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做会计核算的时候,直接用的是外币,不会存在汇兑损益。银行会有汇兑损益的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银行一般都只用人民币一个币种进行核算。
银行汇兑损益调整及做账歩奏如下:
建账时启用外币核算;
依次点击“基础设置”-“财务”-“外币种类”,输入币符和币名和记账汇率;
填制有关外币核算的凭证;
点击“基础设置”-“财务”-“外币种类”菜单,输入“调整汇率”;
汇兑损失属于财务费用。汇兑损失是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或者年度终了时,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汇兑收益,是指用记账本位币,按照不同的汇率报告相同数量的外币而产生的差额。《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汇兑收益计入财务费用或汇兑损益,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某外币账户的汇兑差额=期末外币余额×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期初记账本位币余额+本期外币增加发生额×折算汇率-本期外币减少发生额×折算汇率]
资产类账户:正数说明是汇兑收益;负数说明是汇兑损失
汇兑收益就是通过汇率中间价计算的金额大于你的账面数产生的差额,汇兑损益就是通过汇率中间价计算的金额少于账面数产生的差额。一般汇兑收益计财务费用借方负数,汇兑损失计财务费用借方正数。
资产类账户:正数→汇兑收益(收的钱多了);负数→汇兑损失
负债类账户:正数→汇兑损失(付的钱多了);负数→汇兑收益
汇兑损失
汇兑损失,指的是企业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季、年)度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向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汇兑差额为负是对外币资产类账户为汇兑损失,对外币负债类来说是汇兑收益。
汇兑收益,是指用记账本位币,按照不同的汇率报告相同数量的外币而产生的差额。简单地说,就是公司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在折算成本币时造成损益。而这部分汇兑差额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影响公司利润。
汇兑收益会计分录:
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实得数字)
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购汇时
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记账凭证的种类:按照用途可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按照填列方式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按照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来划分,通常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符合战略管理思想要求的现代成本计算和管理模式。它既是精确的成本计算系统,也是改进业绩的工具。
留美学者、教授,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常务理事。拥有二十几年财会教学经验。
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1995年开始从事《经济法》考试辅导,1998年开始编著“轻松过关”系列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