝万之争为例...我国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宝万之争为例.pdf,我国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以宝万之争为例 摘要摘要 杠杆收购是公司收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质在于资本市场举债收购公司,即向银 行借款或投资者融资来收购目标企业,承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8/6232040154004141.shtm
2.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至关重要。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本文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基础地位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资本市场的...http://jjxj.swufe.edu.cn/CN/Y1999/V6/I1/27
3.2024年信托市澈争与发展趋势二、2024年银行信托贷款产品占市场主导地位 三、银行信托产品开发的战略思考 第三节 2023-2024年中国保险信托产品信托市场现状分析 一、保险信托产品在中国大有可为 二、寿险信托的定义及在我国的发展 三、中国发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透析 四、我国发展寿险信托业务的内外环境已成熟 五、推进国内寿险信托业务发展的对策措...https://www.cir.cn/1/82/XinTuoShiChangJingZhengYuFaZhanQ.html
1.金融大潮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投资场所。然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行业进行分析报告,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bai-ke/483786.html
2.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精选11篇)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 1990 年上海股票交易所、深圳股票交易所创立以来,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等多种股票交易平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雏形。我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https://www.ruiwen.com/lunwen/1905161.html
3.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原创HGFR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文/赵艳娇 王汀汀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匹配实体经济的需求,资本市场需要多层次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直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都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07570
4.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18周道炯;对资本市场前景充满信心[J];中国金融;2010年Z1期 19刘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探析[J];投资研究;2010年04期 20张晶仁;冯程程;QFII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21朱国幸;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完善措施的思考[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8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K200001003.htm
5....考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这里我们首先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来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做一个介绍,然后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其中场内市场主要包括主板市场(包括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主要包括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券商柜台市场、私募基金市场等。 (一)场内市场 ...https://www.dongao.com/zqcy/jrscjczs/20180206852664.shtml
6.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精选8篇)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按融资方式和特点的不同, 资本市场可分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轨迹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5 年“拨改贷”以前, 资本市场并不具有真实意义, 因为它是以财政拨付为主的;1985 年“拨改贷”以后, 银行信贷开始替代财政拨款,并正式涉足固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f8sqie4.html
7.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研究维普官方网站摘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近年来一直是我国专家学者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不久前在深交所开设的中小企业板,是多年来对资本市场的一次制度创新。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我国建设该市场的意义,并对其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思考。 【分类】...https://www.cqvip.com/qk/96780X/200501/11673809.html
8.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ptTimdunlop | 30页| 206KB | 2次下载 | 0.0 (0人评价) 我要评价: 投诉 举报 用手机看文档 下载 开通VIP 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刘鸿儒 05/04/14 刘鸿儒教授简历? 刘鸿儒教授曾于五十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之 后曾在吉林大学任教。1959年莫斯科大学经济...https://doc.mbalib.com/view/c4d7244ea34a80c8e8afbb99c3c09174.html
9.科技金融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二、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5年的计划经济主导阶段,此阶段科技发展依赖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第二阶段是1985—2006年的由市场自由配置资金阶段,此时科技的发展更依赖于市场中的投资人;第三阶段是自200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至...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227/14474687.shtml
10.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综述(精选12篇)但笔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民营企业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冲击着资本市场,这部分企业就需要为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供经济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应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转变成为主流。如唐皎、陈薇(2011)认为当前环境下,非股份制企业中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较好的将逐步改建...https://m.yjbys.com/bylw/shuoshi/80516.html
11.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资本市场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https://www.oh100.com/kaoshi/zhengquan/452538.html
12.资本市场改革手册(2020年版)新闻频道二、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防控金融风险水平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是从资本市场市值与GDP的比值、市场主体参与力度以及资本市场在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等层面来看,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发展、优化和提升空间。 https://news.hexun.com/2020-12-05/202559564.html
13.资本结构论文范文可以说,资本结构是一个关于企业外部的产权主体索取利益控制和分享的内生化的装置。认真研究西方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改革以及《破产法》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34660.html
14.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7篇(全文)随着1986年9月26日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我国的证券业历经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依法治市和市场结构改革、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发展的多个阶段,最终形成如今的证券市场。与此同时,与证券业密切相关的新股发行制度也进行了不同的改革。在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下,我国在1997年前实行的都是指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spen7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