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及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吧!

●民法典首次以法条形式对居住权的设立进行规定

母亲将房子赠儿子后又打起官司

老人居住权如何保障

案情简介

母亲王芳(化名)将房屋赠与儿子小罗,在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自己的永久居住权利。然而,在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儿子离婚了,离婚协议中明确房屋作为抚养费归前妻。

据悉,成都市金牛区法院已于近日对这起居住权纠纷案进行判决:案涉房屋不动产权登记在儿子名下,儿子应当积极协助母亲办理案涉房屋的不动产居住权登记手续。据了解,该案系民法典实施后成都首例居住权纠纷案。

法官释法

不影响居住权行使的基础上,所有权人仍可处分

承办法官介绍,民法典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这是法律首次以法条形式对居住权的设立进行规定。需要指出的是,居住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在不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基础上,所有权人仍可行使处分的权利。小罗作为案涉房屋的所有权人,赠与合同中关于设立居住权的约定,并不妨碍其在保障原告行使居住权的前提下,将房屋赠予给第三人前妻,作为对未成年人的抚养费支出。诉讼中,法院也就该问题向第三人释明,第三人表示理解并表示同意保障老人关于案涉房屋的居住权。

律师声音

居住权不得转让,也不能继承

“居住权的期限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与租赁合同相比,居住权没有期限限制,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一个居住期限,则居住权人可以居住到其死亡。但居住权不得转让,也不能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一般也不得出租。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四川广都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源向记者解释,假如你作为房屋的所有人,为了保证他人在该房持续居住的权力,你可以在该房上为他人设立居住权,但这并不影响你在保障他人居住权的前提下对该房进行转让。不过,何源提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66条中只写了‘占有和使用’两点,并未提及收益的权力,所以原则上居住权人应当以满足生活居住需要为前提。”

●民法典增设保理合同保理业务有法可依

分期做医美

钱没付完人溜了

张某在某医院进行分期付款做医美项目,并与商业保理公司签订了《分期付款协议》,但在支付6000元手术服务费后,张某便不再继续付款。今年1月20日,成都高新区法院开庭审理民法典颁行后成都首起保理合同纠纷,法院判决被告张某向原告某商业保理公司支付相应欠款及违约金、律师费等费用。

保理合同自此成为了“有名合同”

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洋表示,保理合同主要涉及三方当事人,即保理商(开展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商业保理公司)、债权人(基础合同中的债权人,其在保理合同中将基础合同中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债务人(基础合同项下的付款义务人)。

谈及民法典设置保理合同的意义,王洋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理业务在促进我国信用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与此同时,保理业务中虚构基础交易、伪造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以金融创新为名过度扩张信用等乱象频出,保理纠纷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

●民法典将婚姻的权利交还当事人自己

丈夫婚前隐瞒重大疾病

妻子起诉撤销婚姻

丈夫拔牙流血不止,原是患有严重家族遗传病,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妻子得知后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婚姻,法院判决撤销婚姻关系。此案是民法典实施以来,成都市首例隐瞒重大疾病撤销婚姻案。

法院审理认为,血友病A型是严重的遗传性凝血障碍疾病,属于重大疾病。刘先生在婚前明知自己患病,登记结婚时却未将其患病情况如实告知王女士。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之规定,法院判决撤销原告王女士与被告刘先生的婚姻关系。

患病方须如实告知,否则可撤销婚姻

关于一方患有疾病的婚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条曾规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无效。可以看出,原婚姻法将一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作为禁止结婚的条件,如果已经办理结婚登记,婚后又未治愈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宣告婚姻无效。民法典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排除出禁止结婚的条件,将婚姻的权利交还给当事人自己,更加尊重了当事人的婚姻自主权;但要求患病一方必须如实告知,否则,另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已登记的婚姻。

从禁止结婚到“交由当事人决定”

四川坤弘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文璞表示,从禁止结婚到“交由当事人决定”,民法典的此种改变是对于宪法中婚姻自由精神的体现和贯彻,充分体现了法律对公民选择权的尊重,也是对民事法律体系中诚信原则的完善,体现了法律价值体系的变迁。

