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捆绑销售车险的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近日,银保监会中介部下发《4S店兼业代理机构捆绑销售保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各银保监局和持有保险兼业代理许可的4S店开展自查整治和抽查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治理车险捆绑销售乱象重拳来袭。
但记者走访省会多家4S店发现,卖车捆绑销售保险现象仍然存在。
“车险也可以不在店里买,但购车优惠就没有了,这是公司规定。第一年基本都在我们店里买车险,因为购买优惠金额基本等同于车险费用。显然,在店里买车险更划算。”各家4S店销售人员的答复基本一致,最后大多还会加上一句“全国都一样”。
银保监会:重点整治4S店捆绑销售保险
《工作方案》鼓励自纠,严查重处,要求各银保监局要强化4S店的主体责任,鼓励兼业代理机构自查自纠,边查边改。2019年9—10月,《工作方案》要求在自查整改基础上,由各银保监局开展监管抽查。检查对象选取务必做到重点突出:一是社会反响强烈,被新闻媒体曝光过的持证4S店必须纳入抽查范围;二是将自查整改不到位,存在漏报瞒报情形的持证4S店必须纳入抽查范围;三是有信访举报线索的持证4S店必须纳入抽查范围。具体检查数量由各局自行确定。
在抽查阶段,要依法严肃查处4S店的违法违规问题,对故意瞒报漏报的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对情节严重和存在重大违规问题的4S店要坚决采取停止业务、吊销业务许可证等处罚措施,将其清除出保险中介市场,推动车险综合改革,彻底规范市场秩序。
此外,《工作方案》还要求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明确各银保监局要切实整合局内监管资源,积极动员财险、消保、非银检查等检查资源,加大对与无证4S店合作保险公司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与不具备代理资质的4S店合作的保险公司,严厉打击保险公司通过其他渠道套取费用向4S店账外支付的行为,对协助保险公司套费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同查同处,形成监管合力、彻底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车险改革。
调查:新车捆绑卖保险仍然存在
“现在新车销售没什么利润,如果不在店里买车险,卖不卖车也就无所谓了。”一位4S店汽车销售坦言。
“不强制在我们店里买车险,但新车价格会有所不同。肯定是在店里买车险更合适一些,所以,基本100%的客户都会选择在店里买车险。”石家庄汽车贸易城一家4S店的销售人员说。
“在我们店里买车险的话,种类是不能选择的,而且前三年都需要在这里买,但新车优惠幅度大,整体算下来费用差不多。”另一家4S店销售人员说。
一方面,对4S店强制卖保险的整治一直在进行。另一方面,新车捆绑卖保险的情况仍然层出不穷。
4S店捆绑销售车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令消费者不满,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媒体曝光4S店捆绑销售的产品中,除保险,还包括金融服务费等。
“一切都是利益的驱使。”一位业内人士说,对4S店和保险公司来说,新车车险都是一块“肥肉”,因为按照规定,新车车险销售费率受限制,承保利润率较高,加上大家愿意给新车上全险的习惯,新车第一年保费较高,提成也相当可观。在汽车销售利润已相当微薄的今天,车险自然是车商赚取更多利润的不二选择。除了保险佣金,保险公司为获得4S店的车险业务,通常也会承诺一定的送修资源,即车辆出险后将其引导至相应4S店进行修理,4S店通过维修可以再赚一笔。
观点
保险机构也需反思
□任国省
对于4S店捆绑销售车险等产品的行为,其实有关部门曾多次发文规范。2017年,商务部曾出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经销商不得对消费者限定汽车配件、用品、金融、保险、救援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也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等。财险行业也努力过,十多年前,交强险制度刚刚实施、车险市场刚兴起时,各省市都建立了“新车共保大厅”,第一次投保车险需到指定地点。这种方式被很多地方认为有市场垄断之嫌,最终不了了之。此后,新车车险逐渐为4S店所把持。
为了留下车险这块肥肉,不少4S店“花式”捆绑销售车险,经常推出买车险购车优惠、买三项主险可获价值千元赠品等活动,但如果不买车险,不仅没有赠品,连购车优惠都非常少甚至无优惠。
商业车险业务是财险公司厮杀最激烈、违规违法操作最易发生的业务领域,吃差价、骗保、违规销售等行为层出不穷。在车险改革、费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保险监管部门对于车险销售行为中存在的各种乱象频频出手监管,整治力度越来越大。今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财险公司发布八项禁令;2月下发《关于近期车险市场监管有关情况的函》,24家机构停业整顿;5月下发《关于继续加大车险市场乱象整治力度的函》,将停业整顿机构数量扩充至32家;7月连续下发《关于加大车险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力度有关事项的函》和《在车险领域开展履职回避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2019年7月1日后的“未按规定报批和使用车险条款、费率”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并向车险利益输送“开刀”。
4S店天然的车险销售场景,导致保险公司很多时候丧失了对于客户资源的掌握。同时,不少险企为追求保费、业务规模,没有很好地遵循规则,而去追逐大型4S店,用高佣金来冲高保费。
现在矛头指向4S店,但保险机构也需要反思。专项整治行动会让越来越多的保险客户对保险产品进行比价,新车市场可能会引发保险行业车险销售的价格战。此外,4S店之所以能够给新车办保险,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提供了一些其他服务。保险机构怎么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需要反思!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才能吸引更多客户到保险公司来买保险,保险公司与4S店之间不对等的博弈地位,才会慢慢回归。保险公司不应只看短期,要思考怎么能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为了抢保费就降低底线,做好客户价值创造,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专项整治也需适度,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有些客户对4S店买保险的便利性还是有需求的,当然,前提是自愿,而且险种和期限可以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