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太保资产于业明:七大方向培育保险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业中,有一支队伍已悄然走过20年,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就是保险资产管理业。这个行业从2003年起步,从服务保险主业到竞技大资管市场,既是资本市场稳定器,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20年改革与发展同行,保险资管业日渐壮大多元;20岁正青春,保险资管业未来可期。值此重要时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联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推出“保险资管20年”系列专访报道,记录保险资管业历史之路,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新篇。

▲太保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于业明

“经过20年的发展,保险资产管理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保险主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实体经济发展、保障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等方面,不断发挥着重大和积极的作用。”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业明表示。

太保资产于2006年6月获批成立,是中国太保集团全资子公司和专业投资管理平台,2022年末管理资产逾1.5万亿元。公司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衍生品运用管理能力、债权投资计划产品管理能力、股权投资计划产品管理能力等多项能力,并通过控股的国联安基金公司经营公募基金业务,注重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保险资管行业至今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这些年来行业取得了哪些成绩?发挥了哪些作用?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券商中国记者近期专访了于业明。于业明表示,面向未来,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保险资管机构需要立足传统特色,拓宽服务边界,探索综合发展,确立基于比较优势、体现创新和差异化发展的定位。

回顾20年:保险资管业已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稳定器”

在于业明看来,20年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发展中成效显著,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坚持服务保险保障,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以“产品化”作为市场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着力点,重视并全面推进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和开展多元化投资,坚持稳健经营,坚决守住风险和合规的底线。

作为保险资金的主要管理机构,保险资管行业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保险资管行业在多资产、多品种的大类资产配置中,在包括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另类投资等在内的专业化投资方面,业绩比较稳定,风险控制得当,在提升保险业利润水平、改善偿付能力、有效化解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于业明说。

于业明表示,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长期资金,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末,已经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资金超过20万亿元,为保险资金挖掘和配置了大量优质资产。其中,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2882只、规模近6.33万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4540亿元,投资新基建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1500亿元。

他进一步指出,在自身能力建设方面,20年来,保险资管行业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资管业务体系、投资能力体系和具有保险资管特色的产品体系,保险资管机构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风险管控逐步强化。同时,为寻求市场化发展的机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拓展第三方业务,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和稳健投资风格已获得银行资金、各类养老金等稳健型市场资金的认可。

从市场规模的数据看,截至2022年末,3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保险资金20.15万亿元,占比82.24%;管理银行资金和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其他长期资金3.98万亿元,占比16.23%。2020年至2022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银行资金、各类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合计规模增长2.18万亿元,其中银行资金占比过半。

从太保资产的实践看,于业明表示,长期以来,公司按照“市场化、产品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努力提升投资管理专业化水平,聚焦服务保险保障,积极拓展市场化业务,有序推进多元化业务布局,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市场化转型成效明显。

在多渠道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融资需求上,太保资产也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公司累计注册另类项目规模超过5000亿元,累计投资规模达到3400多亿元,存量投资规模超1700亿元,已经提款项目数量206个。太保资产另类投资累计完成的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在支持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方面,目前该公司累计设立7项保险资产支持计划产品,完成投资近115亿元。近期,经沪深交易所同意,该公司又首批获得了试点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的资格。

“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能力优势,引导社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地方政府和企业盘活优质资产,防范化解风险,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于业明说。

发挥优势:重视中长期优质资产的配置,支持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从资本市场发展来看,保险资管机构作为长期稳定资金的重要管理人,近年来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和专业投资能力,努力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以太保资产为例,目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5万亿元,投资范围覆盖股票、基金、债券、债权计划、股权等多种资产类别。在引导保险资金将更多资金配置于资本市场,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下,太保资产所做的努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二是积极履行保险资金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太保资产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建设ESG投资体系,锻造相应的投资策略,优化投资选择标准和业绩评价标准,积极推动为客户和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

面向未来:立足传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从保险资管公司市场定位来看,于业明表示,从历史实践看,大部分保险资管公司专注于母公司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对系统内部委托业务依赖度较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正式颁布和实施,从公司治理的层面确立了保险资管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身份。

“面向未来,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保险资管机构需要立足传统特色,拓宽服务边界,探索综合发展,构建基于比较优势、体现创新和差异化的发展定位。”于业明说。

具体而言,立足传统特色,就是要更新专业化投资能力,做优做强保险资金运用、保险债权计划等传统业务。拓宽服务边界,要在深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丰富产品供给等方面下硬功夫,不断拓展自身业务边界。最终具备综合发展的实力,在大资管行业的竞争合作中,确立基于传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定位。

于业明认为,从价值贡献来看,长期以来,保险资管为保险主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保险资管通过稳健的投资业绩,在提升保险业利润水平、改善偿付能力、有效化解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核心专长来看,中长期资金是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定海神针。作为长期资金的管理方,保险资管公司在管理各类保险资金投资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与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相比,保险资金在久期、规模、稳定性、收益预期、风险约束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保险资管机构在长期资金管理、大类资产配置、长久期资产创设和绝对收益获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注重长期稳健投资,风险容忍度较低的业务风格。

“保险资金所具备的长期性、稳定性等特征可以有效平衡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在稳定资本市场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于业明说。

稳中有为:围绕七大方向,培育保险资产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如何从机制、模式、业务、产品等维度进行创新,巩固传统优势业务,挖掘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提升差异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水平?

