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讲卫生了!育儿

细菌——听起来很可怕,让人敬而远之,但是从科学角度,细菌某些时刻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呢,过度消毒、过度远离细菌对孩子来说不仅不是保护,甚至容易得病,今天小编为您推荐的这79个卫生保健知识,说不定会颠覆您的保健理念。

很多人认为孕妇或孩子用的东西都必须消毒:

很多人在家里常备抑菌用品,出门总要带消毒纸巾:

很多人会阻止孩子用手抓食物或捡食掉在桌上的食物:

还有很多“讲究卫生”的习惯:

特别讲究孩子吃喝的“干净”,做饭、饮水必须用纯净水;不管雾霾是否严重,空气净化器总是开着;从不带孩子到农村等“脏地方”玩;见宠物色变,从不让孩子接触动物;从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孩子被人抱一下摸一下会紧张老半天……

更有甚者,因为有人“讲究卫生”,而有人不讲卫生,就产生矛盾、争执甚至一家人干起架来:

这些都对么?对孩子好么?我们真的需要特别注意卫生,创造特别干净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吗?

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呃(⊙o⊙),可能有人要着急了:这些外国小朋友的父母是不是疯了,怎么可以让孩子这么任性啊?!孩子吃到脏东西怎么办?拉肚子生病了怎么办?

可是,如果小编说,这些父母的做法可能才是对的,才是对孩子好,你会不会觉得诧异?确实,从“卫生假说”的观点看来,这些孩子能多接触微生物,可能帮助他们少过敏。

简单说就是:太干净,免疫弱,易生病!

今天,向大家介绍79个关于卫生假说和微生物的知识,希望能帮助你孕育99分的超优宝宝。

一开始,英国科学家Strachan研究了17414名出生于1958年的英国人,发现在23岁时,有兄弟姐妹的人得花粉过敏的概率比较低;后来又发现,宠物等“家庭成员”,也有类似“功效”。

为此他在1989年提出一个假说:孩子在生命早期接触的微生物少,后期更容易得过敏性疾病。后来,不断有科学家验证、修正并挑战卫生假说;现在,卫生假说还在不断发展中。

知识02感染寄生虫的孩子,不易过敏

2002年,科学家对比了西方孩子(卫生条件良好、严格接种疫苗)和非洲孩子(卫生环境恶劣,感染寄生虫)的皮试结果,发现非洲孩子能更好抵御过敏性疾病。科学家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这与非洲孩子的免疫系统和细胞被寄生虫训练过有关。

知识03农场里的孩子身体好

科学家发现,在农场里长大的孩子,很少得过敏或哮喘。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妈妈,都能更多接触微生物,这帮助他们的免疫系统更给力。进一步发现,怀孕期间和孩子一岁前,多接触微生物很关键;而长期持续接触牲畜、奶制品、动物饲料里的微生物,则更有好处。

知识04灰尘和毒素,对身体有好处

科学家发现,农场里更常见的灰尘和细菌内毒素居然是让老鼠避免过敏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细菌内毒素,跟老鼠体内一个特殊基因互相配合,巧妙地避免了过敏机制被触发。

顺便说一句,研究里的内毒素是细菌脂多糖,很多女人说排毒,要排的应该有它。

知识05太干净,皮肤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并不是好事

2012年,有一个大规模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脏一点,空气里的微生物就会更多样,家庭成员的皮肤表面微生物也会更加多样化,这样有助于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

知识06顺产的孩子,不易过敏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顺产婴儿能在出生时,从母亲生殖道获得第一批非常珍贵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定殖在孩子的皮肤、呼吸道、口腔、肠道等部位后,很快能给力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让他们不易过敏。

知识07微生物不给力,身体的毛病不单是过敏

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饮食、药物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让人的免疫系统有不同的响应,或是超敏(过敏)反应,或是免疫缺陷。

而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一些变化,与胰岛素抵抗、身体的慢性炎症反应都有关系,可能促进代谢综合症,肥胖、糖尿病等问题可能就此发生。

知识08卫生假说,说的是不要太讲究卫生的故事

知识09你的好坏细菌、好坏脾气,可能都会“遗传”给孩子

2013年,美国科学家Gordon和同事通过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认为:家人对孩子微生物的影响可能是持续终身的;自妈妈传递给孩子第一波微生物开始,家庭成员(包括宠物哦)就可能将自身微生物源源不断传递给孩子;孩子成年后,体内的微生物结构与其他家庭成员最为接近。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全家人和全家人的微生物都要努力哦。

知识10谢谢宠物和灰尘,带给孩子乳酸菌哦

家有宠物,室内灰尘也会多一些。有科学家发现,搭灰尘便车、住在灰尘上的细菌有很多很多,而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益生菌——乳酸杆菌。孩子在吃进灰尘时,能顺带吃进去乳酸杆菌哦,这样对早期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很有好处!

