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务院部门文件

各监管局,机关各部门,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

2023年11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办法》)。为稳妥推进《资本办法》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计入资本净额的损失准备设置2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商业银行应分别计算贷款损失准备和非信贷资产损失准备。

(二)对于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为不良贷款余额100%对应的损失准备。

实际计提低于最低要求的部分为损失准备缺口,超过最低要求的部分为超额损失准备。缺口部分以负数表示,超额部分以正数表示。

(三)对于非信贷资产损失准备,最低要求第一年为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50%对应的损失准备,第二年为75%,第三年起为100%。

实际计提低于上述最低要求的部分为损失准备缺口,超过最低要求但未达到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100%的部分不可计入超额损失准备,超过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100%的部分才能计入超额损失准备。缺口部分以负数表示,超额部分以正数表示。

(四)商业银行应将贷款损失准备和非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的缺口部分和超额部分进行加总,加总结果为负数应扣减核心一级资本,为正数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资本办法》规定的上限。

(五)过渡期结束后,商业银行损失准备最低要求是指不良资产余额100%对应的损失准备。金融监管总局对损失准备最低要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商业银行应充分评估并持续监测损失准备口径调整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存在缺口的银行应制定达标规划,经董事会批准后,于2024年6月底前报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并认真执行,每半年报告达标进展。

(一)商业银行应根据《资本办法》确定的所属档次、国内系统重要性以及上市情况,适用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

(二)对第一档商业银行中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设置5年的信息披露过渡期。过渡期内应至少披露《附件22: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第六部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披露概览”全套表格中的34张。过渡期结束后,原则上应披露全套70张表格。

第一档商业银行中的非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自《资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应披露《附件22: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第七部分“非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披露概览”全套8张表格。

(三)对第二档商业银行中的非上市银行,设置5年的信息披露过渡期。过渡期内应至少披露《附件22: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第七部分“非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披露概览”全套表格中的2张,包括监管并表关键审慎监管指标(KM1)表格和资本构成(CC1)表格。过渡期结束后,原则上应披露全套8张表格。

第二档商业银行中的上市银行,自《资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应披露《附件22: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第七部分“非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披露概览”全套8张表格。

(五)商业银行首次进行信息披露时,对以下4张表格:监管并表关键审慎监管指标(KMI)、处置集团的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要求(KM2)、风险加权资产概况(OV1)、杠杆率(LR2),可仅披露当期数据,无需追溯披露前期数据,但应从第二次披露起逐期追溯并披露前期数据。

除上述表格外,商业银行应自首次披露起按规定频率完整披露其余表格。

(一)商业银行首次确定本行所属档次及适用的计量方法时,应以2022年末数据计算:

1.境外债权债务余额,以及符合《附件19: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计算方法》的并表口径表内外资产余额,确定本行所属档次及适用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二)商业银行应于2024年1月31日前,向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报送其所属档次和适用的计量方法。

商业银行不得以市场事件、金融工具流动性改变或单纯交易目的改变为由进行账簿转换。确因账簿划分要求调整导致存量业务账簿转换的,应在上述日期前向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作出书面说明。

(三)商业银行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变动情况,连续四个季度满足计量方法切换条件的,应于第四个季度后的一个月内向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四)《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下已获准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资本办法》下信用风险可按照已实施范围向金融监管总局事前报告,无需重新提交实施申请,市场风险应回退至标准法。

四、监管报表报送要求

(二)首次填报时,金融监管总局机构监管部门应汇总并确认所辖机构所属档次及适用的计量方法,并于2024年2月底前报送统计信息管理部门。

后续计量方法如需切换,金融监管总局机构监管部门应在商业银行实施准备期结束后15日内,将计量方法变更情况报送统计信息管理部门,确保银行正确填报相应报表。

(三)商业银行应提升填报自动化水平,确保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五、切实做好实施工作

(三)商业银行应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和资本规划,充实资本实力,强化资本约束,转变发展方式,深化资本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六、加强监督检查

(一)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指导辖内商业银行做好实施工作,指导银行充分利用过渡期安排落实各项达标要求。

(二)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办法》的监督检查,包括资本规划的制定和落实、资本充足率的计量和报送,以及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等。

七、其他事项

对实施中存在的部分操作性问题,详见附件《资本监管政策问答》。

附件:资本监管政策问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10月26日

附件

资本监管政策问答

一、资本定义

答:《资本办法》将杠杆率的监管要求、计算方法等纳入正文,将杠杆率分母即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计算方法作为附件。主要考虑是杠杆率作为风险中性指标,是对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指标的有效补充。此外,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也是商业银行差异化资本监管制度中档次划分的主要参考指标。

2.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于控股保险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投资采用门槛扣除法还是对应扣除法?

答:根据《资本办法》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对于控股保险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投资,在计算并表资本充足率时采用门槛扣除法,在计算未并表资本充足率时采用对应扣除法。

3.根据《资本办法》第三十五条(九)的规定,商业银行应从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除“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该规定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衍生品负债?具体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该规定同样适用于衍生品负债。商业银行应剔除由其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衍生品负债会计估值调整,不得与其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会计估值调整进行抵消。由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引起的衍生品负债会计估值增加的部分,应在核心一级资本中加回;会计估值减少的部分,应在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

4.《资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之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各级资本工具应从相应监管资本中对应扣除。对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互持是否适用同样的处理方法?

答: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为虚增资本而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或由金融监管总局认定为虚增资本相互持有的,适用对应扣除法。

二、信用风险

5.对于“内部评级法覆盖部分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不低于商业银行内部估计值的1.06倍”的要求,《资本办法》实施后是否依然适用?

