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要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当今全球局势复杂多变,气候变化、地缘政治、能源危机、宏观经济、公共卫生事件等为经济社会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也对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保险业在加强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更要认清全球局势为保险再保险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一、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周期变化机制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过去三十年的周期变化进行总结回顾,从巨灾与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宏观经济、公共卫生事件四个维度定性分析了全球局势对保险再保险市场的影响机制。
1992年以来,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经历了日益扩大、上升和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发展历程,也呈现出较为突出的周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保险再保险市场周期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供给取决于保险再保险机构承保能力与承保意愿,需求则由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敞口,以及投保(分保)意愿共同决定。巨灾与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宏观经济、公共卫生事件四大因素通过影响承保能力、承保意愿、风险敞口、投保(分保)意愿,最终引发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周期变化。
市场周期变化的长期机制为:当巨灾与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宏观经济、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加剧时,赔付大幅增加,资本市场波动、投资收益下降,供给方承保能力和承保意愿下降,与此同时需求方风险敞口扩大、投保意愿上升。此时市场供不应求,硬市场周期到来,保险再保险费率上涨。反之,当上述风险下降,资产端投资收益良好,负债端赔付低于预期,处于供给方的保险再保险机构倾向于放宽承保纪律,做大保费规模,加大承保能力供给,而需求方投保意愿下降,供大于求,最终导致费率下降,软市场周期到来。
二、全球局势主要因素对保险再保险市场影响量化研究
本研究针对巨灾与气候变化、宏观经济、地缘政治三个因素进行量化建模和实证分析,分别建立了以费率指数、保费收入、再保险资本供给为被解释变量,巨灾与气候变化、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三、国际同业重点风险管控案例研究
为应对上述因素影响,国际先进(再)保险公司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除传统的宏观经济因素外,近年来还将地缘政治风险、气候变化风险两项重点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贯穿至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风险管理全流程,并积极开发利用压力测试、风险仪表盘、风险热力图、ESG评分体系等风险管理工具,构建完整的风险分析框架,不断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保持经营相对稳健,避免因风险敞口过大而对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这对我国保险再保险机构参与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经营能力有较大借鉴意义。
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从政策层面和行业层面分别提出建议:
二是建议保险行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抓住费率上涨的良好时机,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再保险全球化先行军的作用,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共同体机制,将我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在全球分散,为我国海外利益保驾护航。
此外,保险业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国际地缘政治与社会冲突风险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缘政治风险管理与风险减量服务能力,健全系统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通货膨胀及利率管理,提升保险市场周期管理能力,在“走出去”与“引进来”过程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