知识11和谐家庭,处处充满爱和细菌

2014年,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有趣的论文。他们研究了N个家庭的门把手、卧室地板、厨房地板、厨房操作台、电灯开关以及人的手和脚,每个地方都累积发现几千种微生物(是所有参与家庭中发现的总和,单一一个家庭没有这么多),其中厨房地板、卧室地板和家庭成员脚上的微生物最接近。

知识12亲朋好友多串门,交流感情,交流细菌

养有宠物,有更多孩子,都会增加家里的灰尘和微生物,这会让家里看起来不那么干净,但却可以有效促进孩子免疫系统正常发育,预防过敏的发生(当然,要特别注意,如果家庭成员已出现过敏症状,灰尘增加可能让症状严重)。

而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往往也会让家里乱起来,但客人们带来的有益微生物,往往也是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的。

知识13“脏一点”不代表不整洁。

当然,这是热心肠先生要特别补充的:家庭环境可以脏一点,不代表不需要培养孩子的整洁意识。有效规整和收纳,整齐有序,这是对孩子习惯和性格的培养,这是除了身体健康之外,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教育。

知识14脏一点,但依然坚定拒绝二手烟

卫生假说,说生活环境可以脏一点,但这个脏,主要是能够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起来。而二手烟创造的脏环境,充满化学物质,会毒害孩子,影响他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宣传卫生假说,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创造脏环境。

知识15抗菌和消毒用品,节制,节制,再节制!

家里可以有一些抗菌抑菌制品,以备传染性疾病流行、家庭有人得病时使用,但日常不要经常给孩子使用。

学会与微生物和谐相处,从不是时刻想着消灭它们开始。

知识16别太纠结公共场所的卫生

我们不能避免要在公共场所给孩子换尿不湿,很多人总会担心卫生问题。其实你不必要纠结,该换就换,很多地方可能不会像飞机上的设施一样高级,但只要简单清洁,就可以使用。

大人不要总是紧张兮兮,徒增不必要的烦恼,疑神疑鬼别太疑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真的比你想象的少很多。

知识17带孩子多与大自然和土壤接触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惊人,与它们多接触,对孩子多样性微生物生态的建立具有巨大意义。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去农场,要避免接触到动物粪便,里面可能有寄生虫卵。

知识18对“臭男人”的“臭”可以有底线

其实,除了有伤口恢复需要提高卫生标准,除了臭脚、香港脚、传染病不可忍受,老公、婆婆等家人或保姆带孩子时,邋遢点脏点你就忍了吧,这样能多给孩子一点微生物,对孩子可能是有好处的!

知识19

人的消化道、口腔、鼻咽、皮肤、生殖道遍布微生物,它们种类繁多,种类丰富的微生物无处不在,时刻与你如胶似漆,不可分割。它们绝大多数都不是病原体,很多还是你的朋友!

知识20它们的数量超过100,000,000,000,000个

在你体内和体表,有超过100万亿个微生物;而你自己的细胞只有约10万亿个。不夸张地说,你并不是你自己,你是你和你的微生物的集合体。

知识21“你们的”基因,99%以上是微生物的

你约有两万五千个基因,每种微生物一般有几千个基因,成百上千种微生物累加起来,有几百万个基因,超过人自身基因的几百倍!微生物的基因数巨大无比,它们强烈影响(甚至主宰)着你的命运。

知识22形态多样的微生物,对你的好处多多

巨量的微生物,形态多种多样,而它们对你的好处更是多多:有些微生物帮你消化你自己无法利用的食物(如植物纤维),有些会帮你合成维生素,有些会帮你吸收矿物质,而有些则会帮你抑制致病微生物。

