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创刊于2019年10月11日,其前身为1994年1月5日创办的《中国保险报》。《中国银行保险报》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唯一工作日报,由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周一到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
2.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中国银行保险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百姓”的办媒宗旨以及“权威、准确、专业、深度”的办媒方针。2022年,《中国银行保险报》全年出报247期,没有发生政治方向、舆论导向错误。
3.媒体在2022年度获奖情况
2022年,《中国银行保险报》多篇作品荣获中国经济新闻奖等奖项。其中,《浙江温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系列报道》获得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新闻报道类一等奖。《营运货车投保为何难?》获得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监督报道类二等奖。《魔都金融人“封控实录”系列报道》获得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融合报道类三等奖。同时,还获得了202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先进个人(编辑记者)、年度十大气象好新闻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二、政治责任
《中国银行保险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把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聚焦机关报的政治定位,自觉在谋划和推动新闻舆论工作中做到“两个维护”。
按照中宣部的要求以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制订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道方案,突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金融的新时代”“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足迹·非凡十年”“喜迎二十大”“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栏,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管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报道,充分展示监管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营造了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阵地建设责任
四、服务责任
《中国银行保险报》坚持“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百姓”的办媒宗旨,持续宣传监管部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生动实践,努力为监管改革创新、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服务行业,发力深度报道。2022年报纸共刊发274个专题报道,达到每天报纸至少刊发一个专题的报道频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专题报道跟踪政策落地情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痛点,围绕金融支持抗疫、复工复产、适老化改造、服务新市民、保障性住房、民企营商环境改善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寿险改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报道,及时传递行业声音,展现了金融服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服务国家战略,展现金融力量。在雄安新区设立5周年之际,于2022年4月1日、2日连续两期推出雄安新区五周年特别报道,充分展现银行业保险业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的成效以及雄安金融人的奋斗故事。从金融服务角度报道冬奥会,刊发多篇动态、深度报道。2022年,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头版推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专栏,报道回顾内地、香港两地金融业互联互通取得的成绩,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精心开展公益培训。协助监管部门完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依法治理能力高级研修班,全国打非条线8000余名干部参加学习。在监管部门指导下,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组织举办金融行业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银行业保险业3000余名乡村帮扶干部参加学习。协助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5期线上培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从绿色金融、家族信托方面进行授课,在线学习人数达到1.2万余人。
创新活动内容,努力服务百姓。《中国银行保险报》新媒体平台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金融热点、难点问题,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知识答题团队争霸赛(第二季)”参与人次达1410万,较2021年增长超过两倍;参与人数595万,且超过半数为非金融机构的社会公众,掀起了2022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的高潮。“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短视频挑战赛收到参赛视频共2.1万余个。最终筛选出150个优秀视频作品参与投票。投票人数达664万人次,较去年增长近7倍;投票数合计为1040.5万票,较去年增长近10倍。
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反欺诈促合规’防范金融诈骗知识闯关挑战赛”活动,参与人次1297.39万;共有超4000家银行保险法人机构参与,基本实现行业全覆盖。
五、人文关怀责任
《中国银行保险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思想认识体现时代要求,新闻报道反映人民心声,充分彰显人文关怀。
在灾难事件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对于2022年发生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雅安地震、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湖南电信大楼失火、河南200辆车相撞等灾害事故,做好专业、深度报道。面对“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在动态报道方面体现及时性和专业性,在深度报道方面体现解释性和专业性,向行业读者乃至社会公众传递专业信息和解读的同时,始终饱含媒体正确的新闻伦理观、应有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六、文化责任
“红色金融”“红色真容”“人物春秋”等栏目,挖掘了中国红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赤胆忠心的先驱和典型物事,是对中国金融文化历史的梳理与珍存。“中国近代城市金融建筑”专栏,呈现出浓厚的金融历史文化气息。策划推出《交通银行在上海的重新组建》等若干专题,阐释了大行百年风云变迁中的发展脉络。
七、安全责任
《中国银行保险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内容安全、出版安全、网络安全、保密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工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线,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不断建强用好报、网、微、端、屏等全媒体平台,强化舆、策、采、编、校、审、发、印、传、评等全流程管理,严格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切实做到“三审三校”,注重防范政治性和技术性出版风险,加强政治性报道规范用语培训学习,确保新闻报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同时严格做到真实、客观、准确。
八、道德责任
《中国银行保险报》认真贯彻“打假治敲”专项行动要求,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培训等措施严防虚假新闻,禁止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加强新闻采编队伍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修订完善新闻采编等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要求采编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新闻从业要求,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的规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九、保障权益责任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为办报经营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2022年,《中国银行保险报》围绕“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百姓”职责使命,坚持一手抓媒体改革、一手抓办报经营,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取得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不足:一是新媒体内容建设亟待提升。新媒体平台用户数大幅增长,但内容深度还需加强。在做精做专做优专业媒体的叙述形式,把握新媒体受众的习惯与心理,提升内容的表现力传播力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二是经营模式转型仍需持续深化。通过线上活动满足客户需求的探索还不够充分,潜力挖掘不够深入。2023年,我们将在中央宣传部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守党管媒体和政治家办报原则,坚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积极推进媒体改革和深度融合,更好服务金融监管中心工作及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发挥新闻舆论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