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存款保险条例》,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条例》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规定投保存款保险。
问题一:存款保险制度是个啥?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投保机构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向存款人偿付被保险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对广大存款人而言,这是一项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措施。我们国家的居民或许对此有些陌生,但其实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多国存款保险制度有效避免了挤兑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普通储户的利益。
问题二:最高偿付限额有多少?
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最高偿付限额。这次公布存款保险条例明确,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专家表示,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
问题三:偿付限额为什么定为50万?
偿付限额是存款保险制度的之一。从国际上看,偿付限额一般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倍,例如美国为5.3倍,英国为3倍,韩国为2倍,印度为1.3倍。
《存款保险条例》将偿付限额设为50万,约为2013年我国人均GDP的12倍,远高于国际一般水平。据测算,偿付限额设为50万元,能够为99.5%以上的存款人(包含各类企业)提供100%的全额保护。
问题四:50万以上的安全保障在哪里?
实行限额偿付,并不是限额以上存款就没有安全保障了。
从国际经验看,即使个别银行出现问题,通常是通过市场手段促成好银行收购问题银行,将问题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好银行,使存款人得到充分保护。
确定偿付限额的时候,考虑到限额以上的人群有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这部分存款人自己会进行较好的风险管理。
问题五:为什么有的存款不承保?
虽然符合条件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被要求应当参加存款保险,但并非所有存款都在保护范围内。
根据规定,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但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除外。
专家表示,将少数特定存款排除在存款保险保护范围之外,有利于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促进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问题六:保费需要个人承担吗
虽然存款人是受益者,但存款人并不需要交保费。存款保险的投保人是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而非存款人。
问题七:万一银行破产了,谁来赔?
这次专门成立一个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和运用存款保险基金。
问题八:对银行股有何影响?
对银行来说,可能会因“存款搬家”而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不过,竞争变大下各家银行估计也会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差异化发展,说不定会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各家银行情况也不同,某机构在一份研报中分析了各家银行业绩可能下滑的比例,有的在3%以内,有的受影响大,均超过4%。
个人存款建议
普通百姓我们更关心的是,把钱存到那家银行更安全呢?下面的信息或许能为您提供参考:
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在2011年11月4日发布了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经过几次调整,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三家进入全球重要银行名单。
中国银监会也发布了《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按照《指引》要求,信息披露银行扩大至13家,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这13家银行即可视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更为严格,风险管理水平更高,因而具有更强吸收存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