知识23肠道里的微生物,举足轻重对比其他部位微生物,肠道微生物被了解得最深入,也被发现确实有核心重要性。有一些激进的科学家甚至这样说:肠道微生物主宰人的健康。

知识24它们甚至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黏液层”是第一道肠道(免疫)防线。

好细菌是确保这道防线坚固的中坚力量,它们利用膳食纤维,生成脂肪酸,保持黏液层的厚度,这样,一些能致病的坏细菌就无机可乘,不会伤害你的肠道,确保你的身体健康。

知识26最坏的细菌,攻破肠道第二道防线

“肠-血管屏障”是第二道肠道(免疫)防线。

肠道里的细菌进入到血液,往往代表有杯具的事情发生,后果比较严重。

知识27第三道防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如果因为第一道防线不给力,第二道防线被攻破,抗生素作为第三道防线(注意,这可就不是人体自身的免疫防线了)可能就不可避免。但抗生素上阵,特别是一些广谱抗生素,可是杀敌一千但一定会自损八百的,干掉很多坏细菌的同时,很多好细菌也会阵亡,第一道防线会雪上加霜。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保持孕妇和孩子健康的根本,是要努力实现肠道里第一道防线能固若金汤。

知识28别不把细菌生态当系统

细菌所构成的生态一般叫“微生态”,这个生态里的成员,基本上你肉眼都看不到,但它们的复杂度可一点都不逊色于你熟悉的热带雨林。雨林生态系统要健康,物种要足够丰富,食物链等系统运营要顺畅;而微生态里,细菌种类要丰富,竞争与互利关系同样至关重要。超强微生态,确保第一防线坚不可摧!

知识29好细菌,偏爱吃素

第一防线里的好细菌,有吃肉的,也有吃素的,但吃素的会多很多。这些好细菌高高兴兴地吃素,将长的植物纤维分解,将短纤维转化为短链脂肪酸,能让第一道防线保持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的饮食结构中,增加了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的食谱更健康。

知识30要有更多好细菌去拉拢中间派细菌

孩子多交上进的朋友,性格和行为不容易变坏;肠道第一防线里很多中间派细菌,也需要有好朋友(好细菌)的交往和鼓励:保持肠道黏液层细菌种类丰富多样,让更多有益菌跟中间派玩耍,中间派就不会像孤独的孩子一样变得烦躁,变得不开心,甚至会有过激行为。

知识31坏细菌只会乘虚而入

第一道防线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把它与有坏孩子存在的地铁站台类比,人多这些孩子不会乱来;但如果列车把其他人都拉走了,坏孩子可能就会开始干坏事,乱涂乱画。而如果我们用抗生素等把肠道里的很多细菌都消灭了,坏细菌也会这样乘虚而入。

所以,不让坏细菌有乘虚而入的机会,最强大的办法是保持微生态平衡而稳定,好细菌多多,坏细菌动弹不了,就像站台保持人来人往,不给坏孩子乱涂乱画的机会一样。

知识32马上开始改变细菌,一点都不会晚

改变肠道微生态,建立强大的第一道防线,并不需要漫长的实践和等待。饮食、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改变,都可以立即发生,肠道微生物的改善,也可以很快响应。比如,拥抱健康而平衡的饮食后,肠道微生物在几个小时内可能就会有可喜的变化。

这张图,建议你好好看看,充分了解下决定孩子微生物好不好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上图看到,至少有九种因素会影响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多样化而健康的微生物,家长们要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

知识34孕妇的微生物给力,胎儿也给力!

保持孕妇肠道微生物多样化至关重要。

怀孕期间,孕妇应该努力实现肠道微生物的多样化,孕妇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通过母婴屏障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有些科学家认为,胎儿很可能会从母体得到部分肠道微生物,也就是说,胎儿的肠道可能并不是完全无菌的,而这些微生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知识35孕妇的饮食习惯非常关键

很多中国家庭给孕妇准备的食谱,充满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很不科学!一方面是营养过剩,孕妇和胎儿都会迅速胖起来,不利于顺产;另一方面,对微生物有利的营养不够,不利于肠道微生态平衡,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另外,孕妇因为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和胎儿占据更大的空间,容易便秘。这时候,更需要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并增加粪便体积,有助于防止孕期便秘发生。

知识36

孕期饮食无小事,别因无知误大事!

