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党中央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为确保以上目标的完成,我们应坚持四项原则,以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为主要目标,全面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应坚持的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公平和效率相结合原则。我国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始终坚持公平原则。首先是坚持权利公平,职工均应享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权利。其次是坚持机会公平,对不稳定就业人员创造条件纳入覆盖范围。再次是坚持规则公平,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区内实现“六统一”,即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统一养老金计发办法和统筹项目、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编制和实施基金预算、统一经办业务规程。最后是坚持分配公平,通过实行社会统筹制度确保统筹部分分配公平正义,合法、合理分配统筹资金,力求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方法公平、科学。

在建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应结合效率原则。养老保险制度既要体现社会公平,又要体现个体之间的差别,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要强调养老保险对于促进效率的作用。使养老金水平与缴费标准挂钩,重点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在缴费端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制度,将职工个人缴费及权益显现化。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个人账户存储额会多于少缴费、短缴费人员,以此激励职工足额缴费、监督单位按时缴费。另一方面,在领取待遇端,以个人账户存储额作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基础,以缴费基数作为计算缴费指数,以及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等制度设计,也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机制的具体体现。

二是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要求参保人员只有履行规定的义务,才能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参保人员的义务主要包括: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依法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等。参保人员的权利包括: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权利。当缴费个人依法履行了缴费义务且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时,其退休后可以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待遇。参保人员还享受知情权、监督举报权,以及申请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除此之外,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还体现在待遇水平与缴费的强关联上,即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设计,使得多缴费、长缴费的参保人员能领取相对较高的养老金。

总的来说,精算平衡必须要参考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水平、投资收益率、期望寿命、人口增长率、老龄化速度,定期调整缴费率、给付率、最低的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并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实现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可持续的代际平衡。

二、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的形势

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征缴收入26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511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8580亿元。截至2016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79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6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782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0103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607万人和962万人。总体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参保在职和退休人数仍处于增长状态,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1.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基金储备要未雨绸缪。根据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6.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8%。基于现有人口结构,并适当考虑二胎政策,我们预测到2050年左右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3,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4,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将成为深度老龄化国家,老龄化趋势比想象中的更加严峻。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方式主要通过现收现付制的代际供养和个人账户积累制的代内供养等方式实现,通过对在职人员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录缴费权益,将其中相当一部分以基础养老金形式发放给退休人员,并积累一部分(譬如:统筹基金结余、部分做实个人账户基金以及财政补助资金等)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或代为投资运营的形式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储备基金,而到本世纪中叶,在深度老龄化程度下,通过现收现付制,按照现有费率和待遇水平,无法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的平衡,这时就需要动用储备基金,而储备基金是否充足,是否能满足更长发展周期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面对新形势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经济增速处于换档期,基金收支应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了中高速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有着明显的结构性调整。过去的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规模发展以及低环保成本等畸形市场环境已成为过去式,产业政策下的工业化发展、全球大繁荣带来的需求等积极因素逐步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间协调发展等基于生产效率和人力质量的提升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引擎。经济结构性的调整引起增速放慢,与经济增速紧密相连并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参保和缴费人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缴费工资增长率、基金征缴率、累计缴费年限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基金的征收情况,如何在经济增速处于换档期的情况下做好基金征收和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

3.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需防范部分地区基金风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8693亿元,比上年增加2079亿元,增长7.8%;比2011年增加13208亿元,年平均增长13.1%。基金总支出25865亿元,比上年增加2724亿元,增长11.8%;比2011年增加14439亿元,年平均增长17.8%。累计结余36970亿元,比上年增加2855亿元,增长8.4%;比2011年增加18362亿元,年平均增长14.7%。基金收入增速即低于6年平均增速5.3%,也低于基金支出增速4.0%,基金收入增幅明显放缓,基金收支差距拉大,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从区域分布看,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当期收不抵支的有7个省份,这些省份对应的基金支撑能力也弱。由此可见,部分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应重点防范其出现基金风险。

三、完善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针对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形势,建议按照四项原则和《决定》制定的发展方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制度:

一是依据保障基本生活原则,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依据基金运行情况阶段性动态调整费率、结合延迟退休政策调整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合理确定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定积极投资战略努力提高基金收益;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债及准备金的评估工作。

三是按照精算平衡原则,实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通过基金调剂方式均衡基金收支情况,防范基金风险。加快评估全国及各省基金收支情况,依据各地结余及缺口,合理调动基金,加强基金预警,未雨绸缪,开展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合理划分基本养老保险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建立有效的多级财政补贴投入机制,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隐性负债,确保基金可持续。

四是坚持精算平衡原则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强化制度保险属性。根据人口结构、制度内供养比、缴费费率、缴费水平、财力投入、投资收益等因素的预期,合理设计退休待遇水平。并根据预期寿命和利率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坚持公平和效率相结合,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依靠建立制度调动参保人的积极性,强化单位和个人责任,建立在合理的政府投入下实现精算平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作者:河南省社会保障局精算处副处长;北京市通州区卫生计生委党工委书记)

THE END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docPAGE PAGE 36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篇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 第二章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 我们分别介绍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借鉴前苏联的经济运行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配套,...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02/103850574.shtm
2.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和制度的完善工商管理论文范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借鉴国外的一些经过实践而逐渐成熟的经验,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 现状 完善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https://bbs.pinggu.org/jg/lunwen_gongshangguanlilunwen_71247_2.html
3.养老专题之我国社保体系介绍(43页).ppt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沿革 传统体制 1951-1966 1969-1984 特征 国家保障 企业保障 内容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正式的保险制度。 1955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1958年《工人职员退休暂行办法》,延续了这一制度,扩大了养老保障的覆盖面。 http://www.qzrbx.com/vip/125326.shtml
1.中国养老保险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什么新规定政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 经济 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https://www.cpic.com.cn/baike/997.html
2.基本养老保险制度4、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城镇企业的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养老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又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通常意义上的养老保险主要是指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 https://www.ruiwen.com/zhidu/5810995.html
3.你知道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大致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吗养老保险养老金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首先,改革开放前,我国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当期收缴的养老保险费完全用于当期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发放,企业完全负担员工的养老费用。 在此期间职工的工资由国家制定,企业的利润也全部上缴,资源实行统筹分配,因此基于企业负担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实并未对企业产生任何影响。其次,始...https://3g.163.com/dy/article/GOLN25LN0552NGAS.html
4.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效率,但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篇2:浅析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文中探讨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建议与对策,促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由...https://www.105188.com/fanwendaquan/17326604321685532.html
5.浅析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期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定位于辅助性地位,担当着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角色。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人,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类似西方职业养老金计划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也应担当重要角色,而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性地位。这可从养老金工资替代率...https://www.fwsir.com/jj/html/jj_20061122201049_1713.html
6.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分为两大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这两种制度被公众舆论普遍称为“双轨制”养老金制度。自1992年起至今,我国实行的是“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歧视性退休制度:即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 https://m.shenlanbao.com/he/4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