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院发布涉外商事审判中英文双语白皮书和调解典型案例

5月11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法院2016-2019年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中英文双语白皮书和调解典型案例。

据了解,2016年至2019年,青岛两级法院共受理涉外商事案件1058件,涉案标的额逾88亿元人民币,案件涉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7个,受理国际、区际司法协助案件119件。

白皮书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了青岛法院2016年至2019年涉外商事审判情况,指出了涉外商事案件的趋势、特点,进而提出司法建议。

近年来,为积极回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司法需求,青岛中院先后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涉外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为青岛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关于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方案》,切实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以法治方式保障开放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与华东政法大学建立域外法查明合作机制,便于高效高质量化解涉外纠纷;与青岛市台港澳办、台商协会建立涉台纠纷联处工作机制,与青岛仲裁委建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联动工作机制,全方位化解涉外商事纠纷;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设立涉外巡回审判庭,积极回应示范区在经贸保护和营商环境建设上的司法需求。

下一步,青岛法院将继续推进涉外商事审判精品工程,切实提高办案质效,以推动创新、便利诉讼、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充分发挥涉外商事审判职能作用,推进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向纵深发展,公平公正、多元高效处理涉外商事纠纷,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经贸合作示范区和海洋强国建设的能力水平。

青岛中院发布的涉外商事调解典型案例,是从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的以调撤方式结案的涉外商事案件中选取,涉及股权转让、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金融借款、旅游合同等类型,覆盖多个国家,跨越上合示范区设立、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设立和新冠疫情防控等多个重要时段,体现了青岛法院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推动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国内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涉外商事审判调解典型案例

(2016-2019年度)

1.韩国某保险株式会社诉烟台某储运公司、烟台某运输公司、第三人烟台某保险公司代位求偿权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原告韩国某保险株式会社与案外人青岛某物流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被保险人为案外人青岛某物流公司,案外人青岛某物流公司为履行代理运送服务合同,委托被告烟台某储运公司、被告烟台某运输公司运输货物,被告烟台某储运公司、被告烟台某运输公司作为承运人在运送货物途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货物受损。经原告委托鉴定评估货物受损金额为14万余美元,原告根据责任保险合同的约定向案外人青岛某物流公司支付了保险赔偿,取得代位求偿权。请求判令二被告作为承运人对货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二、调解着力点

本案中,二被告投保的保险公司为国内某保险公司,二被告希望国内某保险公司在其保险责任范围内对被告应承担的损失赔偿金额进行赔偿,法院把涉案国内保险公司追加为第三人加入诉讼,既为国内保险公司对各项损失提供了质证的机会,也为当事人一次性调解打下了基础。法院通过庭前会议组织证据交换对案件事实进行梳理,对各项损失进行了固定,并对代位求偿权的法律规定进行了释明。在事实及法律适用均查明的情况下,调解成为了各方当事人减少诉累,快速解决矛盾的理智选择。

三、典型意义

该案为一起疑难复杂的跨国保险纠纷,是青岛法院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高效地化解涉外纠纷的典型案例。办案法官一方面注重做好对中外当事人的释法工作,使当事人消除对诉讼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注重在诉讼过程中联动各部门及时做好财产保全和调解工作。办案法官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作风使中外当事人深受感动,各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韩国某保险株式会社的损失及时得到赔偿,被告也付出了最小的赔偿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司法资源。

2.香港某物流公司诉青岛某进出口公司、某环保能源股份公司进出口代理合同纠纷

该起案件中被告某环保能源股份公司是一家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计划于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因涉及诉讼将影响被告某环保能源股份公司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进程,为减少诉讼对该企业发展的影响,办案法官多次与其进行沟通,分析利弊得失。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三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分期偿还所欠款项,案件得以调解结案。

被告某环保能源股份公司是一家从事研发、生产、销售PEPP改性制品、改性纤维制品等的环保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正值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的准备工作中。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快速了结诉讼,结案裁判文书无需上网公开,维护了被告某环保能源股份公司的商誉,为其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提供了便利。法官专业快速化解纠纷,保护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同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商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该案处理的意义在于青岛中院法官能够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问题,不仅仅追求案件的审结,而是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适用最能维护当事人权益的结案方式,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

