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保险密度的含义及其变化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倍、2倍和提高了个百分点。2006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寿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亿元,增长19%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
2、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二、保险深度的含义及其变化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深度取决于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分别只有呀口%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
5、行业,有关立法、政策和制度等因素是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而且社会保障政策、货币金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因素也对保险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就财政政策而言,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对保险业的发展,包括对公司盈利、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的改进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否合理和完善,关系着保险产业政策的实现以及保险业的发展。就货币政策而言,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型险种的开发、保险需求的引导以及投资收益有着重要影响,对保险业来说主要是中央银行的利率。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有制结构调整、国企股份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也对保险业产生了影响。同时,保险监
6、管的加强,对规范和发展保险业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金融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不断调整,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之间的联动越发紧密。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资产持有总量的增加,推动了保险需求的快速上升。4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按照有关约定,我国保险业将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这将有利于扩大保险市场规模,打破垄断局面,促进国内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进步。加快国内保险公司体制改革的步伐,缩短与国际保险业的差距;改变我国保险业的增长方式,增加市场主体,加快我
7、国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5国民经济全局发展提高了国民保险意识。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各种制度将与国际接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更加深入,国家医疗制度和养老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部分将由人们自己来承担。国家今后除了有可能向所有国民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津贴,以保证一张“安全网”的存在以外,人们将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早安排晚年生活。这时,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其次,保险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全局发展提供保证。保险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地恢复生产;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有利于企业加强危险管理;有利于安定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