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案例入围“诚信成都”角逐2022年度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

中宏网四川11月10日电日前,由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22年度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同步启动现场演示和网络投票。从72个报送案例中脱颖而出的30个入围案例,在演示现场以“云演示”的形式逐一亮相,接受评审专家的“云评审”。

成都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成都是首批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近年来,成都展开大量有益尝试,其中还有不少首创及“破冰”之举,如以“信用+招标投标”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创建1个地方标准《成都市企业公共信用等级划分》和房地产等N个行业信用标准的“1+N”信用评级模式,引导行业诚信自律;制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加强交通出行信用监管,推动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成都市通过细分行业与领域,锚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

该负责人介绍,成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作出了成绩,后续还可在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标准统一,加大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等方面着力,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好进入市民的事业和生活。

记者了解到,本次30个入围案例涵盖招标投标、行政审批、企业融资、物业管理、信用修复等多行业多领域,成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矩阵”——“诚信成都”已初步形成。具体案例名单如下:

1号:构建“科创通”平台探索信用利企的实践

2号:“农贷通”平台以金融科技助力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变“融资”

在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成都市原创设计“农贷通”平台,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按照搭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打造应用场景、完善运营模式、加强推广应用和配套保障措施的思路,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市场化运作”、“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建立了可持续运营机制,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大力推进成都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3号:金牛区推行“信用审批”加速释放服务效能

金牛区深入推进信用审批、政务诚信,紧扣审批重点环节、关键领域,注重协调联动、多点发力,通过扩大信用“应用圈”首创智慧“云服务”建立动态“红黑榜”等创新举措,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将信用理念融入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全过程,实现信用审批高效便民、奖惩并举、全面渗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让市场主体广泛受益,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4号: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

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建设“银政通”平台,通过政务、金融信息“分布式共享”,深化银政信用信息融合、业务协同,有效破除跨银行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助推成都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数据赋能金融机构创新线上信用消费贷等金融产品,拓宽普惠金融触达面:另一方面,支持不动产抵押登记、公积金提取等政务服务非接触线上办理,减少市民跑路,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5号:天府新区税务局“银税互动”促进纳税信用与信贷资源配置深度融合

天府新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网络化服务体系辐射广而精的作用,创新“以信换贷”服务载体,搭建春雨润苗基地,精准运用税收大数据,融合银行信贷风险模型,预审预判,准确识别可授信市场主体,深度破解“贷给谁,找谁贷,贷多少”的银企难题,实现人找资金向资金找人的导向性转变,助力中小微企业提振发展信心,降低信贷成本,提升税收遵从度,为扩围纳税信用红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银税互动新模式。

6号:以信用评价为抓手,全面贯彻“事中事后监管”新理念

为加快推进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成都市住建局按照国家、省、市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探索以信用为核心的住建领域行业监管模式,形成了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信用管理机制,对进一步规范住建领域市场秩序,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7号:“1+2+3+N”信用赋能构建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综合评价新体系

8号:“守信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高新区守信通系统以信用为牵引,以数据共享为支撑,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助力政府放管服改革。系统汇集全区近30亿条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建设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库,构建信用评价模型,并将其成果应用在政务审批、民生服务等场景中。自运行以来,通过对接综窗系统、企信通、数智中和等系统,守信通提供信用查询、审批服务支撑9万余次,接入区级政务服务事项25个,街道政务服务事项15个,社区场馆预约民生服务,实现“信用+审批”,助力政务审批提质增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的活力。

9号:创新“信托制”物业,重构物业管理信用生态

为有效破解居民小区物业矛盾纠纷高发频发难题,武侯区率先探索信托制物业,以“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用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信用治理效能,小区普遍实现了物业缴费率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居民满意度提升和物业矛盾纠纷大幅下降的目标。武侯的创新实践得到省委办公厅、省委深改办等部门的专题刊发,得到多家国家省市媒体的专题报道,案例也先后获评全国落实“六保”任务创新案例、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和第二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优胜奖。

10号:“信用+招标投标”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成都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从业单位市场行为,成都市发改委与市公资交易中心联动发力,创新地将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有机融合,通过建立信用平台、制定评价细则、实践运用信用、统一行政监督等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招标投标活动机制,持续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以“信用+招标投标”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共计约7200个标段应用信用信息,标段信用覆盖率达85%。

11号:司法信用激励、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三项机制”

近年来,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为落实“六保“六稳”,精准助力企业纾困,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充分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运用“信用+”机制,在全省法院中率先将信用激励、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三项机制统筹结合,发挥信用机制多重效用,既助力胜诉当事人权益兑现,也减少对义务人、被执行人负面影响,彰显司法力度、温度,助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12号:创新打造服务平台,加强行业信用建设,不断促进会计中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成都市会计中介服务平台,是国内首个会计中介服务平台,在破除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探索“互联网+”协同监管等方面开辟了“成都模式”平台依托“数字化”手段,突破了市场信息壁垒、体制机制壁垒、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了信息服务“多样化”、项目管理“电子化”、运行管理“智能化”,为业主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助力打造了开放、公平、公正的区域一体化营商服务环境。目前,平台入驻单位和中介机构2011家,发布项目682个,项目标的金额264亿元。

