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赔付支出不能满足居民医疗报销需求
□记者任国省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医疗花费达5.8万亿元,政府+医保支付4.1万亿元,自费部分达1.7万亿元。而这1.7万亿元中,健康险赔款约1700亿元,扣除政府业务后仅剩下1200亿元,仅占患者自费部分的7%。
近年来,虽然我国医保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数据显示,从医疗支付比例来看,我国39.7%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支出,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尤其是在进口药品、特殊治疗项目等方面,保障缺口较大。
持续增长的健康险赔付支出为何不能满足居民医疗报销需求?有关人士表示,国内医疗服务受定价限制,价格偏低,实际贵的是药和器械,特别是肿瘤特效药,高价医疗器械,基本不在社保以及商业保险范围内。
而一些健康险产品将“体外或植入的医疗辅助装置或用具”等费用设置在免责条款中。此外一些医疗险也规定,“未经医生处方或非医院药房的药品”不在报销范围内,而实际情况是已上市的54种抗癌特效药,最贵的12种不在社保保障范围内,社保保障范围内的实际也较难买到,并且一些癌症靶向药在医院药房也难买到。
医疗器械包括低值医用耗材、高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四类,其中低值医用耗材如输液器、输血器等,社保、商保都会保,但高值医用耗材如接骨板、人工关节、冠脉支架等,社保、商保多不保。
另外,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等,一般都含在检查费、治疗费中,高价项目一般社保、商保都不保。
业内预估,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5%左右,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依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将接近高收入水平,这段时期是一个国家医疗需求释放迅速、卫生总支出上升较快的时期。加之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我国健康险的潜在需求巨大,因此到2020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比较合理的范围是8000—11000亿元之间。
医保之外,商业健康保险可有效缓解个人医疗费用压力、为受众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健康保障,同时也能够助力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从整个行业看,健康险产品仍有待完善和提升。目前由于我国健康险险种在设计上专业化不够,健康险产品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两类,主要以常见的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为主。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商业健康保险险种有4000多种,但产品之间雷同程度较高。重大疾病定额给付保险的市场份额尤其显著,约占90%,而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以及专业医疗服务保险等的市场占比较小,如护理与失能类保险产品仅占2%左右,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建议险企积极探索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之路,形成与基本医保的有效衔接。如整合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与个人税优健康保险政策,建立统一的减免标准和衔接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投保,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