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
2.1对化学品场所的安全检查
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检查工作,是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存放的安全隐患问题。首先,可以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选址、仓库内物质的存放进行检查。消防部门在进行检查的时候,要根据消防手册的程序,对其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反复的认证,得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的选址上应该避免人口密集的地方,降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其次,要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存储量进行检查。消防部门应该了解危险品单位在化学用品的存放量,消防监督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危险化学品存放场所的大小,对物品的存储量进行检查。看仓库中存放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除了检查这些,还要对危险化学品的摆放进行检查。看危险化学品在摆放上是否合理,对一些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的物品进行分开摆放。避免危险化学品相互的反应,降低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
2.2对化学品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的难点
消防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检查难点。主要是一些仓库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往往会忽视对消防检查工作的进行。使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导致火灾发生人们还不能够清楚的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在进行整改的时候,由于资金限制的问题,不能够根据消防部门的指示进行整改。虽然想要配合消防监督部门进行工作,但是往往力不从心。使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单位,不能够把整改措施落实到实处,导致消防安全检查工作难以进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在存放管理工作中,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对于规模比较大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如果缺少消防监督管理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火灾。所以,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要接受消防管理部门的检查,避免安全隐患问题得不到解决。
3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的策略
3.1消防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3.2对危险化学品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
为了保证消防部门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让他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了解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存放要求。消防部门可以以火灾事故的案例给工作人员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消防常识,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除了对其进行消防教育之外,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复习自己掌握的消防知识,组织一些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让他们在玩中学习。调动化学品存放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积极面对消防安全管理。
3.3加强危险化学品场所消防设施的建设
消防部门除了对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还要对危险化学品场所进行消防设施的建设。对场所内部的一些报警装置进行安装检查,还要加强防火检查。工作人员在检查的时候,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定期到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进行检查,对存放物品的仓库进行温度、湿度的监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学会及时采取措施,勒令不合格的单位进行整改,直到整改完成才能进行正常工作。在面对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爆炸的时候,消防部门应该建立灭火应急预案,教给储存场所的工作人员,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扑灭火灾的程序,能够具备扑救火灾的能力。
3.4加强危险化学品场所处理火灾的能力
在面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的消防管理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要提高警惕。根据消防部门提供的安全知识,对仓库进行管理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对负责仓库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能够自行先进行一些灭火工作,减轻火灾的进一步恶化。面对火灾的时候要临危不乱,提高员工的自我逃生能力,能够有组织的进行疏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减轻消防部门的工作量。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应该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正确的判断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了解危险品火灾后会产生的危害,进行火灾安全的预案。消防部门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危险化学品存放的守则,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董逵逵单位:鹰潭市公安消防支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队
参考文献
[1]赵鑫媛.高危场所灭火救援的特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126-126.
[2]许涛.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190-191.
关键词: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处置对策
化学危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化学危险品在生产、使用、储运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爆炸或燃烧,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社会影响以及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怎样处置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及火灾成为当今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结合化学危险品的特点,对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及火灾的处置对策进行了介绍,为今后扑救同类火灾提供参考。