3.刘某诉青岛某建筑装饰公司安哥拉分公司劳务合同纠纷

2013年11月,原告刘某与被告青岛某建筑装饰公司安哥拉分公司签订《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约定由原告刘某为被告位于安哥拉威拉省的职工宿舍工程进行劳务施工,并约定了劳务费的计算和支付方式。原告刘某组织施工完毕后,被告一直拖欠部分款项,经原告多次催收仍未支付。

被告青岛某建筑装饰公司安哥拉分公司作为我国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较为注重在安哥拉当地的商誉,但因一时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一直拖欠原告刘某劳务费。办案法官从维护中国企业在境外商誉入手,立足于在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最终原、被告双方达成分期付款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约定被告青岛某建筑装饰公司安哥拉分公司分期支付拖欠款项,既维护了原告刘某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被告因一次性支付欠款导致资金链断裂,保障了被告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被告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市场,到安哥拉设立分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安哥拉是南部非洲的重要国家,被誉为“南部非洲粮仓”,盛产石油和钻石。安哥拉虽然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其发展战略积极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该起案件的顺利调解,维护了中国企业在安哥拉的声誉,塑造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中国企业赢得了当地民众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4.陈某诉台湾某食品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

青岛中院受理该案后,办案法官认真听取了双方意见,向双方介绍了青岛法院同青岛市台港澳办建立的涉台纠纷联处工作机制,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邀请涉台纠纷特邀调解员对案件进行庭前调解。涉台纠纷特邀调解员以台湾同胞的身份出现,运用其在台商中享有的较高威信,增进了双方对法院工作的配合和理解,在特邀调解员和办案法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自觉履行,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本案是陈某诉传统老字号食品连锁店台湾某食品公司的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该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是青岛中院运用涉台纠纷特邀调解员机制,方便快捷地妥善化解涉台商事纠纷的典型案例。涉台特邀调解员机制是青岛中院与青岛市台港澳办联合建立的涉台民商事纠纷联处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岛中院积极推进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涉台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举措。青岛中院聘请了多名青岛市台湾同胞投资协会中在台商中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担任涉台民商事纠纷特邀调解员,参与涉台案件的调解工作,为涉台民商事纠纷当事人提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渠道。该项机制的运用使涉台纠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得到化解,让台商感受到大陆地区司法的公平正义,为台商与大陆地区的经贸往来提供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5.某外资银行诉青岛某化工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原告某外资银行与被告青岛某化工公司签订《(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贷款确认函》,约定原告向被告发放贷款人民币100万元,并约定利息、还款等事项。上述合同由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个人及配偶提供担保责任。在所欠本金还剩50余万元人民币未偿还时,被告出现违约。故原告诉至法院。

本案被告青岛某化工公司并非恶意违约,而是因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国家的环保政策更为严格,导致企业经营暂时出现困难。办案法官以此为调解切入点,着力于既保障银行作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让企业在清偿债务的同时保证正常的经营秩序,为双方找到了一个均能减少损失的解决途径。

外资银行在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后,对我国许多优质的中小企业开展了很多无抵押小额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同时中小企业的有序经营,也为外资银行的该项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回馈。中小企业囿于自身的规模等限制,在出现政策变化等因素时,抗风险能力有限。在此情况下,应区分出现违约的不同情况,对于暂时性经营困难,尽量协商解决问题,确定还款方案。避免因暂时性困难,简单判决一次性还款,导致企业彻底无法经营,这样银行的债权也不能得到保障。通过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放水养鱼,共度难关,切实维护各方当事人权益,也彰显司法的保障职能。

