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民医保体系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与日俱增,个别地方面临基金“穿底”风险。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实现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医保控费成为大势所趋。
医保控费,控制的是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以减少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率。新医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以说,医保控费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作为伴随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应运而生的产物,医保控费是一项长期工作。纵观新医改10年,随着国家医保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医保控费也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了多次转变。
一、从规则控费向大数据控费转变
据了解,一家医疗机构一年大约有几万到几十万张单据,这决定了医保监管工作具有“规模大”、“专业性强”的特点。传统的医保监管手段以人工抽查稽核方式为主导,粗放式的稽核手段存在覆盖率低、效率低、稽核周期长等缺点,导致医保控费效果不佳。为摆脱人手不足问题实现医保报销数据的全量、自动化审核,各地医保部门纷纷寻求信息化手段辅助医保审核。
此外,尽管规则审核的上线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但大处方、药品滥用、伪造病历等现象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医保部门迫切需要更高效的监管手段来减少医保基金的流失。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医保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部分地区开始探索通过运用包括案例推理、医疗行为模式分析、诊疗方案分析、医患网络扩散分析等在内的大数据分析手段来提升对欺诈骗保行为的识别能力,确保医保报销的合理性。
实践证明,基于大数据的控费手段在控费长效性、欺诈骗保识别能力、自主进化能力、处理的数据维度及平台延展性上表现出了极强优势。同时大数据手段的介入,也让传统的医保政策制定从“经验决策”转变为“数据决策”,提升了医保基金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长远来看,基于大数据的控费手段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二、从事后审核向事中审核转变
无论是在人工抽查阶段还是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审核阶段,我国的医保监管工作在一开始都是依靠事后审核和违规惩罚。但一个地区一年需要审核的单据量数以百万计,其中疑似违规的单据也往往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张,针对疑似违规单据的复核工作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
此外,由于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已经发生,医保基金也已支出,医保部门还面临违规医保基金的事后追缴工作,这也绝非易事。
同时,医保审核前置还有效减轻了医保部门逐条复核问题单据、追缴违规医保基金的工作量,有助于医保部门将更多精力用于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让老百姓获益更多。
目前,在医保审核前置思路下,“事前提示、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的多层次、多手段、全流程医保监管体系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重构医保部门对医疗费用的审核监管模式,促进医保由单向管理向共同治理转变,是医保智能监控的目标,也是医保控费不可避免的趋势。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新医改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总额预算、单病种付费、DRG付费等,通过不同的支付方式影响医疗服务行为,从而控制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
总额预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但粗放的管控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预算内,医疗机构会尽快消耗掉预算;而在预算超标后,医疗机构为控制基金消耗,可能会推诿危重医保病人、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导致出现年底突击控费的现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单病种付费是指对一个不含并发症、相对独立的疾病进行诊疗全过程的独立核算和费用总量控制,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全程包干。在这种打包付费方式下病人使用的药品、医用耗材和检查检验都成为诊疗服务的成本,而不是医疗机构获得收益的手段,对规范医疗业务、树立医务人员成本理念、避免过度诊疗、大检查、大处方等方面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调动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的积极性,赚取额外的收益。
但单病种付费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医疗机构为节约成本可能出现不足额治疗情况,导致患者再次入院,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因此单病种付费往往与临床路径管理配套进行,可以实现在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质量。
目前,我国已于2017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从单一的总额预算发展到单病种付费、DRG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局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实现科学有效的医保控费。
经过数年的飞速发展,商业健康险正逐渐成为医疗支付环节中一股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扩大,医保的管理也逐渐从医保部门一把抓转向医保商保联合监管转变。医保和商保共同治理的局面将有效降低医保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
洞察行业趋势,数联易康做医保控费引领者
2015年,数联易康在电子科技大学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孵化而出。依托国内规模最大、架构最完整的大数据研究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数联易康自带大数据控费基因,拥有一支具备十余年经验的数据挖掘、医疗行业、医疗保险、信息技术知名专家团队,和来自于四川循证医学委员会以及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专家资源,管理团队具备深厚的医疗信息化背景及行业经验,在医保监管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大数据实践经验。
作为控费企业,数联易康准确把握了医保控费领域的数次转变并提前布局,保障了产品在市场的领先位置。以数联易康医保监管大数据解决方案为例,早在2015年数联易康便与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了大数据+医保控费科研成果的产品化,推出首款大数据控费产品。
目前,该方案已在全国各地落地实施,累计分析并处理了数十亿条结算数据、医疗行为数据,覆盖参保人群1.08亿人。
凭借大数据控费能力,数联易康在2017年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主办的全国社会保险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中突出重围斩获全国第7名,并与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展开大数据医保监管专项研讨等多次合作,包括独家参与《医疗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失能、失智评估等级研究》课题研究,联合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与智能监控研究》课题研究。
随着国家医保控费力度的持续加大,医保控费已逐渐成为新常态,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尤其是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整合人社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计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四权归一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足见国家对医保的重视程度。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组建,医保作为控费方将拥有更多权力,未来医保控费又将迎来哪些转变,且拭目以待。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