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不仅包括普通人的存款,还包括非金融企业存款、非银行机构存款和金融存款。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0.86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7.82万亿元。仅3月份,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4.49万亿元。可以发现,今年一季度居民家庭的人民币存款相当于去年的78.9%,单季度就达到了这么多的存款。
可见,今年居民存款将再创新高。到2021年底,中国家庭存款已达到102.5万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又增加了7.82万亿元。因此,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家庭存款已达到110.32万亿元。按全国14.12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已达7.81万元。如此高的存款额也“显示”了中国居民存款的“热情”。
互联网存款
互联网存款,现在,所有金融平台都已将存款产品下架。当然,银行可以通过官网或手机app吸收存款,但不能通过第三方平台打开的入口以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因为如果中小银行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以更高的利率获得存款,就意味着它们可以吸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存款,这将扰乱正常的国内金融秩序。为了整顿国内存款市场的混乱局面,央行呼吁暂停网上存款。
结构性存款
实际上,结构性存款不是一种存款,而是一种金融产品。然而,如果储户没有深入的了解,往往很容易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存款产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个产品有“存款”这个词。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存款产品。第二,在介绍给储户时,银行工作人员通常承诺购买结构性存款,可以保证本金。
银行之所以敢于做出这种承诺,是因为它们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它们收集大部分收到的资金,定期存款,并将一小部分用于高收益投资,如外汇、石油等。投资中存在风险。如果成功,储户的收入自然会很高。如果投资失败,大量定期存款加利息也可以确保储户本金的安全。这种承诺和操作实际上违反了央行的规定。
靠档计息业务
一般来说存在于大额存单和智能存款当中。如果定期存款需要中途取款,银行只能根据当前利率计算。如果张三在银行存了五年的定期,但三年后,由于急需资金,必须提前付款。如果按照三年期固定利率计算利率,损害程度将降低。央行也因为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予以阻止。
异地存款
换句话说,如果储户想在异地办理存款,而当地没有符合其银行卡要求的银行,他们只能选择在其他银行进行跨行存款,但不允许跨行存款。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想为储户办理业务,而是说如果银行可以办理异地存款业务,那为什么还要分什么银行。
许多储户可能想知道,为什么央行停止了“四种存款”业务。我们认为,上述四类存款业务属于高息揽存,央行停止该行高利率招收存款业务的原因如下:
首先,就像央行的计息业务一样,因为这类业务会缩小银行的息差,影响银行的业绩。同时,央行认为,过高的存款利率不利于当前实体经济的整体复苏。如果降低存款利息,有利于减少实体企业的利息支出。
央行停止了上述四种存款产品。从短期看,储户少了这些高利息的产品可以选择,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央行的新规定不仅有利于存款人资金的安全,也有利于稳定存款市场秩序。它们对需要贷款的实体经济也非常有利。因此,央行呼吁停止这些高息产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