6.张某某、唐某某诉某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保险合同纠纷

原告亲属与山东某旅行社公司签订了《团队出境旅游合同》,该旅行社公司为原告亲属等在被告某保险公司处投保“旅游意外险”一份。原告亲属在境外旅游就餐后出现呕吐、腹泻不止等症状,疑为食物中毒。被送到马来西亚某医院ICU抢救,治疗近20天病情不见好转。因国外医疗条件有限,语言不通,在旅行社同意的情况下,家属自筹资金通过国际SOS空中救援飞机,转回国内某医院医治,确诊:食物中毒、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后在国内某医院去世。原告认为其亲属的死亡,根据医院的诊断结果为食物中毒所致,死亡原因是典型的意外事件,是受害人无法预料的。符合与被告之间的保险合同中紧急救援保障之规定。因此诉请被告某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按保险合同约定支付紧急救援保障金30万元人民币。

本案系涉外旅游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原告的亲属在本应享受晚年生活时有此不幸遭遇,确实令人同情。能否认定为意外事件是本案的焦点。在查找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办案法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明确的释法。在解决了法律适用方面的争议后,保险公司考虑到其业务拓展和品牌保障,最终同意调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境外旅游连年上升。在境外旅游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旅游公司,这样能得到比较规范的服务,且出现意外事件时也能得到足额赔付。旅游过程本身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境外旅游由于存在语言沟通及风俗文化的差异等问题,风险更多。签订意外伤害的商业险,既能分担个人的风险,也能分担旅行社的风险。办案法官在对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平衡进行充分考量的前提下,妥善化解了该起纠纷,既维护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又维护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7.青岛某公司诉朴某某、李某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原告系青岛企业,与某韩国企业存在多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签订过多笔买卖合同。经过对账,发现某韩国企业欠付原告近100万人民币。某韩国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即本案被告朴某某确认自己承担还款责任。原告凭借被告个人所签确认书诉至法院主张权利。

国际贸易往来中,通常交易双方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往来明细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到了法院再一一对比合同及付款就存在很多的困难。并且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涉及到汇率及合同约定与实际报关、装箱存在一定误差,所以可能出现每次结款都不精确。本案中原、被告之间对账明确,各方对于欠款数额没有争议,具有调解的基础。同时,双方对于长期合作有着强烈愿望,在基本事实清楚的前提下,办案法官以此为契机,圆满地促成了双方的调解。

中国是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青岛与韩国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同时中韩企业之间的贸易摩擦与纠纷时有发生。妥善化解涉韩商事纠纷,规范引导中韩企业双方的投资行为,促进双边贸易往来健康有序地发展,是青岛法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重要内容。该起涉韩商事纠纷的妥善化解,既展示了我国司法公平、正义、高效的良好形象,也对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规范经营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

8.香港某公司诉邵某、青岛某机械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原告香港某公司诉称其与被告青岛某机械公司就目标公司的股权转让事宜进行了约定,原告按照约定将相应的股权转让给了被告青岛某机械公司,并办理了工商登记,但未收到相应的股权转让款项。被告抗辩称本案的股权转让并非原告所述的过程以及价格,双方的股权转让系分两次进行,对于经营的亏损还有过约定,基于目前目标公司亏损的现状,不同意原告的主张。

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将其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的民事法律行为,在股权转让之前以及股权转让时,各方股东对于公司的成立、运营一般都形成了合意,故股东之间具有合作基础和一定的信任。本案的一个现实情况是目标公司经营出现困难且有亏损,香港某公司对公司的前景堪忧故想撤回相应资金。被告青岛某机械公司在承担了目标公司的亏损之后经营存在现实困难,故调解协议对于股权转让款给予了宽限期。本案的妥善解决,既维护了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给目标公司理顺了关系,又给受让股东一定的资金周转,有利于企业良性运转。

9.上诉人徐某某诉被上诉人新加坡某公司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

该系列案件系国内自然人与新加坡某公司之间因贸易往来引发的商事合同纠纷。四案合计数额近两千万元人民币,且因为一审时上诉人拒绝调解,导致双方矛盾激化,被上诉人表示后续仍有诉讼将启动。经过调解,缓和了各方的关系,对新加坡公司而言,真正实现了债权,避免后续执行的风险与费用,对自然人而言,不仅化解了该四案,也避免了后续案件再发生,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实现了双方当事人的互利双赢。

