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金的替代率能达到80%至90%。也就是说,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80%至90%。其中,公务员比事业单位还稍高一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企业职工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是45%。也就是说,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表示: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其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逐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
长期以来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轨制的解决已经出现了曙光: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同时,将建立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养老金双轨制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双轨制这块公认的“硬骨头”究竟应该怎么啃,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企业年金难补双轨制差距
2013年上半年爆出的一条带有黑色幽默的新闻颇令人哭笑不得:1995年,家住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黄大伯月工资只有70元,他花了200元“巨资”给老伴和儿子都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过去了,黄大伯一打听,他老伴要么选择一次性领走总共300块钱的养老金,要么接受每个月只能拿到两元的养老金。
当时政府承诺的每月12元的养老金为何缩水成两元椒江区社保中心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当时的这种养老保险是由国家民政部门推出,一般叫老农保,实际上是一种农民储蓄积累式的养老保险。按照当时的年利率测算出每月12元的养老金,但近年银行利息一直在下调,结果就导致了“两元钱养老金”的问世。
对于许多和黄大伯一样的企业工作人员来说,这件事情就没有那么好笑了。
“只要不是公务员,谁都可能成为‘黄大伯’。”高风是上海一家企业已经退休的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