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公司专业团队退保一对一指导”
生活中,由于退保时只能退还产品所对应年限的现金价值,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保险产品在最开始缴纳的几年的退保金额往往较少。因此,相比于保险公司列出的退保金额,“全额退保”的咨询服务仿佛就是“天上掉馅饼”,让人不由自主地望向了自己已经投保的保险产品,动起了心思。但事实上,黑色产业链的毒蛇已经从阴冷的深渊中爬出,张开大口,睁着眼眸,盯向企图捞便宜的每一个人。
针对行业内潜伏的毒虫,近日某城市的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为代表的职业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的团伙,收取30%-50%的高额手续费,以伪造证据等方式逼迫保险公司全额退保。
事实上,“代理退保”产业并不是近期出现,他们潜伏多时,套路深藏,势力猖獗,我们应提高警惕,提高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保险行业的共同反击刻不容缓。
诱惑背后的深渊:代理退保的不法黑色产业链
“代理退保”的实质是打着“维权”旗号的“违法”。当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后,订立了保险合同订立,随即拥有了一系列正当权益,但如今猖獗的“代理全额退保”黑产正是利用了所谓的“权益”牟取私利,他们看重的不是消费者能不能退保,而是通过这一噱头来为不法机构骗钱。
在这一套路中,消费者就是“被骗者”、“工具人”,哪怕消费者曾对不法势力有过怀疑,也会在黑产势力的一步步利用中丧失判断,即使退保成功,最后也不可能拿回所有保费,反被黑色产业捞尽油水。消费者丧失了个人信息与消费权益的保障,切断了合法的维权渠道不说,甚至会有消费者被诈骗团伙假借退保之名行诈骗之实,恐吓人身安全,用消费者信息去做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这才是真正地“上了贼船”。
看起来诚意满满的代理退保,实际上却是以自身安全为代价的“智商税”。
被排斥的真心?银保监局警示保险公司提示
为了诱哄更多的消费者反感保险产品、骗取保险公司的收益和消费者的金钱及信息,“代理退保”的黑产甚至悄悄打出了舆论战。他们活跃于某贴吧、抖音等各类交流平台,当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消费者需要用钱或者出现后悔心理时,就抛出退保成功的案例进行劝说、引诱,并顺势推广自己所谓的法律咨询服务。真正的不法分子虚假地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以“维权”为噱头,反过来指责能够依法维权的监管部门和企业,让消费者毫无警惕地踏进了黑产深渊,也让监管部门和企业“有苦难言”。
“全额退保”愈演愈烈,从消费者到保险公司,再到保险行业,损失不断扩大。针对这一行业乱象,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总结出“代理退保”行为隐藏了包括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等风险,并提出“代理退保”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大保险消费者一定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各大保险公司也为清理行业乱象出力。近日,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举报,再一次拉响了警报。面对黑产的不法行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作为头部险企,正通过加强同业交流摸底,积极跟监管部门沟通,加强内部合规培训等方式予以应对"代理退保"骗局。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代理退保”风险的宣传力度,2020年6月17日,一省份的平安人寿分公司主任联合该省保险行业协会,结合视频栏目等渠道,以恶意代理退保典型案件为引,向社会公众分析了恶意代理退保骗局的实质和潜在风险隐患,并就如何树立正确保险意识、有效防范风险给出专业建议。
消费之路起起伏伏,黑色产业早已把挖出的陷阱掩藏伪装,面对欺诈,消费者需要让理性的认知与决策为家庭撑起“平安保护伞”,看清“代理维权”背后的虚伪利欲,听清逆耳警示背后的真心忠言,一路平安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