1化学危险品泄露及火灾的特点
化学危险品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泄漏及火灾特点也各不相同,但从整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爆炸危险性大。大多数化学危险品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它们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燃,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3)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大多数化学危险品都储存在特制的容器中,一旦泄漏,能迅速流淌和扩散。如,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为气态,体积能扩大250~300倍,迅速扩散到周围。
(4)容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化学危险品泄漏向外扩散,扩散面积越大,形成火灾的面积也越大。
(5)容易复燃、复爆或发生连锁性爆炸燃烧。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常因指挥失误,灭火措施不当,而造成复燃、复爆,有的容易发生连锁爆炸,使火场形式多变,呈复杂态势。
2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处置的对策措施
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处置难度大,它要求参与处置的所有力量都必须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只有形成合力,统一指挥,方能实施有效的抢险救援,减少事故带来的危害。
同时,处置化学危险品火灾自身防护要求高。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当处置人员涉及危险区域时,除必须佩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外,特定场合还应穿上气密性防毒衣或防化服,做到身体无部位。而现有的防护装具大部分不耐强酸,应格外小心谨慎。
2.1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
(1)坚持先监控,后处置的原则。当接到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的险情报告后,消防部队应快速调集力量,实施内监控,防止险情扩大。实施险情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危险区域,这项工作通常由交通部门负责。二是设立警戒线。要根据泄漏现场情况,设置警戒范围,上风方向小些、下风方向大些,必要时设立二道警戒线,划分范围尽可能大些,一般情况下,上风方向不小于50m,侧风方向不小于100m,警戒线内杜绝一切火源,并通知供电部门切断区域性电源。三是及时组织疏散人员,凡险情区域内无关人员一律撤到安全区域。
(2)坚持上风方向原则。就是在泄漏事故处置中,要坚持人员从上风方向进入;选择上风方向和水源;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设置阵地。
(3)坚持冷却稀释与工艺配合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采取工艺配合是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一些化工生产单位的泄漏事故,工艺配合处置尤为重要。如,某化肥厂,一个液氯罐阀门处带压泄漏,情况万分危机,消防队到场后,首先出水枪进行稀释,同时找来工程技术人员,在水枪强大水喷雾的保护下,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关阀等技术手段,堵住泄漏,避免了更大事态的发生。
(5)坚持利用现有装备,有限参与的原则。由于化学危险品大多具有毒害性,有的可能发生爆炸燃烧。因此,在处置这类泄漏事故时,要求处置的人员必须在做好人身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排除。
2.2化W危险品泄漏火灾的扑救对策
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的扑救不同于泄漏事故的处置,它即要处置泄漏,又要灭火。由于火场情况复杂,必须根据火场上的客观情况,大胆而又谨慎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1)抓住战机,以快制快。在扑救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中,应紧紧抓住火灾的初期阶段或火灾暂时较弱时机,一要快速侦察火情,快速准确做出判断,有无可能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和火势扩大的情况;二要快速部署力量和果断采取处置措施。
(2)全面冷却,防止爆炸。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往往有各种爆炸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冷却保护。
(3)工艺配合,关阀断源。就是控制,断绝气源,使燃烧中止。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是由于容器破裂处或管道阀门泄漏扩散所致。因此,在实践中,通过技术人员或操作工人迅速关闭阀门断绝泄漏源头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性措施。
(4)充分发挥现代装备威力,正确使用各种灭火剂。在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中,充分运用现代装备,合理使用灭火剂,是控制险情,及时扑灭火灾的又一重要措施。
3危险品泄漏火灾处置应注意的问题
(1)进入现场一线处置人员,一定要少而精,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没有经过实际训练人员,要严格控制进入危险区作业。
(2)进行泄漏处置时,一定要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不能盲目蛮干。
(3)对于易燃易爆泄漏火灾场所的处置,除切断区域性供水,切断明火源外,还要防各类火星,对进入危险区域排除的人员,在做好人身防护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携带腰带、使用通讯器材,并淋湿着装,检查鞋底是否有铁钉等,确保万无一失。
(4)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掩护。
(5)泄漏堵住后,对现场要继续进行冷却稀释,对滞留低洼处的化学危险品要进行彻底的驱散,防止复燃复爆。
(6)处置中指挥员要及时地掌握险情信息,视情况做出正确的战斗或撤退决策。
(7)加强灭火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强化官兵对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对策灭灾的教育训练,提高处置应变能力。
[1]任常兴,张发.危化品火灾的预防与处置[J].现代职业安全,2015(11):26-29.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防爆
中图分类号:F470.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石化生产工艺火灾特点
(一)、石化生产工艺特点
以天然气或石油为原料是石油化工最显著的特点,其产品一般有:各种燃料油、有机化工原料、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化学制品、合成橡胶等。石油化工产品和原料易爆、易燃,生产中间环节物质往往有毒,并且相当多的生产环节会用到强酸或强碱等强腐蚀性物质(如酸性气碱洗),一旦发生泄漏会发生严重的后果。由于以石油为原料,石化行业处理的轻烃(如乙烯)闪点低,爆炸下限低,泄漏在环境中遇火星或明火极易发生火灾,同时发生爆炸。炼油厂建筑物的孔洞和沟道较多,生产的工艺操作复杂,高温高压设备多,生产高度连续化、密封化、自动化,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容易导致火灾事故。
(二)、石化生产工艺火灾特点
1、造成人员伤亡