原婚姻法的规定并未考虑另外一方在结婚时是否知晓另一方患有疾病这一事实,便直接对此种婚姻效力持否定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当事人对婚姻效力进行了评价,因此民法典出于充分尊重民事法律主体意志,充分尊重公民选择权之考虑,对该条款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更倾向于保护公民的意思自治的优先性,更加贴近民事法律体系之理念。这也反映了从婚姻法到民法典近二十年间婚姻法律制度领域立法理念的变迁。

●民法典赋予成年子女起诉确认亲子关系的权利

继父变生父

儿子成年后打官司认父

继父变亲生父亲,户口簿上的亲子关系如何变更?可以拿着亲子鉴定报告解决吗?近日,都江堰市法院通报了一起确认亲子关系纠纷案,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虞某是18岁原告小明(化名)的生物学父亲。据悉,这是民法典实施后,成都判决的首例亲子关系纠纷案件。

法院审理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三条“对亲子关系有异议且有正当理由的,父或者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或否认亲子关系。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之规定,小明已成年,有权提起亲子关系确认之诉,其提交的鉴定意见书可以证实被告与原告之间系父子关系,且被告对此无异议。故判决确认原被告之间具有亲子关系。

成年子女可起诉确认亲子关系

承办法官表示,过去,只有夫妻中的一方可以申请亲子关系的确认,非婚生子女的父母请求确认或否认亲子关系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为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民法典作出了新的规定,对亲子关系有异议且有正当理由的,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亲子关系,未再要求申请主体只能是夫或妻,赋予成年子女起诉确认亲子关系的权利。但从实体上看,父母抚养子女成年后,子女应当负有赡养义务,为防止出现成年子女否认亲子关系后不再对原法律意义上的父母承担赡养义务的情形出现,民法典没有赋予成年子女提起否认亲子关系诉讼的权利。

“前父亲”有权要求退还抚养费

“民法典颁布之前,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保障未成年子女‘幼有所养’考虑,理论上一般都认可亲子关系的推定,子女在婚姻期间受胎的,一般都将母亲的丈夫推定为父亲。”四川坤弘律师事务所杨国春称,实践中因为婚内出轨、婚前性行为等原因,亲子关系的推定也可能与客观事实不符。如今,根据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亲子关系。“这一制度的设立,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更好地维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杨国春说。

“前父亲”可以要求退还抚养费和申请赔偿吗?杨国春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损害赔偿条款中“其他重大过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男方受欺骗抚养非亲生子女离婚后可否向女方追索抚养费的复函,“前父亲”杨某有权要求退还抚养费和赔偿补偿金。

●民法典明确高空抛物归责原则

高空坠物砸穿玻璃房

他把整单元业主告了

2020年8月29日凌晨2点,家住一楼的胡某某家中下沉式阳台阳光玻璃房遭遇高空坠物,坠物砸穿阳光玻璃棚两处,砸坏花盆三个。胡某某发现两件高空坠物为砖头和斧头状铁块。当天,胡某某与物业公司人员逐楼排查,发现只有同单元罗某家中阳台有同批次砖块。与罗某协商不成,胡某某将可能造成侵害的该单元业主全部诉至双流区法院,要求赔偿损失5800元。

今年1月26日,成都市双流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民法典施行后双流区首例高空坠物案,当庭判决被告罗某赔偿原告胡某某3200元,驳回胡某某其他诉讼请求。侵权人当场履行。

“天降之祸”归责将更明晰

承办法官表示,对于高空抛坠物侵权纠纷,民法典矫正了已废止的侵权责任法在分摊责任时打击面过大、有违归责基本法理的弊端,明确了应由侵权人依法承担责任为原则,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为例外的责任承担方式。本案的基本审理思路也是如此,在现场勘验后,认为罗某为侵权人具有高度盖然性,故判决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非由该单元的其他业主分摊。

明确建筑物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

现实生活中,高空抛物事件的受害者往往因为找不到具体的侵权人而难以维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明确“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的规定,并于同条第二、三款规定了物业管理机构应当履行预防义务、公安机关应当承担调查义务等。

●民法典为善意供乘人减责

搭载朋友遇车祸被索赔16万

“好意”能不能减责

好意驾车搭载朋友回家,不料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朋友受伤。经治疗康复后,朋友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16万余元。日前,绵阳市涪城区法院根据民法典中“好意同乘”条款之规定,酌定原告承担被告应承担责任的30%。