13号:构建“蓉易贷·武宜贷白名单信用信息风控模型”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020年成都市推行“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以来,武侯区积极响应,以区内主导产业为基础,结合各项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各项财务指标、企业征信、纳税数据、法人及实控人信用信息等,依托入围银行,联合形成“白名单信用信息风控模型”并实时更新迭代,激励信用信息优质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鼓励失信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在积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基础上,助力打造武侯区健康良好的实体企业信用信息体系。

14号:新冠疫情防控催生成都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信用管理落地

成都市卫健委加强我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信用管理,与省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卫健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组织专家编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市开展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责任单位信用评价,出具信用评价和评级报告,建立基础信用信息档案,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引导市消毒行业协会成立,并联合协会对A级以上企业授牌,无评级的9家企业自愿提出退出市场、注销生产许可,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信用评价经验,出台了《成都市卫生健康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15号:成都信用协会创新“1+N”信用评级模式助力成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社会信用评级市场鱼龙混杂、社会失信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发展,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成都信用协会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应用“1+N”信用评级模式,形成全国示范经验,协会因此被评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成都信用协会制定了全国首个企业公共信用评级标准和办法,并联动N个行业,构建10余项应用场景,评出500余家诚信企业”,培训2000余人,规范了评级市场秩序,推动经济发展,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成都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号:新消费时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诚信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现代企业创新发展之“魂”,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在安全诚信经营中严守诚信食品质量和安全红线关,实行多维度监督管理模式,建立诚信供应商管理体系,打造生产环境透明化,建立全产业链质量监督平台,构建新时代高质量诚信多元消费场景,打造新消费时代诚信食品企业的红海、蓝海战略,把诚信与质量作为企业追求长期效益的资本,引导全员认同并践行诚信经营,将诚信经营理念令融入于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商业模式之中,产品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幸福”。

17号:创新开展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医保基金监管领域的作用,温江市医保局自2019年以来,探索性开展医疗保障领域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对定点医药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医保信用“重点监管名单”制度,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引导医药机构、医保医师、参保人等各类信用主体自觉遵法守规,提高医保领域诚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8号: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搭建“交子信用”应用平台助力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9号:彭州市探索跨区域信用承诺制度建设

为加快推进彭什跨区域信用承诺工作合作进程,彭州市行政审批局与什邡行政审批局召开了跨区通办交流研讨会,成立了成德同城化(彭什)审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探索编制适合两地的信用承诺制工作规程、办事指南、承诺书格式文本,有效衔接跨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通过深入交流,为地区提供了先行改革的经验,促进了两地社会经济发展,突破市域的壁垒,让两地之间互通有无,带给了市民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红利。

20号:大邑县创新“信易”+基层治理场景,推动信用理念延伸至乡村“最末梢”

大邑县发改局积极争取成都交子金控集团支持,通过安仁镇汪安社区诚信惠民超市,进一步深化“信易+基层治理”模式,打造“信用汪安智慧社区”项目。该项目依托交子信用应用平台创新打造信用社区应用模块,以交子分为基础,根据居民信用记录量身打造以户为单位的社区家庭信用积分制度,将积分应用场景拓宽至居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既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也促进社区治理更加高效。

22号:人行郫都支行持续推进产业园区企业金融信用分类

围绕产业园区信用体系建设,2020年以来人行郫都支行牵头,制定优化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开展金融信用分类,在3个园区评定红名单45户、白名单65户;分配园区牵头行、企业主办行,引导金融创新、服务优化,积极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天府信用通”平台运用,65户名单内企业获得贷款超16亿元;发挥产业园区聚集效应,指导农行西区支行对川菜园区开展“整园授信”支持金额将不低于20亿元,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23号:“信用+提醒服务”创新应用场景建设

24号:主动服务信用修复“零距离”

为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成都市青白江区发改局围绕企业诉求,创新开展信用修复服务,率先出台《成都市青白江区关于信用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指引》,规范信用修复流程,建立信用修复主动提示和全流程跟踪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有关工作经验被《中国改革报》《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在线》等媒体宣传报道。

25号:双流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26号:成都市武侯区税务局“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助力企业盘活纳税信用资产

成都武侯税务“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以增进纳税信用良性互动为导向,以建立“信用修复预提醒”机制为核心,依托税收大数据与征纳互动平台,聚焦“广度”、“精度”和“速度”,以“管家式”思维换位思考、前置服务,将被动为纳税人“解决”信用诉求转化为主动替纳税人“预判”和“创造”信用修复需求,升级预先提醒—专班辅导—提速办理的服务模式,帮助纳税人提升信用等级、盘活纳税信用资产,为区域营商环境的良好发展厚植诚信沃土。