除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火灾对社会稳定也会造成大的影响,一旦火灾扑救不及时,伤亡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不仅如此,生产工艺过程如果有起火爆炸发生,将威胁所处区域人员的生命安全,致使石化工作人员的日常生产生活安全指数下降。
2、火场温度高,蔓延速度快
与普通建筑火灾的燃烧速度比,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燃烧区的温度一般高500℃以上,且燃烧速度能快一倍多。这样热量和火焰在火灾中迅速传播,很快让着火装置升温,相邻装置及可燃物也快速加热,会造成引燃、爆炸的危险,从而加速火势蔓延。
3、爆炸性火灾多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火灾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火灾中发生爆炸与爆炸引起火灾,最为常见的是先爆炸后燃烧的火灾。石化生产流程中各个设备相互连通,生产工艺连续性操作强,如果发生爆炸就容易迅速波及旁边的设备,造成连锁性爆炸。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中生产工艺装置多为密闭性压力容器,且生产产物和原料多为易爆易燃化学品,一旦易燃液体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或者生产过程中易燃气体泄漏,爆炸就会发生在遇到明火时,进而引起火灾。
4、对立体火灾扑救难度大
建筑孔洞的连通与生产工艺装置布置的立体性是火灾严重的隐患因素。火灾初期,这些方面不易控制。一但火灾发生,建筑孔洞的连通极易使得大量的易燃液体随意流淌,形成立体火灾或者大面积火灾,就不容易扑灭大火。若火势发展迅速并产生了各种有毒物质,火灾严重到猛烈燃烧阶段,更是为扑救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分析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
石油化工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市郊,具有分布偏远、消防设施跟不上的特点,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分析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有一定必要。
(一)、火灾危险性之原料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有火灾爆炸危险特性及相应的理化特性,各种中间体、原料、废弃物和产品等固态、气、液形式存在。根据科学分类标准现有的常用危险化学品分为易燃液体、爆炸品、有、腐蚀品等八种。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这八类危险化学品被大量储存、生产和使用,它们都易发生喷溅,易爆炸、燃烧,易流动扩散,易产生静电,为火灾埋下安全隐患。石油化工原料在生产、运输、使用等环节大量涉及易爆易燃物质,丙烷、芳烃、醛类等处处可见,这些物质如果有一点处理不当,就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二)、火灾危险性之生产装置
石油化工管道内的物料和生产工艺设备易泄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中工艺装置存在工艺管线纵横交错、装置与装置间种类繁多的问题,工艺装置可分为炉、罐、塔、器、泵、机等。物料处理量大、设备高低不一、动态设备与静态设备并存、操作控制难等,是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装置与其他生产工艺装置相比的突出特点。各类装置由于内装物料性质不同、装置结构不一,火灾危险性也不尽相同。石化生产工艺装置导致可燃物泄漏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原料的腐蚀、设计不合理、焊接质量差、操作失误等,都易引起泄漏及爆炸安全事故。
(三)、火灾危险性之生产操作
每一套生产工艺装置都有相应的操纵规程,为了减少或消除火灾隐患,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但违反操控规程操作时有发生,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业生产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这些造成火灾爆炸隐患时有发生。因此要落实安全责任岗位制,注重提高操控人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业务素质,防止更多的人为操作失误。
(四)、火灾危险性之工艺控制条件
温度和压力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控制参数。石油化工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还由其生产工艺参数是高压、高温、高流速、负压特点决定。若温度控制不好,会因超温造成反应物发生分解,使气体或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加宽;出现堵塞管道造成管道破裂、装置损坏现象的,应该是跑出可燃物料着火,原因是温度下降导致物料凝结;如果是热化学反应的化工生产冷却不及时,则是导致跑料,继而引起燃烧爆炸。若操作压力过高,会引起密闭容器装置的爆炸及造成跑料,一种情况是负压在正压系统内形成,负压操作易导致设备、管线倒吸入空气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此外,有可能酿成爆炸事故的工艺条件还有:雷击排空管放电、摩擦撞击火星、明火加热、高速喷出产生的静电、等因素,我们也不可忽略。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防火防爆措施
(一)、从设计源头消除爆炸条件
要做好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安全防火防爆工作,首先设计要符合规范,设计图纸及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批准。设计过程中尽量选择技术成熟、生产先进、的工艺和防火防爆措施;不用或少用可燃、易爆物质,采用自动控制和排除故障的先进装置;生产厂内的布局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防止连锁性爆炸;配备齐全消防设施,加强设备维护的配备,保证不发生跑、冒、漏现象。
(二)、加强施工阶段控制和管理
除生产过程木身具有的加热炉火、反应热、电火药等以外,也非常。易燃易爆物遇见这些常见的火源非常容易引起爆炸,所以控制这类火源的使用范围,
在施工阶段,做好消防设施施工质量、进度的监督检查,严格用火管理,确保防火设计内容得到落实,若发现不符合安全设计的地方,及时解决问题,不能把问题留到工程完工后。施工阶段有可能遇到机械摩擦热、维修用火、撞击火星等,这就要做好作业的防火工作,配备防火安全员和消防器材,这些对于防火防爆十分重要。
(三)、做好日常检查和人员培训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防火工作的重点是预防,这就要从日常检查把好管理关。
消防机构要及时督查整改进度与完成情况,指导解决查出的问题,确保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此外,石油化工防火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火安全培训。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事故处理技能、易爆易燃化学品的特性、正常操作方法;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在培训过程中,提高人员的遵章守纪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火灾特点就可以看出,要对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做好对火灾的防控这项复杂系统工程的工作,这样才能对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火灾提出合理的对策,对火灾隐患进行有效的防控。
关键词:化学灾害,事故,安全,防护
Abstract:withtheuseofchemicalproductspopularization,chemicaldisasteraccidentsendangeringpeople'slifetimeofthepropertysecurity,publicsecurityfirecontrolforcesforthechemicaldisastertotheaccidentscenedisposalwork,inthedisposalprocess,howtoprotectthesafetyofthedisposalsoldiersisparticularlyimportant.