既保护受害者权益也倡导助人为乐

承办法官称,根据民法典中“好意同乘”之规定,当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时,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

“‘好意同乘’主要是指非营运机动车的驾驶人基于亲情或者友情在上下班、出游途中无偿搭载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同事的情形,也就是生活中人们称之为‘搭便车’。”李玲表示,“好意同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偿性。在民法典施行以前,“好意同乘”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司法裁判结果不一,引发了较大争议。民法典这一规定,有利于倡导助人为乐、好意施惠的价值观。

新规保护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生忠告诉记者,“好意同乘”造成搭便车人人身损害,在民法典出台以前,法院一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进行责任认定,且司法实践中存在裁判尺度不一。

“民法典规定,除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的,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王生忠表示,“我在检索案例后发现,以‘好意同乘’为关键词的民事案例达5000多件,可见生活中存在较多的‘好意同乘’现象。法律不能强硬阻止‘好意同乘’现象,只能保护生活中的真善美。”

THE END
1.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pdf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pdf 4页内容提供方:墨臻网络 大小:213.79 KB 字数:约6.87千字 发布时间:2022-05-20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9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pdf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9/8002142025004102.shtm
2.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民法知识点之案例分析公务员考试网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民法知识点之案例分析 资料分析题型 资料分析公式 数资易错点 数量关系公式 常识百年党史 全年时政热点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https://www.huatu.com/2017/0606/1568159.html
1.几种主要民法案例的分析方法国际经济法网几种主要民法案例的分析方法 一、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案例及分析方法 1.关于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例及分析方法。 此类案例的特点是,行为能力问题经常与订立合同、立遗嘱、致人损害等结合在一起。例如:公民甲17周岁,初中毕业后,在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600元左右。甲工作半年后,自作主张花1200元为自己买了一条金项链...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980.htm
2.2016成考专升本《民法》案例分析题库(含答案)2016成考专升本《民法》案例分析题库(含答案) 案例分析题 第1题简答李大成与儿子李晓光及孙子李蓓蓓出去旅游,不幸遇到车祸,无一生还。闻此讯后,李晓光的妻子王平突发心脏病而死。李大成的妻子郭氏与王平之父王某料理丧事后,对遗产分割发生争议。据查,李大成有遗产价值1.2万元,李晓光及妻子、儿子共有遗产价值3万元,其...https://www.yjbys.com/edu/ckzsb/101810.html
3.民法案例分析题的具体解析知识1.基本就是给一个民法案例,民法案例中有多个主体、多个法律关系相互交叉、多种法律责任竞合。法律关系越多,题目难度越大,如果和将多层、交叉的复杂法律关系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简单民事法律关系”(双向民事法律关系)是分析能力的体现。 2.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关键:找到一个独立的“双向(边)民事法律关系”,找到双方...https://www.hujiang.com/c/wx/p1131507
4.2019年民法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4) 决定物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消灭的方式及条件 5) 决定物权的保护方法 2、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适用例外 1) 运送中的物品的物权关系,一般适用送达地法或发送地法。 2) 船舶物权关系原则上适用旗国法,飞行器物权关系原则上适用注册登记地法,但是,船舶和飞行器的优先权一般适用法院地法,光船租赁时的物权关系...https://www.bkw.cn/gjsfks/ask/1838027.html
5.法考《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应熟记婚姻可撤销的原因只有一种,即受胁迫而缔结的婚姻。还应特别注意可撤销婚姻与无效婚姻的区别。关于可撤销婚姻的原因和程序及法律后果在答案中已有表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回答各要点时,应对各要点进行必要的展开和论述。 四、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 (1)不能。理由:《民法通则》第63条第3款规定,...https://www.ruiwen.com/shitidaan/8166567.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适用指南与典型案例分析免费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适用指南与典型案例分析》主角:简介:民法典的出台,可谓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它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民法典正是公民民事权益的法治保障全书;民法典的出台,全程体现了民事权利保护的新进展。https://www.qimao.com/shuku/1767853/
7.生活中的法律案例精选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精选1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自动续期 【案例】张大妈想给儿子购买房子,但他们相中的房子住宅土地使用权即将满70年。张大妈特别纠结,她想知道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房子还能继续住吗? 【说法】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https://www.puchedu.cn/ziyuan/3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