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释义:第162条

第一百六十二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罚】保险公司有本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释义与适用】本条是关于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保险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本条对原《保险法》第139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职守规则的处罚规定进行了修改。原139条仅规定了四项违法行为,新法修订后增加至十三项。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活动中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处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其从事保险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有保险法第116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不得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保险关系的确立是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保险公司和保险员工在经营保险业务时,要坚持自愿投保的原则,尊重投保人的意愿,严格依法展业,不允许没有危险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诱使投保人投保;不允许在投保人应少交保险费的情况下欺骗投保人使之多交保险费;不允许作虚假说明使投保人投保没有必要的险种;发生保险事故后,应当及时查明情况,履行赔偿义务,不允许寻找借口陈述虚假理由以免除其保险责任。总之,保险公司不得利用投保人对保险业务的不了解而采取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不得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保险合同是确立保险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但由于保险合同属于附合合同,即合同条款是由保险公司单方面拟定的,加之保险业务的专业性、技术性强,投保人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合同条款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时,应当就有关合同条款,尤其是重要的条款、免责条款的内容向投保人进行解释说明,不得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情况。

(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承诺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予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不仅可能误导投保人,而且可能造成保险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扰乱保险业经营管理秩序,应当予以禁止。

(五)拒不依法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本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项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第23条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并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保险金额及赔偿或者给付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义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没有法定事由,拒不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即构成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欺骗及其合法权益的侵犯。

(六)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虚构保险合同或者故意夸大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的损失程度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保险赔款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这是一种严重的保险违法行为,是指保险公司或者其工作人员为了骗取保险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没有发生的情况下,编造发生了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并通过虚假理赔,将骗取的保险金据为己有的行为。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保险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利益,社会危害性很大,应当严格禁止并依法予以查处。

(七)挪用、截留、侵占保险费。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负有将代收的保险费及时送达保险公司和将保险赔偿、保险金及时送达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义务,中途不能以个人占有等目的而挪用、截留、侵占。

(八)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代理人应当具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第43条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委托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营销活动。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进行展业会可能导致保险合同因为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另外,保险法也明令禁止保险公司向未取得代理人资格证书的营销员发放展业佣金(第130条)。保险公司如果违反该条规定向未取得代理人资格证书的营销员发放了展业佣金,将受到相应行政处罚。而如果保险公司为逃避该法律责任向保监会报送虚假报表、文件,就会因违反保险法第170条的规定,被保监会以保险公司涉嫌“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而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保险公司允许未取得资格的营销员或者保险代理机构进行展业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法律风险,应正视这一风险,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应将获取经营业绩的重点放在允许未取得代理人资格证书的营销员进行展业这一将带来严重法律后果的经营行为上。

(九)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利用各种违法违规方式取得资金,用于支付手续费和给客户回扣,进行不正当竞争。主要表现为:阴阳保单、阴阳发票;保费收入和应收保费不入账,直接截留坐扣保费、虚挂应收保费、滚动埋单截流保费、虚假分期付费等;虚假批单退费;虚假费用开支,甚至直接使用假发票;虚假理赔;利用各种违法违规方式取得资金,形成小金库等。

(十)利用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或者保险评估机构,从事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或者编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费用等违法活动。为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中国保监会多次严令遏制保险公司通过虚开中介发票非法套取资金行为。从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看,保险公司利用保险中介机构虚开发票,以达到套取资金等不法目的、保险中介机构通过虚开发票收取好处是虚开发票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保险公司套取资金的主要方式有虚开中介发票、虚假申请批退保费以及伪造保险赔案等。某些保险公司以虚开中介发票套取费用方式进行转移支付,规避代扣代缴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还有些基层工作人员以虚开发票形式套取资金,截留应向上级公司缴纳的利润。保险公司伙同保险中介机构套取资金的行为在破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可能侵害被保险人利益。如保险公司授意保险中介机构在投保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申请批退保费;保险公司授意中介机构出具虚假的保险公估报告,据此列支赔款套取资金。

(十二)泄露在业务活动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业务活动中知悉的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如果违反法律规定,泄露上述商业秘密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十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行为。例如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有义务严格执行保险监管机构批准或核准的保险条款费率。举例说明目前寿险公司仅仅在团险业务中就存在诸多的违法违规行为。例如:通过特别约定或“地下协议”改变保险合同条款,团险个做或个险团做;长险短做,违规退保,短期退保套现,退保金不回原单位。不得集中散户虚构资料按团体业务承保;不得诱导客户采用退保的方式进行长险短做,不得出具虚假批单违规退保或减保,对团体客户的退保应一律采用转账方式支付退保金,退保金支付对象必须为原投保单位。由于保险法无法对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行为一一列举,所以这里规定了兜底条款。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保险法规定,有上述违法行为之一的,依照本条规定,承担下列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

(1)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或者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或者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承诺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予非法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违反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其他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构成犯罪的,按照刑法规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对单位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行政责任。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应当具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第一百二十条 以公司形式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专业代理机构、...http://m.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53670&page=8
2.保险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八十九条对保险公司的解散作出规定,即:保险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59437.html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全文本篇将详细为大家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全文”这个问题。第四条,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五条 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https://www.64365.com/zs/786500.aspx
2.《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九条解读《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九条解读,《保险法》;保险人;投保人;指定受益;受益人指定;人身保险合同;保险事故;保险合同成立;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PFD/ZJBX201709001078.htm
3.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探讨...《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规定,“被保险人的损失系由承保事故或者非承保事故、免责事由造成难以确定,当事人请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相应比例予以支持。”经笔者检索,该条司法解释适用高频,人民法院经常依据该条判决保险人承担一定保险责任,但适用场景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第二十五条的正...http://cn.legalband.com/Content/2024/05-15/1805066403.html
4.保险法释义第一百零二条是怎样的自留保费是指保险人核保、收取保险费后,除去因分保而支付的再保险费所剩余的保险费。自留保费率是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自有资本的基础上所承担的风险。那么保险法释义第一百零二条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跟华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的规定吧,希望可以解决您的疑惑。 保险...https://mip.66law.cn/laws/125746.aspx
5.最新保险法44条司法解读(保险法释义全文内容)听说两年内自杀保险不会赔,两年后自杀了保险会赔。 好吧!根据保险法四十四条,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https://www.77cxw.com/fl/90194.html
6....2022年修订版保险法小册子法律法规法条司法解释一二三四法律书...正版2024年版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注释本 2022年修订版保险法小册子法律法规法条司法解释一二三四法律书籍 法律出版社万品图书专营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正版2024年版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注释本 2022年...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https://item.jd.com/10055052867245.html
7.雪城女性学法90女职工权益维护法条篇澎湃号·政务法条链接: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94411
8.2024年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怎么办?法律资讯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即使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遇到权益受损时,可以通过提供实际工作证明、工资发放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据,依据上述相关法律法规寻求法律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建议劳动者积极主动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https://m.maxlaw.cn/n/20240310/11017542942062.shtml
9.新保险法司法解释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具体内容介绍在保险法实施过程中,为保障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正确适用保险法,保险法司法解释正在实施。第八条保险人未行使合同解除权,直接以存在保险法第十六条第四款、第五款规定的情形为由拒绝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保险人因投保人... ...https://m.shenlanbao.com/he/33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