Keywords:chemicaldisaster,accident,security,protection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化学物品在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化学物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可预测的化学灾害事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危险物质主要是指化学物质,一旦泄漏或误用,就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这些化学物品在工业、农业、制药、科研和生活消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有多达50万种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而被归类为"化学危险品"。这些危险物质以炸药、可燃物或易燃物、毒药和放射性物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一场灾难。例如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淮安段发生的液氯泄漏事故,40.44吨液氯污染了整个淮安段,造成了29人死亡,10500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
公安消防部队担当着灭火救援的重任,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救援工作中,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是一项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公安消防部队自组建以来,伤亡较大的几次都是在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过程中造成的,可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危险性较大,极易造成意外事故,导致参战官兵的伤亡。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引起伤亡的因素
1、危险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
化学物质的种类很多,而常见的、用途较广的危险化学品约有2200种,其中有的具有毒性,像氨气(NH3)、氯气(Cl2)、氰化钠(NaCN)等;有的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像硫酸(H2SO4)、硝酸(NaOH)等。
2、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性
可燃危险化学品如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大,点火能量小,爆炸威力大,爆炸后又大面积燃烧;可燃液体燃烧时常会发生爆炸,形成流淌火和大面积火灾;像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含水可燃液体,燃烧时还会发生沸溢、喷溅。
3、危险化学品燃烧产生气体的毒性
可燃危险化学品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因此燃烧的产物也主要是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HCHO)、氮的氧化物(NOx)、氰化氢(HCN)等。这些气体具有较强的毒性,像一氧化碳,只要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1500mg/m3,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而氮的氧化物、氰化氢、甲醛的毒性更大。
(二)防止参战官兵伤亡的措施
1、强化快攻意识
2、强化程序意识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处置时一定要严格遵循组织指挥程序,遵循处置程序,按程序处置。处置时,指挥员一定要明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绝不能本末倒置。
3、强化侦检意识
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要强化侦查检测意识。通过侦查检测,明确处置的对象是什么,有多少,如何控制危险源,如何预防物质本身的危害性和潜在的危险性;禁止使用哪些灭火剂。知己知彼是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
4、强化阵地意识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毒性,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液体燃烧时的爆炸、沸溢、喷溅等,这些因素是造成指战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指挥员选择进攻阵地时应意识到以上因素的危害性,一定要把所有指战员的安全时时系于心间,根据周围的地形、地势、建筑分布、水源、风向等具体情况,把力量部署在有利于处置的安全地带,同时确定退守的路线,为必要时撤退作充分准备。一般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阵地要求选在上风(或侧风)方向,且不选择低洼和难以撤退的地方。
5、强化防护意识
个人防护能起到防毒、防腐蚀、隔热等效果,是保证参战官兵安全的根本。特别是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更要注意加强个人防护。目前有的同志对防护重视不够,甚至一线战斗的水都不佩带空气呼吸器,可见一斑。忽略了一些化学物质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沉积性。因此,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参战官兵必须强化防护意识,淡化个人英雄主义,在个人安全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再进行处置。
6、强化战略意识
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指挥员不能蛮干,不能强化个人英雄主义和人海战术,主张科学指挥,必要时应积极地做战略上的撤退。可燃危险化学品燃烧发生、沸溢、喷溅前,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征兆,比如发出白光,有嘶嘶声等。这些现象发生时,指挥员一定要下令撤退,以保证官兵和器材装备的安全,为二次进攻和战斗的最终胜利打下基础。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级指挥员在处置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从根本上防止参战官兵的伤亡。