知识37孕期科学营养,为孩子抗食物过敏打基础

知识38孕期也可以凑热闹,多接触微生物

我们的女性祖先,怀孕期间生活在大自然里,要参与打猎、劳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带着胎儿和大量的微生物亲密接触,有一些免疫机制会被保留下来,让孕妇、胎儿与微生物有有效地互动。

而一些现代中国女性,怀孕期间处处小心,连小区里正常的社交活动都不去参与,与微生物的互动缺乏,可能对胎儿发育没有好处。

当然,如果是在流行疾病爆发的季节,适当减少与人群的接触,这个还是必要的。

知识39孕期,一定慎用抗生素

孕期,最重要是要用科学的生活、饮食方式确保微生态的平衡,让强大的微生物防线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扰。不到万不得已,孕妇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不要没有医生指导自己使用抗生素。

知识40孕期心情愉快,阴道细菌棒棒哒

美国宾州大学的科学家Bale和团队发现,焦虑的母鼠阴道里乳酸杆菌少,而乳酸杆菌是新生小鼠肠道里重要的有益菌。母鼠不能在生产的时候通过阴道把更多乳酸杆菌传递给后代,就会让它们更容易焦虑烦躁。而这一点,对雄性小鼠的影响更为明显。

所以,怀孕期间思想压力大,甚至有抑郁倾向,可能不利于阴道微生物的生长,进而会影响孩子出生时定殖的肠道微生物,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系统发育和性格。

知识41阴道细菌,简单一点更健康

我们上面多次提到细菌要多样化,但对于女性而言,阴道里的细菌,却可能需要简单一点。上面这张图,清楚表明健康女性阴道中的细菌,最主要的力量是乳酸杆菌。科学家越来越相信,确保阴道中的微生物以乳酸杆菌为主,让阴道微生物的组成简单一些,可能是女性更健康的标志。

在顺产过程中,妈妈阴道里的乳酸杆菌,会大量传递到孩子的口腔、肠道、呼吸道和皮肤表面,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微生物结构。

知识42所以,顺产好

上面这张图对比了顺产(A)和剖腹产(B)对孩子接触阴道微生物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顺产的孩子能从母亲的产道中获得足够多的肠道微生物,有利于正常的免疫系统发育。

知识43剖腹产孩子,在少年阶段易生病

顺产和剖腹产的孩子,生命早期的肠道微生物不同,造成一些疾病的发生概率不同。科学家已经有了一些靠谱研究,我们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一个研究数据:剖腹产的孩子在少年阶段患过敏和肠道疾病的比例,都比顺产孩子高出不少。

知识44哪些部位的微生物最重要?

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微生物,生长在口腔、鼻咽、肠道、皮肤、泌尿系统等处,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它们先主要会从母亲的生殖道中来,而在发育成长过程中,饮食、周边环境和不同部位间相互迁徙,都会让这些部位的微生物发生变化。

知识45哪些“第一次”不容忽视?

知识46哪些肠道微生物成长知识必须掌握?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基本掌握了孩子出生前要知道的微生物知识。孩子面临出生,妈妈要开始哺乳和育儿,又需要知道哪些知识,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微生物,拥抱健康呢?

知识47母乳喂养好,要多好有多好

知识48

母乳里微生物种类众多

母乳里有上百种微生物!这颠覆了很多人认为母乳中没有微生物的认识,这些微生物和母乳中有的低聚糖(益生元)一起,促进婴儿肠道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知识49母乳喂养帮助孩子远离过敏

知识50母乳喂养让婴儿的鼻咽微生物更加多样

孩子喝奶的时候,有益微生物会进入鼻咽。有科学家发现,在婴儿6周的时候检查鼻咽微生物,母乳喂养的孩子鼻咽微生物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奶粉喂养的婴儿,而这样的多样性,对抗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51妈妈的科学饮食,始终至关重要

如同在怀孕期间一样,妈妈对孩子微生物的影响巨大,母乳的成分、体量都很关键。而且我们前面提到,家人的微生物生态会决定并长期影响孩子的微生物,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