27号:青白江区创新“审管执信”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提升“放管服”改革质效

以信用为基础,创新“审管执信”四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通过信息联通、机制联建、服务联动、信用联用探索信息共享互认、改革创新协同、信用全程应用一体联动新路径,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有效促进“放管服”高效协同,确保“放得开”“管得住”“服得好”。有关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28号:积极探索“触发式”双随机监管,推进信用监管智慧化

青羊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探索触发式监管,通过研判不同业态、不同生命周期市场主体的监管风险,编制市场主体监管风险触发清单共计43条,建立触发式风险评估模型,对企业虚假注册,活跃度异常等信息进行风险触发共计6778条,将触发式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食品安全监管、药品安全监管、电商等重点领域监管相结合,打造“监管风险研判—编制触发清单—精准监管履职—优化风险模型”的智慧监管闭环,提升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靶向性。

29号:“税信易”“税务医生”数据问诊信用等级

为解决目前纳税信用等级被动接收,纳税信用等级运用场景还停留在较为初级和涉及范围较窄的阶段,与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文旅服务、电子支付、市民生活服务等方面创新应用还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金牛区税务局“税务医生”数据问诊信用等级案例基于数据扫描指标设计、信用等级诊断报告、创新信用等级运用场景等思路,通过数据挖掘尽早预判、信用等级准确诊断、诊断报告精准送达、创新运用信用结果等举措,实现信用风险及时预判,信用等级运用场景多方联动,有效提升纳税遵从度。

30号:“建行e贷”信用赋能,同心纾困小微企业

建行四川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服务实体、稳链保链工作部署,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产业链集群聚合为“信用共同体”,减少信息不对称,把核心企业信用传递至链条,形成覆盖上下游、兼顾不同行业和企业个性化需求的网络供应链“建行e贷”系列产品,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截至10月,我行累计投放网络供应链“建行e贷”近900亿元,惠及企业超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5%,小微企业占比超88%,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徐臻)

THE END
1.江苏高院:金融商事审判10大典型案例法律知识阅读提示:2015年8月20日,江苏高院通报2010-2014年金融商事审判情况,总结相关案件审判经验,归纳问题,研判趋势,剖析金融纠纷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发布了江苏法院金融商事审判10大案例。 10大金融商事审判典型案例的类型包括 :储蓄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保险代位追偿权纠纷、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以下内...http://m.110.com/flzs/594866.html
2.打击以商养黑以黑护商…梅州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日前,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包括惩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困企重整恢复生机、善意执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司法建议堵住金融管理漏洞等内容,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 一、严厉打击“以商养黑、以黑护商”行为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8212819341075.html
3.“四项内容”之“十大禁令”典型案例汇编案例分析:本案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违规事项包括:1、交易员违规越权交易:交易员超越产品期限及交易金额的权限,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等手段,进行虚假操作,把短线交易变成长线交易,并通过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掩盖其违规越权的行为;2、风控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化:在系统出现警报的时候,风控人员反应滞后,并轻信交易员的...https://www.meipian.cn/fibsopd
1.省公安厅发布全省十大经济犯罪典型案例省公安厅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了我省2017年以来打击经济犯罪方面的成绩单,并发布了2017年全省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十大典型案例。截至2018年4月,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9599起,挽回经济损失21.3亿元。 据介绍,我省于2017、2018年分别组织开展了“春雷”与“惊雷”系列专项打击行动,重点打击了非法集资、传...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5/16/content_5818210.htm
2.通报!十大非法支付典型案例发布信用卡十大非法支付典型案例发布 微信搜索【我爱卡】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放水/提额、优惠、热点,来撩我吧~近日,为进一步提高全民防赌反赌意识,防范和打击跨境赌博资金交易违法违规行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从公安机关、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等单位近年查处公布的涉赌典型案例、人民银行公示的行政处罚案例和协会...https://www.51credit.com/info/xinyongka/20559.html
3.坪山区发布2021年度十大信用监管案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监管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和宣传坪山区信用建设领域的典型事件,强化诚信行为激励和失信行为惩戒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和法人企业知信、用信、守信意识,我区于2022年1月开展了2021年度坪山区十大信用监管案例征集活动,重点围绕信用联合奖惩、信用...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2-03/24/content_25018187.htm
4.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1500万元赔案获评“2021年广东保险业十大典型...近期,在广东银保监局指导下,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对广东保险业2021年重大理赔案件进行评选,征集了近50件具有代表性的理赔案例,涵盖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农险、财产险、责任险、意外险、信用险、保证险等多个险种,最终评选出“2021年广东保险业十大典型理赔案例”。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4/29/c645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