参考文献:1、《中国消防手册》第七卷
2、《常见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规程》
3、《灾害抢险救援技术》
4、《化学危险品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关键词:危化;风险评价;探讨
1前言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然原因或人类行动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及毁灭性作用等不良后果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后果。
近年来环境风险评价作为源头预防和减缓次生环境影响的主要手段,日益受到环境管理部门和危化生产企业的重视,通过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评估项目的突发性灾难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环境影响,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危化生产项目使用的原料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在原料的运输、仓储和使用过程,如管理操作不当或意外事故,存在着腐蚀、中毒、爆炸等事故风险。一旦发生这类事故,将造成有毒有害化工原料的外泄,对周围环境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化学品生产环境风险评价从风险识别―事故源项分析―风险值计算--风险管理,具有面广、量大、复杂、难度高等特点。由于风险事故本身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定量分析存在相当难度。
以甲醛生产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为例,对危化生产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2.某甲醛生产线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
2.1环境风险识别
一是从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化学物品的种类入手,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潜在危险性,包括闪点、熔点、沸点、自燃点、爆炸极限、危险分类和毒性分类等,识别风险物质;二是从生产工艺过程和设计方案入手,了解项目的装置组成和相应的配套、辅助设施,了解各装置(贮灌和管道等)的工艺参数、物料数量及潜在危险性,分析各装置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确定风险单元。
2.1.1风险物质识别
某甲醛厂生产过程中涉及使用、储存主要危险化学品有:甲醇、甲醛。根据HJ/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表1可知甲醇、甲醛均为易燃、爆炸性物质。附录A1表2规定的有毒物质有甲醛、甲醇,其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的临界量如下表: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临界量
序号物质名称生产场所临界量(吨)贮存区临界量(吨)
1甲醛2050
2甲醇220
甲醛:生产场所:每天产量约为8-9t;贮存区:密封盛装,每月贮存约200-250t。
甲醇:生产场所:每吨产品用量约为0.46t,每天用量为40-45t;贮存区:密封盛装,每月贮存用量,约150t。
根据上表进行物质风险识别,结果见下表:
甲醛物质风险识别结果
名称形态危险因素危险源级别
甲醛液态有毒、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
甲醇液态有毒、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
2.1.2风险单元的识别
2.1.2.1生产过程风险单元
贮罐:甲醇、甲醛贮罐在一定的贮存期,贮罐会破裂,保险控制阀等会发生失效,若不及时发现或更换,易发生物料外泄。
管道:输液(物品)管道相对是安全的,但由于管道布置在地面或空中,受外力影响,有破裂的危险性。
阀门:各贮罐均配有止回阀,其危险性在于作业时关闭不紧或年久失修(更换)时,易出现贮罐物品外溢。
泵:作业场所用到各种离心泵、往复泵,长期使用,易发生机壳损坏或密封压盖损坏而导致危险品外泄。
储运危险性
作业:在各物品的装卸过程中,易出现操作不当致使危险品(液体)外泄及作业人员受灼伤的现象,装卸电石易造成扬尘。
2.1.2.2储运过程风险单元
仓储:在一般情况下,各贮罐是安全的。但物料外泄时,或受外因诱导(如火源、热源等)会引发各贮罐物料发生燃烧及危险品外泄。危险品进入环境的
途径为:贮罐――废液池――生化处理站――地表纳污水体。甲醛、甲醇贮罐是该系统最大的危险源。因其危害程度高、贮存量较大装卸次数多,存在泄漏的风险性大,外泄后进入环境的途径为:贮罐――废液池――废水处理站――地表纳污水体。在外力影响下(如火源、热源),会引发燃烧,致使污染物向环境空气中散发,危害人体健康。
运输: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若发生覆车,撞击等事故,会使危险品外泄、燃烧。甲醛、甲醇等均会进入事故附近水体环境中散发。
综上所述危险化学品生产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槽、运输容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露,发生毒害、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资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原料运输过程、液体输送过程、原料仓储过程、反应过程。
2.2事故预测分析
甲醛生产项目事故主要是甲醇、甲醛生产、贮运过程中的泄漏。
危险化学品事故预测及风险分析
重点环节生产、仓储、运输
事故火灾、爆炸
灾爆炸(遇火源)
覆车、碰撞物料大量泄漏环境危害、健康危害、火灾爆炸(遇火源)
特点反应速度快、释放大量热、产生大量气体生成物、财产损失
2.3环境风险事故率分析
该类生产项目由于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引发事故的因素多、污染物排放的差异,风险评价中的事故频率预测非常复杂。为了评估系统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在风险评价中筛选出系统中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其后果又是灾难性的事故,且其风险值为最大的事故――即最大可信灾害事故,作为评价对象。
2.3.1最大可信灾害事故