哺乳开始后,妈妈要始终坚持健康而平衡的饮食,产出好奶,造出好的母体微生物,让孩子更加健康。

知识53最重要的窗口期甚至可能只有三个月

不过,所有希望孕育超优宝宝的人都不要太担心,顺利度过窗口期的窍门其实就是拥抱科学,坚持母乳喂养、坚持母亲的多样性饮食、坚持创造良好的家庭微生态,孩子的健康,并不是那么难。

知识54从添加辅食开始,饮食逐步多样化

在添加辅食之前,母乳主导孩子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孩子的健康你交给母乳便是。而添加辅食后,母乳以外的食物对孩子微生态的建立开始变得重要。逐步开始在辅食中添加多样化的蔬菜、粗粮、水果,让孩子习惯于多样化的高膳食纤维饮食,有利于孩子肠道微生物多样化的建立。

知识55零食、饮料、加工肉类等,可能毁菌毁肠

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在孩子爱吃的零食、饮料、香肠和培根等加工肉类中常见,为孩子和微生物的健康,要避免多吃它们。

自然、新鲜的食物始终应该是家庭饮食结构的主角。

知识56早点让孩子抓吃食物

婴幼儿不像大孩子和成年人那样有使用工具的意识,孩子的天性是使用手抓取食物。可以鼓励孩子早些动手进食,抓食物,一方面增加进食的乐趣,另一方面又能多吃一点微生物。

知识57理性给孩子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好东西,孩子如果腹泻,现在最好的药物之一是益生菌。

但也有它们的问题,作为外源补充的微生物制剂,很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如果给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好的肠道微生物的培养,要长期基于饮食来进行,益生菌是补充角色。

知识58膳食纤维是微生物最好的食物

水果、蔬菜、粗粮,都富含膳食纤维,这些纤维可以被孩子的微生物利用,促进肠道健康。除此以外,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或果胶等益生元,也是优质的膳食纤维,可以融入孩子的日常饮食,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肠道微生物。

知识59给孩子接种更多安全的疫苗

能让孩子生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并不多(特别是跟几千种和人共生的微生物比起来),而且对主要的病原微生物,人类都已经有了很多认识,开发了很多疫苗。

我对接种疫苗的建议是:除了计划内免疫,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择接种自费疫苗,让孩子对更多病原微生物有抵抗力。

知识60除了打疫苗,能少去医院就少去

注射疫苗要去医院,但除此以外,在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情况时,应选择多观察,发现孩子状态良好,要考虑等待孩子自愈。

有强大而多样性的微生物生态,孩子的一些疾病往往是免疫系统的实战演习,只为证明孩子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建立,而不需要你带他们到医院去处理。

你特别要知道,中国医院里,一般人很多,在拥挤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可能比较集中,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高。

知识61太早使用抗生素可能影响一辈子

2014年,《细胞》杂志介绍了这个在老鼠身上做的实验:给幼鼠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影响会长期持续,甚至终身。这再一次警示我们,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

知识62危急情况使用抗生素后,要提前考虑怎样恢复有益微生物

孩子可能因为严重的细菌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这时候一定要多提前考虑如何帮助孩子恢复微生物生态。

在医生指导下摄入益生菌,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补充益生元,可能都是值得尝试的。另外,更严重的肠道微生物受损,也有医生在用“粪菌移植”帮助恢复微生态。

知识63别让坏细菌毁了孩子的牙

宝宝健康,拥有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必不可少。然而,根据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龋齿(蛀牙)的发病率竟然超过50%,也就是一半以上儿童的牙齿都遭到了口腔坏细菌的暗中破坏!

知识64

坏细菌是蛀牙的元凶

2015年,中国科学家在《细胞》杂志子刊发表重磅研究成果:蛀牙儿童的牙菌斑的成熟发育进程,受到了产酸或耐酸优势细菌的干扰,降低了牙菌斑菌群整体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虫牙”的诞生。

知识65监控坏细菌,提前预警孩子会不会蛀牙

既然是中国科学家的顶级研究成果,热心肠先生多放编译自这篇重磅论文的一张图,多介绍一个知识: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随时对孩子的细菌进行监测,从细菌组成就可以看出坏细菌会不会让孩子发展出蛀牙。

知识66糖,是元凶的最重要元凶

少吃一点糖,少吃一点糖,少吃一点糖,重要的事说三遍!

