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存钱向来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老一辈更是有这种意识。他们平时会把剩余的钱积攒起来,然后存到银行里,以防遇到事情拿出来应急。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以来,人们渐渐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为以防万一,许多人开始把钱存进了银行。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到2021年6月,我国存款总额已达233.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居民存款总额为100.89万亿。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存款规模有所增长,也就是说国民的存钱意识还在提高。
人们总认为存钱是直接存到银行就可以了,然而并非如此。因为银行储蓄产品有很多种,就算是存款,同样有很多讲究。然而截止目前,因央行新规出台明令禁止,我国已有四种存款类型被叫停。那么,这四种存款分别是哪些呢?如果已经存了的人怎么办?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类,异地存款被叫停。过去一些区域性银行,通过高息揽存,让外地的客户在该银行开设存款账户,直接把存款打到该银行,而该银行又在外地并没有设立分支机构。而现在异地存款业务被叫停,银行只能吸收本地区域内的储蓄存款,再也不能跨区域吸收其他地区储户的存款。当然,如果该银行在外地设立有分支机构除外。
第二类,互联网存款也被叫停,现在所有金融平台都把存款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当然,如果银行是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手机APP,吸引存款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通过第三方平台开设的入口来高息揽存。因为,如果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来高息揽存,这就意味着可以吸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存款,这样会扰乱国内正常的金融秩序。为了整顿国内存款市场打擦边球的乱象,央行也叫停互联网存款。
第四类,结构性存款也被叫停,现在已经改为结构性理财业务了。其实,结构性存款是指,银行拿出储户存款的一小部分,去投资基金、外汇、黄金等理财产品,如果投资成功了,储户是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但如果投资失败了,储户的收益率很可能减少,甚至降为零,至少本金是可以有保障的。而现在,结构性存款被叫停,该业务由结构性理财产品来承接。这意味着,投资者不再有保本保息,银行不再对其进行刚性兑付。
从今年开始,央行方面要取消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业务、互联网存款,以及异地存款业务。这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其一,靠档计息业务、互联网存款、异地存款业务等,都是银行为了高息揽储,这意味着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其业绩会受到较大影响。更何况,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必然会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上升了,国内经济还如何快速恢复呢?
其二,央行要整治存款市场上的金融秩序,如果只要一家银行高息揽存,各家银行都要上抬存款利息,哪整个存款市场会陷入混乱的揽存争夺之中去。取消部分银行的高息揽存的业务,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存款市场。
其三,这些中小银行向储户开出这么高的利息,他们为了能支付高息,就要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中去,这样储户们的投资风险就会上升了,为了保护储户们的存款安全性,央行也叫停了银行各式各样的高息揽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