答:不再适用。根据《资本办法》第二百零六条,《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文件的通知》(银监发〔2013〕33号)相应废止。

6.对于部分资产实施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应如何计算内部评级法覆盖部分和内部评级法未覆盖部分的超额损失准备?

7.《资本办法》附件12规定,商业银行采用穿透法计量资产管理产品风险加权资产时,“商业银行所获取的基础资产信息能够被独立第三方确认。前款所称‘独立第三方’是指应独立于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的其他机构,如托管人、会计师事务所。特定情况下,可包括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特定情况”是指?

答:现阶段“特定情况”是指商业银行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是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

三、市场风险

8.内部风险转移认定是否在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下同时适用?

9.实施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商业银行,后续验证频率是每两年一次吗?

答:商业银行后续验证分为模型验证和全面验证,全面验证包括模型验证和体系验证。对于模型验证,验证频率为至少每年一次。对于全面验证,验证频率为至少每两年一次。

答:考虑到国内不同商业银行的估值实践存在差异,假设损益和实际损益应当来自实际入账所基于的估值系统和模型。

11.风险因子合格性检验中,无论交易规模大小,是否所有交易以及合格的有效报价都是有效的“真实价格”观测值?

答:如果交易在正常市场环境和交易流程下完成,具有真实报价,且交易量与银行日常交易规模相比具有合理性,则交易价格可被认定为“真实价格”。

12.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后,由于部分风险因子可能被替换,商业银行应如何统计风险因子合格性检验中的“真实价格”观测值?在计量预期尾部损失时,如部分新基准利率风险因子缺乏压力情景下的历史数据,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处理?

如新基准利率缺乏压力情景下的历史数据,在计量预期尾部损失时,商业银行可采用新基准利率计算、,采用旧基准利率对应的历史压力情景计算。

四、操作风险

13.如果单一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存在多笔跨年度损失或回收,如何正确统计并计量内部损失乘数?

14.如果商业银行因超额收费需向客户退款,超额收费是否能被纳入回收金额?

答:当商业银行因超额收费需向客户退款,如超额收费和退款发生在同一会计年度,超额收费可被纳入回收金额。如退款发生在之后的会计年度,应将退款视为操作风险事件损失,超额收费不可纳入回收金额。

15.如何判断多笔损失和回收是单个损失事件还是多个损失事件造成的?

银行应制定书面政策,规定将多笔损失归为单一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标准,并明确相应的管理流程和独立审查程序,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五、监督检查

17.气候风险必须作为一个单独的风险类型进行风险评估,还是可作为其他风险的变量纳入评估?

六、信息披露

18.2029年1月1日前,第一档商业银行集团是否可对集团内不符合第一档商业银行标准的附属机构,分别按第二档、第三档标准进行单独披露。

19.《资本办法》对于信息披露固定表格和可变表格的披露位置是否有不同要求?

答:是的。信息披露固定表格应在第三支柱报告中独立披露,可变表格既可在第三支柱报告中独立披露,也可在同期财务报告中披露,但须清晰标识引述关系。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重要性排序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好像是在basel里看到了,记得不清楚了,能请教下操作和市场哪个更重要?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2401076_1.html
2.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关系下列关于流动性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 下列关于流动性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单一,通常被视为独立的风险。 B.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C.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https://www.shangxueba.cn/zj10664.html
3.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类风险中湖北华图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类风险中由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网。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事业单位试题,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湖北事业单位常识试题的内容,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6659239。湖北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点击 ...https://hb.huatu.com/changshi/1766413.html
1.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股票频道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和量化投资组合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一、https://stock.hexun.com/2024-07-20/213645800.html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相关性研究【摘要】: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坚实基础和后盾,我国的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多样的变化性,就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2010年新颁布的《巴塞尔协议Ⅲ》提出了新的操作风险定义,说明我国的银行系统存在着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然而操作风险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并指出...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482-1017032241.htm
3.初级银行风险管理知识点:信用风险识别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备考知识点 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八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 定义: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https://www.oh100.com/kaoshi/bank/416487.html
4.银行操作风险及内控管理测试题库12、巴林银行交易员NICK LEESON 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至此巴林银行宣布倒闭。此案例反映的是哪种类型的银行风险。(D) A、市场风险B、信用风险C、流动性风险D、操作风险 ...https://www.jrwenku.com/41362.html
5.保险行业的风险,有哪些风险需要关注和应对基础知识保险公司在海外市场中进行投资和业务,如果汇率波动,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保费收入就会受到影响。在保险公司中,操作风险可能会导致误报损失、客户信息泄露等问题。保险行业中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监管风险等多种风险。只有在风险管理措施得当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保障客户的利益。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5-581949
6.风险与投资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可以大致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一般的理解,所谓风险,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大。对风险的另一种理解是,未来出现坏结果如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可以大致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此外还有道德风险。】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12647293
7.银行风险的种类有哪些导读:银行风险种类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例如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https://www.64365.com/zs/1280253.aspx
8.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风险管理备考知识点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八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 定义: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https://www.jy135.com/guanli/302111.html
9.兰台商规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银行监管与合规专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三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https://www.lantai.cn/news_view.aspx?nid=2&id=1108
10.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和口径说明CDO研习社第五条银监会按照本办法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检查监督,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二章 核心指标 第六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第七条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23416.html
11.银行运营风险管理总结范文(精选25篇)二是防控风险,查漏补缺。加强风险防控,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是全省农商行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熊口支行的实际情况,我行将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案件风险等方面仔细筛选比对现阶段存在的风险漏洞,查漏补缺。严把大额增量贷款准入关和大额风险贷款处置关;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操作风险防控十三条,规...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60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