10.叙利亚某公司诉山东某电力公司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

11.青岛某纺织品公司诉美国某公司、宗某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

青岛某纺织公司主张,2015年至2016年期间,宗某某多次以美国某公司名义从原告青岛某纺织公司处订购纺织品,美国某公司及宗某某仅支付部分货款,尚拖欠货款172144.91美元,故要求美国某公司与宗某某连带支付货款172144.91美元。被告美国某公司称,青岛某纺织品公司交付的货物质量不合格,导致销售货物被退货,产生损失已经远高于货款。被告宗某某主张,合同相对方为美国某公司,其为美国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进行的经营行为应由公司独立承担责任,与个人无关。

本案中,被告美国某公司在我国境内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被告宗某某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经常往返于中美之间,在我国境内有房产,且在诉讼中已被查封。对原告而言,因为本案涉及在外国形成证据的取得、外国法律适用等问题,诉讼成本很高。在此情形下,法官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各方利弊,尤其注意到被告方希望长期在中国境内进行贸易活动以及希望早日解除名下财产被查封的情况,对原、被告进行了多轮调解。各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及时履行。

对外贸易中,由于合同履行地、合同主体具有涉外因素,很多法律事实的形成、证据的取得均在境外,对当事人的举证造成较高的诉讼成本。而在法律适用方面,是否涉及财产混同、能否承担连带责任等问题,由于主体的涉外因素,也常常会适用外国法律,这也对当事人的诉讼造成很多不便。另一方面,对外国贸易主体而言,如果想长期与我国保持贸易关系,并不希望产生过多的诉讼。本案以调解结案,对原告而言,取得了货款;对美国公司和宗某某而言,解除了财产查封,且也不会影响其今后在国内的贸易行为。该起纠纷的妥善化解,取得了案结事了的良好社会效果。

12.青岛某体育文化公司诉上海某体育文化公司合同纠纷案

本案原告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生态园内本土企业,被告系外商独资企业,原、被告在合作过程中因履行合同出现争议导致合同终止,严重影响双方的利益。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违约行为,调解前期即为双方评估风险、分析利弊,客观确定双方各自的责任比例,并从减少双方损失的立场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后期双方能够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奠定了基础。经过调解,及时为原、被告双方减损,避免了双方矛盾的进一步深化,现双方已恢复合作关系。本案的成功调解树立了法院公正司法为企业保驾护航的良好典范,为经济新区国际性体育赛事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13.金某某诉曹某委托合同纠纷案

原告金某某系韩国人,在青岛有两套住房,均进行了出租。原告委托被告曹某代为收取房屋租金。现原告起诉被告,称被告未依约将所收取的租金予以返还,要求被告返还租金并支付利息损失。

14.张某某诉青岛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

被告青岛某公司系注册成立于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外商独资企业,原告张某某与被告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由被告承租原告的厂房进行经营,由于被告未及时给付租赁费以及在租赁过程中造成原告房屋损坏,原告张某某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支付租金并赔偿损失。

本案双方当事人对欠租赁费等事实争议不大,但因双方缺乏沟通,且原告认为被告经营情况不佳,可能会恶意逃逸债务,故起诉时申请财产保全,查封了被告的银行账户,造成被告经营困难。为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着力于恢复双方的相互信任,借助于上合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让原告了解到被告企业的经营情况,被告企业的信誉情况,被告拖欠租赁费是因双方沟通不足,并协调联动当地政府、派出所及村委,在被告提供担保的基础上,保证被告的设备有人看管,未经原告同意不能运走,打消了原告的顾虑,最终同意解除对被告公司银行账户的冻结并调解结案。

该案的顺利调解,得益于青岛法院建立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在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发挥的积极作用。为更好地为上合经贸示范区提供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胶州法院与公安、检察、司法、工商、质检、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各部门联动,建立上合示范区多元纠纷化解中心,该案是上合示范区多元纠纷化解中心成功调解的第一起案例。目前胶州法院所有的涉外案件均先通过上合多元纠纷化解中心进行解决,确实无法达成调解的,再移送涉外审判团队继续审理,极大缓解了法院涉外审判的压力,胶州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约三分之一通过上合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进行化解。