为评估系统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在风险评价中筛选出系统中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其后果又是灾难性的事故,且其风险值为最大的事故即是最大可信灾害。
2.3.2最大可信事故源项
评价采用事故源强的故障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FTA)。
FTA是把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失效状态)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Topevent)。用规定的逻辑符号表示,找出导致这一不希望发生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直接因素和原因,它们是处于过渡状态的中间事件,并由此逐步深入分析,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
2.4事故后果预测及环境影响分析
1.通过对该项目主要装置危险度的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的装置主要有四元混合器、甲醇氧化反应器和大储罐区,中度危险的装置为甲醇再沸器和甲醇蒸发器;一级吸收塔、二级吸收塔和尾气处理器、中间罐区等的危险程度均为低度危险。
2.对于甲醇氧化反应器、甲醇储罐等单元,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之前,其危险等级为“很大”,甲醇氧化反应器、甲醇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区域半径为30.6m,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之后,两个单元的危险等级均降为“较轻”,下降了两个等级,危险程度处于可接受范围。
3.当甲醇储罐发生池火灾时,火焰半径为12.36m,火焰高度为13.80m。通过计算表明,当甲醇储罐发生重大泄漏,引起火灾时,离火焰中心半径为92.25m外为安全范围;离防火堤边缘为19.05m的圆形区域为死亡区,其余区域设备和人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伤害。
4.项目的物料如发生泄漏,预计甲醛、甲醇储罐同时发生泄漏的几率很少,估算甲醇最大泄漏量为150吨,甲醛的最大泄漏量为250吨。如发生泄漏项目无应急措施,泄漏的物料可能会流入附近水体,则对地表水的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如发生爆炸事故,消防水也应注意进行收集,否则消防水排入地表水,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5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5.1风险事故减缓措施
在环境风险评价中,事故防范措施也是极其重要的,为减轻事故危害后果、频率和影响,进一步降低风险水平,应从减少危险品的数量、种类,修改工艺和储存条件,改进设备及严格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
1、减少贮存量:危险物品的数量是造成危害的首要因素之一,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减少贮存,以使危害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1)减少贮存和工艺过程中存放的危险物质;(2)改进生产方式,少用或少存危险物质;(3)改进生产方式,使集中使用改为分散连续使用危险物质等。
2、改进工艺、贮存方式和贮存条件:当无法减少贮存量时,可考虑改进工艺、贮存方式和贮存条件。(1)贮存和运输采用多次小规模进行;(2)改革工艺、降低生产时的压力和温度等。
4、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控制水平,及时预报和切断泄漏源,以减少和降低危险出现概率。
5、强化规范管理,提高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变为重要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2.5.2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在贯彻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居民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的预想方案。预案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1、工程项目应急措施
包括应急设备器材、事故现场指挥、救护、通讯等系统建立、现场应急措施方案、事故危害监测队伍、厂区撤离和善后措施方案。
2、社会救援应急预案
包括社会救援组织和指挥、消防、防毒、防化设备和队伍、通讯、灾害监测、医疗、交通、治安、居民撤离计划和组织,及善后措施等内容的应急预案。
3结束语
危化生产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如下: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应急措施预案
评价方法一般按五个步骤进行:首先分析建设项目的系统结构,找出系统中的环境风险因素,第二步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第三步分析主要风险因素的类型、产生的原因等,第四步建立数学模型对风险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第五步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评价一般应包括建设项目概况、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环境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事故环境影响预测、风险管理、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等主要内容,其中事故概率及源项的确定是进行风险评价的难点和关键,是风险评价的基础。
由于危化生产项目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原材料的多样性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复杂性,存在多种潜在风险事故,所以环境风险评价应作为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专题。
[1]胡二邦等.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社,2000:21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