2015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研究团队,建立了糖摄入与坏细菌的相互关联,发现蛀牙的潜在致病菌与孩子多吃糖就是关系密切。因此,想给宝宝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首先从保持宝宝口腔里的细菌健康吧!

少吃糖,多清水漱口!

知识67早点开始刷牙,使用牙线。保证口腔微生物健康

为保证牙齿健康,能使用牙线么?答案是能!

知识68

严重肠道感染会伤害微生物。并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我们很不容易建立起了强大的微生物屏障,但一次严重的感染就可能毁灭它们,而要恢复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不是补充一株益生菌,吃一点益生元那么简单,涉及到很复杂的生态系统重建。

要阻止严重感染,核心是两点:①要避免直接接触传染性极强的病原体;②日常一定塑造好多样化的健康微生物,微生物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核心屏障。

知识69从鼻咽细菌组成,可以看出孩子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2015年,科学家通过分析孩子鼻咽微生物的组成,发现婴儿的鼻咽微生物的组成不太复杂,由6个属组成,但具体由哪些种类构成它们,决定了孩子是否容易被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性。

所以,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监测微生物,预告孩子被病毒感染、得呼吸道疾病、后期形成慢性过敏的可能性。

知识70要杜绝孩子吃到腐烂腐败的食物

这个无须多解释,一定要避免腐烂或腐败的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威胁到孩子。

知识71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做好必要的应对

手足口病、流感或其他传染病流行期间,家庭、学校或社区都要相应提高应对级别。家庭里平时不用的抑菌香皂等可以在孩子从学校回到家时使用,同时,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也应该有科学有效的应对和隔离措施。

知识72家里有人得感染性疾病,孩子要做好隔离保护

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得到训练,所以感染、发烧等在成长过程是必要的。

但如果家庭中有较为严重感染的大人或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做好一定的隔离保护,也是必须的。这些措施包括避免近距离接触,避免交叉使用餐具,短期内使用抑菌产品等。

知识73伤口要及时消毒处理

正常情况下,孩子生活环境中的微生物,不会造成孩子感染。但如果受外力所伤,出现了伤口,那么空气等环境中、孩子皮肤上的一些坏微生物会乘虚而入。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破损伤口,尽快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处理。

但需要特别提示:有些破损伤口,消毒后,是需要敞开的,不宜包扎,否则容易导致细菌在封闭环境中过度生长,从而加重伤口感染。这种情况,到医院找医生处理是必要的!

知识74严重雾霾,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孩子

上面我们提到空气净化器,热心肠先生并不推荐家庭里一天到晚都开着它。但如果是在污染物爆表的严重污染期间,我建议家长们要让孩子尽可能不出门,并开启空气净化器。严重雾霾,能伤害孩子的并不是微生物,而是高浓度的化学物质。

知识75避免工业和汽车尾气等伤害孩子

美国有科学家就发现,住在经常有大卡车经过的公路旁边的儿童,有过敏或哮喘疾病的比例很高。肮脏的尾气、有毒的废气,是伤害孩子的元凶,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孩子的共生微生物足够强大,也发挥不了作用。

知识76落后地区的微生物和寄生虫,依然是威胁

传统卫生假说说在发达社会或城市里,不要太卫生,但在很多落后地区,卫生状况堪忧,人们依然要担心饮用水安全,寄生虫感染严重危害着孩子们的健康。

而我们提卫生假说,也不是说要机械地回归乡村生活方式更不是要美化脏乱差的环境。

所以,既然我们已经发现微生物是卫生的主角,那可以提出一个能平衡“极其不卫生”和“太卫生”的环境中,应该怎样让孩子得到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新假说甚至理论出来么?