15.青岛某公司诉美国某公司、何某某委托合同纠纷案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纠纷屡见不鲜。本案是一起因设立网络旗舰店引发的委托合同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同时涉及到两种法律关系,需要准确把握连结点,分别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这对办案法官的专业素养和对案件事实的精准把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依托青岛法院与华东政法大学建立的域外法查明机制,法院查明了需要适用的美国法,高效、便捷、权威地解决了涉外商事审判中的法律查明难题,也利于法院对当事人进行释法和调解工作,为涉外纠纷的圆满化解提供了有力保障。

THE END
1.案例库案例:保险合同纠纷裁判观点汇总(一)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在特定情况下“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即使保险人未就该类免责条款进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保险人仍可依据法律规定拒绝承担保险责任,二审法院以案涉保险合同中改变车辆使用性质的免责条款没有加粗加黑,不能说明人寿财险漳州支公司对投保人杨某某就免责条款尽到提醒...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6/08/21727081_1137655087.shtml
2.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合同纠纷典型案例经典案例(三)典型意义 1.本案中投保人未如实告知投保前已发保险事故,保险合同成立两年后请求理赔,应否支持的问题,尚属于法律空白,若机械援用《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将变相鼓励恶意骗保行为。为此,本案在权衡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良好保险秩序后作出了裁判,为类案处理提供了经验。 http://www.sdbhy.com/newsshow.php?cid=65&id=434
3.上海高院最新发布金融商事审判10大典型案例110网律师编者按:本篇 10大案例为上海高院 2015年7月20日发布的2014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典型案例,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均具引导和规范作用。 阅读提示:10个金融商事审判案例之中,涉银行案例6个,涉及银行信贷业务、储蓄存款业务、信用卡消费、结算业务领域的多个重大问题;涉保险案例2个,分别涉及“医保标准条款”损失的赔偿...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829.html
1.十大保险纠纷典型案例扫码了解十大保险纠纷典型案例详情 案例1 潘某等48人与某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系列案 以调代判促双方实现共赢 案例2 某保险公司与郑某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 重大疾病保险中 限制治疗方式的条款无效 案例3 刘某等人与某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 家用车改网约车的理赔认定 案例4 贾某与某保险公司财产...http://epaper1.fsonline.com.cn/fsrb/html/2024-05/27/content_61962_283934.htm
2.保险合同案例分析篇1:保险合同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9年11月30日,孙立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投保人为孙立,被保险人为其弟孙涛,受益人为孙立。2010年11月2日,被保险人孙涛因病去世,孙立即以受益人的身份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被拒绝。 死亡保险应经过被保险人签字同意,若被保险人孙涛签字,则应当赔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02k88ea.html
3.上班还要分摊电费?违法!广东高院发布一批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南方网讯(记者/李润芳通讯员/陈康秀 陈慧峰)4月2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一批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涉及劳动关系、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以及合同解除等多个方面,案例共9个,主要包括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劳动报酬、支持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规制竞业限制人员行为、规范劳资双方权利义务、倡导企业通过公平正当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以及...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082d5948cd.shtml
4.最高院:19个典型合同纠纷案例分享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12月4日发布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目录 1.重庆重铁物流有限公司诉巫山县龙翔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合江县杉杉贸易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2.陈某诉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乐山中心支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 3.刘家花诉山东费县益客盛源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合同纠纷案 ...http://www.dzfw.net/nd.jsp?id=91
5.南通中院发布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今天,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19年度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1.停缴社会保险不等同解除劳动合同 【裁判要旨】《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停缴职工社会保险后,改由关联企业缴纳社会保险,但单位保留对劳动者的继续用工,劳动者还在原场所、原岗位工作,接受用人单位管理并...https://www.ntjoy.com/html/shehuixinwen/2020/0427/1918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