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丨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监测疾病物联网可穿戴医疗器械云端化

随着我国云计算、大数据和5G的高速发展,医疗器械可穿戴化是大势所趋,可穿戴医疗器械将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可穿戴医疗器械的定义与用途

可穿戴医疗器械是指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医疗或健康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调控、干预甚至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状态,其真正意义在于植入人体、绑定人体,识别人体的体态特征、状态,时刻监测用户身体状况、运动状况、新陈代谢状况,实现生命体征数据化。

市面上的医疗级可穿戴设备主要是通过对传统医疗器械进行改进,使其向可穿戴、便携、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实现可穿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体征感知、数据记录、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及健康干预调控等智能化功能。例如,可实时监测心电、体温、血糖、血压等生理参数的可穿戴医疗监测设备。

另一种常见的可穿戴设备,是在日常生活常用穿戴物品中融入特定的健康管理功能,比如智能手环/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但其准确性难以达到医用级要求,因此所得数据通常不能用于医学诊断依据。不过,近年来一些智能手表产品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也获得了NMPA医疗器械资质认证。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可穿戴医疗器械有连续血糖监测仪、心电图监测仪、脉搏血氧仪、血压监测仪、助听器、药物输送仪、除颤仪等,在健康监测、疾病治疗、远程康复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2、疾病治疗:可穿戴器械用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多处于研究与评估阶段。例如:穿戴式体外自动除颤仪,可用于高危心脏病患者,在危急时自动除颤。临床上还有不少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的出现,如手外骨骼、上肢外骨骼、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有效地帮助康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3、远程康复:可穿戴医疗器械不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还可以扩大康复人群,减少就医压力,及时把控患者病情。

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到2019年,从12.43亿元增长至92.18亿元,行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65%,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2亿元。

2、技术发展现状

(1)柔性电子技术

柔性电子技术就是将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或可延性塑料、薄金属基板之上,让弯曲、折叠、扭曲、压缩、拉伸甚至变形成任意形状的材料仍保持光电性能、可靠性和集成度。柔性电子技术制备的设备产品具有柔软贴身、可拉伸变形、直接接触皮肤且不会引起不适等优点,未来的可穿戴医疗器械可以通过柔性电子技术与人体皮肤甚至人体器官进行集成,从而实现人体生理参数的精确监测。

(2)体液传感技术

体液传感技术也是当前可穿戴医疗器械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临床体液采集多为血液采集,血液采集是有创操作,有增加感染的风险。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可穿戴医疗器械突破体液限制,可通过采集汗液、唾液来对人体生理参数进行精准分析,在健身检测、囊性纤维化诊断及药物监测等试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现有的可穿戴医疗器械在技术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数据准确度有待提高,仪器检测的最终数据受到设备类型、使用者个体差异、使用方式差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数据精准度欠佳。其次是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可穿戴医疗器械需要实时监测数据,并且将监测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导致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可能受到侵犯。最后,当前我国的可穿戴医疗器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产品的真实作用情况无法进行精确预测,且每位患者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产品是否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驱动因素

1、用户需求增加

2、应用优势显著

相较于传统医疗器械,可穿戴医疗器械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2)患者健康数据实时同步给医生,及时开展后续诊疗或病情干预,释放医疗资源,减少就医次数,降低医患双方治疗成本。

3、材料、传感与制备技术的发展

可穿戴医疗器械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各类功能技术与制备技术的发展,如半导体材料、传感器技术、柔性电子技术、医疗芯片技术、通信技术、电路设计技术、能量采集与供应等。科技的发展促进各项技术与工艺的进一步升级,也将驱动着可穿戴医疗器械朝着更加高精准、低功耗、多功能、全集成、易制备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高速发展与升级。

4、资本市场青睐

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制约因素

1、产品功能单一,用户体验不佳

目前市场上以消费级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为主,功能同质化严重。医疗级产品以常规生理指标检测为主,且存在检测程序不规范,数据不精准等问题,且对疾病的干预与治疗功能开发较少,临床使用深度不足,用户粘性不高。

2、数据挖掘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可穿戴医疗器械企业对设备采集到的数据的系统管理能力有限,不仅未能深度挖掘其潜在价值,且对数据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足,存在用户信息泄露或滥用的风险。

3、缺少真正的医学价值

由于缺乏有效的医学专业资源的支撑,以及设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存在问题,行业内大多数可穿戴医疗器械缺少真正的医学功能,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应用。

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趋势:强化核心技术应用

技术的强化与升级是决定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否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四大核心技术包括可穿戴材料、传感器、电路设计与无线传输技术。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四大核心技术将持续发展。

(1)可穿戴材料技术升级的核心在于兼顾功能性与舒适性,新型导体与半导体材料发展为可穿戴材料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2)传感器是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核心器件,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体验感受,未来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传感器将向高度集成、多元化测量、低功耗、长续航的方向发展。

(3)电路设计是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实现的基础,高度集成的、合理的电路布局与设计有助于提升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连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4)无线传输是可穿戴医疗设备进行生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的基础,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微型化与健康数据的海量性对无线传输技术提出更高的应用要求。

2、产品趋势:产品聚焦化和数据云端化

(1)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减少患者的痛苦,可穿戴医疗器械对数据的监测需要更有针对性,最好具体到不同的人群。未来的可穿戴医疗器械将更加注重产品的专向性,而产品聚焦化能够提高产品的治疗精确度,这将成为可穿戴医疗器械的一大发展趋势。

3、应用趋势:医疗健康领域纵向拓展

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可穿戴医疗器械的应用群体与应用场景不断深入,可穿戴医疗器械全方位助力中国医疗的智慧化与精准化发展。