知识77卫生假说本身确实还有很多挑战

知识78微生物生态平衡,或许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不管是卫生假说,还是各种新发现,可能最终到底要回归到生态系统这个层面。或许我们不必过于凸显某些微生物的好与坏,我们最需要理解的是生态系统平衡。

我们对微生物和微生态越了解,越会知道对人的疾病和健康最好的灵丹妙药很可能就是微生物生态平衡。

THE END
1.登泰山而小天下高铁让不让带宠物亦未可知 拜拜~在家乖乖的哦 7:30集合点出发 天气美美哒 心情美美哒 人更美美哒 有个靠谱的小伙伴就是省心呢~ 攻略全部备好 预订的出租车准时 取票 过安检 检票 上车 超顺利~ 出了泰安高铁站 准备乘坐中巴车到景区 https://www.meipian.cn/24easdmv
2.广东省汽车客运站推出携带宠物乘车服务,目前有3条带猫路线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想和宠物一起回老家过年但又没有私家车,该怎么办?广东省汽车客运站1月18日晚间发布消息称,广州公交集团属下广州中运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已推出携带宠物乘车服务,目前有三条可携带猫同行的路线。 根据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发布的购票须知,目前,携带宠物乘车服务仅针对猫类宠物开放。请携带猫类宠物的乘客购...https://m.gmw.cn/2024-01/19/content_1303636509.htm
3.过安检竟然被拦?仔细想想包里是不是有这些违禁品★旅客需为宠物佩戴口套防止吠叫、穿戴纸尿裤防止大小便,该部分物资由旅客自行承担。 ★旅客还需自行承担宠物在运输全程中的看管责任,并遵守当地机场安全检查的规定。航司与其代理人将提供必要的协助。 火车篇 ★乘坐火车是不可以携带动物的,但导盲犬例外。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0NTczNDQ0.html
1.分享一些降常识以及谣言过滤器6.有必要专门给宝宝买婴儿水吗? 没必要。婴儿并不需要专门的婴儿水,只要保证卫生,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或其他饮用水都是可以的。冲泡奶粉的话任何合格饮用水都应加热烧开并持续沸腾1分钟,然后凉至合适的温度再用。 7.醒得早居然也是睡眠问题? 是的。有些人入睡没有困难,但比预期醒得早,总的睡眠时间低于6.5小时,...https://www.glorze.com/1683.html
2.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3.016.我有点“小洁癖”,不消毒不放心,咋办? 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手机、电脑键盘等,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试消毒;对耐热的物品,如餐具、茶具或某些儿童玩具等可煮沸15分钟,或蒸汽蒸5分钟,或用250mg/L-500mg/L的含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干净;...https://www.caztc.edu.cn/yqzt/info/1007/1216.htm
3.汽车座椅套有必要买吗?汽车需要买座椅套吗汽车座椅套是否有必要买,主要是根据车主的需求和车子的座椅套材质有关,一般情况下真皮座椅套是不建议再买座椅套的。但如果在使用真皮座椅套的时候,觉得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更换适合的座椅套。另一种情况就是不喜欢原本的座椅套颜色或款式,想要使车子焕然一新,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椅套,可以使车主...https://www.yoojia.com/ask/3-11130829364297462577.html
4.3月28日有回复:洛南县交通局等单位答复31条网友留言编辑回复:关于网友反映的“雁塔区哆啦咪宠物店跑路失联 不归还我寄养的猫咪”问题,建议网友走司法程序处理。…【查看详细】 8、网友投诉:《高陵区泾渭苑三区超市违规建设 噪音严重扰民》 你好,现居住在高陵区泾渭苑三区,屋后原本是一片竹林,去年把竹林改建成了一个便利店,旁边建个电动车棚,当时他们拿着图纸给我...http://rexian.cnwest.com/data/html/content/2023/03/231298.html
5.讨论有人买过车载宠物座椅吗?中控和座椅式的哪种比较好呢?谢谢大家!最后决定买座椅式的比较安全 最后买了这个防水面料,两侧有遮挡,有安全绳可以防止急刹车的,pdd70左右,供姐妹们参考 ——— 家里狗狗现在4个月5斤左右~经常会开车带他出去,我一般是把它放副驾上,但它会想要越过中控区域往我这边跑,想坐我腿上感觉开车不太安全。后来有给它带上胸背挂上绳子拴在...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28232739/
6.婴儿车轮椅自行车宠物哪些能带上火车?澎湃号·政务1. 如托运人与货物同车抵达,下车后可直接到车站行包房领取货物。 2. 如非同车抵达,待客服通知货物到达后可自行前往相应车站领取或办理送货上门服务。 3. 如果发现货物丢失或有其他问题,可及时向工作人员反映。 05 可以携带宠物乘车吗 除导盲犬外 任何活体动物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6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