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讯,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出炉,“存款保险”这一在业界早已讨论数十年的概念,终于走到百姓面前。银行的存款上保险,这是不是银行也将破产的前兆?家中存款拆成50万一份,就能保平安?遑论存款保险对于金融行业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意义,老百姓对这一概念,仍然存在种种认识模糊。
张宇(32岁,公务员):
存款保险我两年前就听说过,这次正式征求意见,我觉得还是与经济情况有关联的。
就好比十年前,银行都是国营的,破产就跟天方夜谭一样,有没有这个制度一个样。但现在银行上市的上市,民营的民营,破产的可能性就大多了,那政策就需要一个配套托底的东西出来。这就好比原来开车没有交强险,但后来私家车多了,出事的多了,就必须强制保险的道理一样。
我看有的解读说即便有这个政策,也不用担心银行破产,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银行现在也分大小,那就都没有破产风险?肯定不是吧,老百姓还是得多动个心眼。
唐女士(73岁,退休职工):
我和老伴攒了一辈子,好歹存了几十万,分别存在我和我老伴名下,都在国有银行里。这些年,有些银行到小区宣传它们的存款利率高,我老伴曾经动心了,想把钱拿出来存过去。现在看来,还是不能动!钱还是存在大银行里安全。或者等过几年,我们俩走不动了,脑子也糊涂的时候,就赶紧把钱取出来,留下自己的养老钱,就搁手里放着。剩下的给孩子们分分,至于他们要存起来还是要干啥,都随他们好了。
董希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老百姓担心今后银行出现破产,应该说这样的直觉,有一定的道理,但没必要太过焦虑。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的经营分化也日渐明显。大中型银行的破产风险非常低,尤其是中农工建这些大型银行,不要说是破产,稍有一点问题,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存款这么简单。可以说这些银行“大到不能倒”。
但有一些小的银行,县市一级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今后就会有破产的可能性。尤其这些银行要吸引储户,就要提高存款利率,同时要赚钱,就得提高贷款利率,去寻找愿意承担高利率贷款的客户。往往这样的客户,带来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那搞不好银行的经营就会出现问题。
当然买车险也不一定就要发生车祸,有了存款保险制度,也不是说银行就会倒闭破产。就算小银行经营不善,还有可能被大银行接管、收购,不是立即就走到破产这一步,因此真用到存款保险的可能性非常低。
王小川(33岁,IT企业员工):
对于现在年轻的一代人来说,其实存款保险的意义不大,因为从我身边的人来看,把钱都存银行的人几乎没有。大家的资金都在基金、股票、理财产品这些投资上面,毕竟要追求一定的收益吗。
这些投资的风险也是有的,比如我一个同学吧,一年收入也才七八万块的样子,可股票前两年就赔了有七八万,前几年的积蓄赔了大半,这样的损失是没人给“保险”的。
现在银行本身发售的投资产品也很多,比如理财产品。从今后发展看,理财产品的比例肯定越来越大。比如一个人有100万的资金,没准90万都是理财产品,只有10万是存款。那么如果银行破产,是不是只赔这10万?现在这个问题可能还不明显,大家意见不大,可再过几年就说不准了。
张晓晨(28岁):
不知道这个存款保险制度,涵盖的银行里面有没有余额宝呀?余额宝算不算银行呢?因为存款利率高一点,我有十几万的存款都放在余额宝里,觉得每天的利息比放银行里高了好几块。我希望这个保险制度能把所有的吸纳存款的机构都涵盖进去。
董希淼:
可以肯定的是,余额宝一类的产品,是肯定不会被纳入到存款保险的范畴里面去的,这不符合《存款保险条例》所规定的范围。
存款保险“保”的是存款,而余额宝其实是货币基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产品。过去余额宝乃至其他一些投资产品,宣扬自己的收益的时候,总是拿自己跟存款收益去比较,说自己的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多少多少倍,这种比较方式带有严重的误导。
而存款保险推出后,老百姓就更要明白收益与风险并存的道理,今后要有所选择。银行存款收益相对低一些,但风险是非常小的,是有多重保障的;而货币基金的风险虽然也很低,但风险就要大一些;至于一些P2P产品宣称的收益更高,风险也会更大,投资者要自己取舍。
当然,也不排除今后有一些商业保险会推出产品,为余额宝一类的产品投保,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
江奇(银行业从业者,28年从业经验):
现在,我们的银行体系发生了变化,除了几家大银行之外,也出现了很多合资银行、外资银行甚至民营银行,这些年它们都在用各种方式揽储,我们很多银行即使是民营银行,也是有分行、支行等众多网点,一旦任何一家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全国金融环境。这个时候,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是保障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利益,另外也能保证金融环境的稳定,避免出现大的金融危机,这是一个好事。
普通老百姓如果想规避风险,其实很容易操作。把存款分散存到几家不同的银行,或者把存款分散存在家庭不同成员的账户下面就好。
陈先生(67岁,退休职工):
有人说最好的办法是把存款分散,我觉得这样的方法不妥。现在老百姓手头有点闲钱,都愿意收益高一点,现在很多理财产品都有门槛,你都拆开存,很多理财产品都买不了。
而且岁数大了,记性就不好,我这个岁数还愿意琢磨琢磨,能倒腾倒腾,但再过几年,真把钱存几个银行,没准自己就搞乱了。
随着金融制度的改革速度加快,未来的银行会呈现异质化发展的情况,也就是说每家银行的服务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会有差距。但总体来看,大中型银行的存款利率差距不会很大,老百姓没有必要因为50万这个限额去分拆自己的存款,事实上有个保险只会加一道防护,没有必要担心。
单纯从收益率来看,将资金拆开,也不利于享受银行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协议利率,操作上也不便捷,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如果未来有一些小的银行突然推出特别高的利率,储户倒是要注意一下银行为什么要这么做。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50万的限额是通过调研得出的,能够保证绝大多数公众的利益,这与银行破产的概率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储户也没有必要去分拆存款。从目前看来,银行的基本面都是好的,并不存在特别的风险。
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金融行业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不排除会有个别银行经营出现问题。一旦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可能会存在一个银行利差急剧收窄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有些银行经营就可能会出问题。所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一个前提,我们只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后,通过它能保障好储户的利益,那么这样的话我再推开利率的市场化,即便银行出问题,储户利益能得到保障,那利率市场化的后顾之忧就会被消除。
@国世平本人:存款保险制度马上要推出了,对保险业是重大利好,对保险股上升无疑有重要助推作用。保险公司将会没有成本地收取银行缴纳的巨量存款保险金。为什么没有成本?因为我国的银行很难倒闭,小银行倒闭,马上会被大银行收购。推出银行存款保险是为客户存款提供保障。但对银行是重大利空,银行的成本会上升。
@童大焕:一个常识是,存款保险保的是不存款人和中央政府的险。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同时意味着银行可以破产,政府不再兜底买单,也意味民间金融可能真正开放。
@宋鸿兵:以前有政府的隐性担保,以后没有了,保险赔不起咋整?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的存款保险机构FDIC只负责25万以下的存款,倒闭的金融机构多达368家,最后还得靠纳税人救助FDIC。保险机构也要赚钱,但真碰上大危机,自己还需要国家拯救,存款人岂不多付一笔保险费用?
@毛俊PKU: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的消息是好事,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为了不出什么问题。中小规模的各种金融机构想要存活想要公平竞争,兜底的游戏规则得最先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