(1)可穿戴医疗器械全方位服务用户群体:针对老年群体,可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及时给予用药提醒,也可追踪位置防止走失;针对慢病患者,可长期监测患者健康情况,实现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个性化管理和疾病干预。

(2)除了对疾病的监测与筛查预防,可穿戴医疗器械也正向疾病诊断、干预与治疗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设备的情感交互、体感互动等智能化应用也将更加丰富。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可穿戴医疗器械在远程诊断与治疗、移动诊疗等场景的落地应用。

4、商业模式:提升服务变现能力

未来,可穿戴医疗器械生产与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与企业软硬件相结合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强化云端集成对接和数据管控,实现患者端、医生端和云端的无缝对接,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务。逐渐从硬件走向服务,强化企业自身的服务变现能力将成为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5、盈利模式创新化

当前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大多数厂商的盈利模式以销售产品硬件为主。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医疗板块的深化,产品服务模式将更加趋向于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包括企业对患者的服务、医院对患者的服务、医患间信息交互的服务、医院间信息交互的服务等。可穿戴医疗器械将在企业、患者、医生和医院之间凝聚起一张联系网,推动着设备在诊断、数据、医学和服务方面多维发展,从而使企业形成全新的盈利模式,并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我国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宝万之争为例...我国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宝万之争为例.pdf,我国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以宝万之争为例 摘要摘要 杠杆收购是公司收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质在于资本市场举债收购公司,即向银 行借款或投资者融资来收购目标企业,承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8/6232040154004141.shtm
2.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至关重要。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本文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基础地位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资本市场的...http://jjxj.swufe.edu.cn/CN/Y1999/V6/I1/27
3.2024年信托市澈争与发展趋势二、2024年银行信托贷款产品占市场主导地位 三、银行信托产品开发的战略思考 第三节 2023-2024年中国保险信托产品信托市场现状分析 一、保险信托产品在中国大有可为 二、寿险信托的定义及在我国的发展 三、中国发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透析 四、我国发展寿险信托业务的内外环境已成熟 五、推进国内寿险信托业务发展的对策措...https://www.cir.cn/1/82/XinTuoShiChangJingZhengYuFaZhanQ.html
1.金融大潮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投资场所。然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行业进行分析报告,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bai-ke/483786.html
2.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精选11篇)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 1990 年上海股票交易所、深圳股票交易所创立以来,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等多种股票交易平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雏形。我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https://www.ruiwen.com/lunwen/1905161.html
3.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原创HGFR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文/赵艳娇 王汀汀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匹配实体经济的需求,资本市场需要多层次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直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都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07570
4.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18周道炯;对资本市场前景充满信心[J];中国金融;2010年Z1期 19刘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探析[J];投资研究;2010年04期 20张晶仁;冯程程;QFII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21朱国幸;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完善措施的思考[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8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K200001003.htm
5....考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这里我们首先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来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做一个介绍,然后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其中场内市场主要包括主板市场(包括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主要包括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券商柜台市场、私募基金市场等。 (一)场内市场 ...https://www.dongao.com/zqcy/jrscjczs/20180206852664.shtml
6.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精选8篇)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按融资方式和特点的不同, 资本市场可分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轨迹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5 年“拨改贷”以前, 资本市场并不具有真实意义, 因为它是以财政拨付为主的;1985 年“拨改贷”以后, 银行信贷开始替代财政拨款,并正式涉足固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f8sqie4.html
7.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研究维普官方网站摘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近年来一直是我国专家学者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不久前在深交所开设的中小企业板,是多年来对资本市场的一次制度创新。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我国建设该市场的意义,并对其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思考。 【分类】...https://www.cqvip.com/qk/96780X/200501/11673809.html
8.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ptTimdunlop | 30页| 206KB | 2次下载 | 0.0 (0人评价) 我要评价: 投诉 举报 用手机看文档 下载 开通VIP 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刘鸿儒 05/04/14 刘鸿儒教授简历? 刘鸿儒教授曾于五十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之 后曾在吉林大学任教。1959年莫斯科大学经济...https://doc.mbalib.com/view/c4d7244ea34a80c8e8afbb99c3c09174.html
9.科技金融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二、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5年的计划经济主导阶段,此阶段科技发展依赖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第二阶段是1985—2006年的由市场自由配置资金阶段,此时科技的发展更依赖于市场中的投资人;第三阶段是自200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至...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227/14474687.shtml
10.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综述(精选12篇)但笔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民营企业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冲击着资本市场,这部分企业就需要为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供经济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应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转变成为主流。如唐皎、陈薇(2011)认为当前环境下,非股份制企业中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较好的将逐步改建...https://m.yjbys.com/bylw/shuoshi/80516.html
11.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资本市场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https://www.oh100.com/kaoshi/zhengquan/452538.html
12.资本市场改革手册(2020年版)新闻频道二、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防控金融风险水平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是从资本市场市值与GDP的比值、市场主体参与力度以及资本市场在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等层面来看,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发展、优化和提升空间。 https://news.hexun.com/2020-12-05/202559564.html
13.资本结构论文范文可以说,资本结构是一个关于企业外部的产权主体索取利益控制和分享的内生化的装置。认真研究西方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改革以及《破产法》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34660.html
14.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7篇(全文)随着1986年9月26日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我国的证券业历经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依法治市和市场结构改革、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发展的多个阶段,最终形成如今的证券市场。与此同时,与证券业密切相关的新股发行制度也进行了不同的改革。在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下,我国在1997年前实行的都是指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spen7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