于业明表示,太保资产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持续努力。

一是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认识,用系统观念思考和谋划全局工作,深刻领会国家的新战略、新政策和新部署,提升对新环境、新形势和新变化的敏感性、前瞻性和适应性。全力抢抓发展先机,努力赢得战略主动。

二是聚焦客户需求提升投研能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实现投资管理业务的系统化、模型化和策略化,锻造适应时代和市场变化的投资研究能力。围绕投研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保险资金投资策略与第三方业务策略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提升投研能力及资产配置能力,全方位满足保险业务资产管理需求。当前重点是把握“偿二代”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总体目标是实现长期资金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输出和嫁接能力,努力争取实现第三方业务总量的稳定提升。

三是协同保险业务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积极参与契合保险业务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协助保险业建立第二增长曲线。继续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大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的投资力度。

四是延展业务边界,加大服务全市场的力度。倾听客户的声音,了解真实需求,逐步补齐个人客户和代销渠道的短板和弱项。以产品作为承载策略和服务客户的界面,立足优势策略,丰富产品货架,打造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不断深化机构间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共同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五是推进智能化转型,实现科技引领。围绕数字文化、数字能力和数字创新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科技赋能边界,在数智能力上寻求突破,努力更好地实现服务投资、服务客户、服务监管和服务员工,加速形成科技驱动业务发展的新动能。

六是坚持投资向善,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将ESG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投资管理体系,围绕ESG塑造和提升面向未来的新型竞争力。从实际出发,渐进有序降低投资组合的碳强度,积极实现投资收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平衡,体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责任担当。

七是以组织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适应工作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变化,推进流程再造和组织更新,把人、系统与业务流程进行有机结合,探索资管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场景化、可视化”,提升业务运行的集约化水平,增强资产管理业务运行的韧性和敏捷性。

THE END
1.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状况与投资规划建议报告2024(3)中国保险业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 1.4.2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分析 (2)保险规模分析 (3)保险监管分析 (4)保险发展潜力分析 1.4.3 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状况 1.4.4 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4.5 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策略 第2章:中国保险业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http://96892234.b2b.11467.com/news/7909429.asp
2.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一、普通人寿保险的种类 二、新型人寿保险的分类 第三节 人寿保险的运作及条款 一、人寿保险的运作 二、人寿保险常见的标准条款 第二章 2023年国际寿险业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23年国际寿险业运行分析 一、各国寿险公司利率风险和利差损有关情况介绍 二、国际寿险业资产管理发展分析 三、对中国寿险业的启示 ...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Q87504NRQF.html
1.中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近年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中国保险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保险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https://www.jianshu.com/p/9f36a91ac940
2.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方向管理风险,保险业 其他 1516 2023-09-17 03:22:29 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方向 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合作缺乏长期利益共享机制是阻碍银行保险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在中国金融业日趋明显的综合经营趋势下,银行保险...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topics/512180
3.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30余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寿险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较严重。因此,正确...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16000008_1395285.html
4.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6篇(全文)保险业一直对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近几年来,保险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回顾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过了四个发展时期。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2jxigif.html
5....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保险成为全球经济减震器,中国保险...近日,安联集团发布最新《2023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分析全球保险市场近况,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行业趋势。 2022年全球保费收入5.6万亿欧元,中国表现亮眼 根据安联全球保险报告,在2022年全球通胀率达到8.6%的背景下,全球保费收入接近5.6万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了4.9%。寿险保费收入为2.6万亿欧元,尽管增速2021年大幅放缓...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961938.html
6.这些新规将影响中国保险业未来回顾20232023年10月25日,国家金监总局印发《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由试点业务转为常态化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转为常态化业务,在所有者权益、偿付能力、责任准备金覆盖率等方面符合监管要求的保险公司,均可申请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这意味着参与该项业务的险...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924214
7.保险行业发展(精选十篇)保险会计的逐步发展, 促进了保险业监管体系的完善。行业监管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的方针, 以偿付能力、分类监管为重点, 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完整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2003年, 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 我国偿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jqu590m.html
8....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中资保险机构带来哪些机遇?孙海洋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保险业带来了开拓海外市场的重大机遇。目前,“一带一路”项目的保险业务重点正发生两方面的转变:从财产和工程领域扩展到企业全方位的风险保障,从产品供给转向服务配套。在此领域中蕴含巨大商机,中资保险机构应该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做好海外资源建设,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驾...https://www.yidaiyilu.gov.cn/info/iList.jsp?cat_id=10025&info_id=174617
9.德勤2024年全球保险行业展望德勤中国德勤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黄颂欣分享道:“保险业对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都具备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中国,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德勤认为保险科技、绿色保险、普惠保险和数字保险将是大部分保险企业未来数年的重点领域。” ...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financial-services/articles/financial-services-industry-outlooks-2024/insurance-industry-outlo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