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的概念: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按形态和用途划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它是企业中最活跃的资金,流动性强,是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毕竟整个现金流量表的结果就是货币资金的变动额。这里引出一个勾稽关系:现金流量表负责展示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科目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化过程。
企业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很重要,因为所有企业出现问题一定是货币资金(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很多企业不是因为亏损而倒闭,反而是供血不足,资金端断裂而倒闭。
货币资金造假的公式原理。一个企业想要舞弊,例如收入造假,虚减成本,最终体现在利润表上会有未分配利润。根据勾稽关系,未分配利润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R|E。权益端增加,为了配平,不太可能减少负债,增加资产是好的办法。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如果增加存货或者应收账款容易被查出来,所以货币资金就是被调整的重灾区。
随着支付方式的发展,库存现金一定是占比很小的。一般企业在保险柜里会放3-5天的零星开支。
一般情况,企业主要通过转账进行资金周转,即使是餐饮行业,库存现金余额也不会很高,银行存款是货币资金的主要形态。
优秀的企业货币资金会很充裕,那么货币资金越大越好吗?
如果制造企业堆积了大量的货币资金,可能就要打个疑问。为什么不分红呢,分什么不能扩大再生产呢?资金运用能力低下的企业,在估值分析中是要减分的。
我分析货币资金的方法:
1.银行存款有没有受限资金。
2.是否存在隐藏的货币资金,也就是理财产品
这种操作不是通过短期借款,因为短期借款大多核算银行借款,银行一般不会参与,大多是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往往比较隐蔽。所以财报中其他类的科目应该很小才对,如果暴增要引起投资者注意。
例如国民技术,截止2018年6月30日,账面货币资金4.22亿元,受限资金只有0.27亿元,看着很富有。然而其他应付款高达11.75亿元,关联方拆借和非金融机构借款分别为2.75亿元和1.55亿元,扣除这项非正常款项,其实公司已经没钱了
最后聊一聊货币资金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存贷双高。
存贷双高是指企业的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都很高。尤其是长期的存贷双高,这时候企业就有可能是财务造假。因为在财务管理者眼中,企业的借贷都是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的,在企业有大量现金时,何必去借贷呢?企业借贷金额那么高,现金为什么不还贷呢?
需要注意的是存贷双高不一定是造假!
1.集团化的企业,由于不同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报表不同,自然存在些子公司存款多,另一些子公司贷款多,那么合并报表里自然会出现双高的局面。
这三家企业都是做供应链管理的,对资金的渴求非常大,资产负债表的典型特点是双高,利润表的典型特点就是毛利率特别低,财务费用比较大,现金流量表的特点是快速发展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很难为正,属于在刀尖上舞蹈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垫款+手续费。
3.存贷双高的公司可能是国企,尤其处于传统行业
优质国企现金流创造能力本身就不错,同时银行业喜欢给这些企业借款,那么很容易出现存贷双高的现象。有些优质国企,银行及要拉他的存款,银行也要求他支持一下金融经济,贷一些钱。
关于存贷双高我们可以结合利润表利用资金测算,看出货币资金的端倪。例如利息倒挂----货币资金很多利息收入很少,长期借款不多利息支出很多。
计算公式如下:
存款收益=利息收入/平均货币资金
融资成本=利息支出/平均借款余额
比较上市公司货币资金收益率与七天通知存款利率,可以简单判断企业货币资金真实水平,或者用常识判断即可。
出现利息倒挂有可能货币资金没有一直待在账上,因为计息是按照实际天数计算的。也有可能货币资金本身就在造假,所以利率奇低无比。
总结:
货币资金比短期负债小很多就不用谈了,以下是基于货币资金充裕,可能遇到的问题。
(1)货币资金多,买了很多理财产品,不一定是好事情。要看资金利用率,也就是结合利润表的利息收入,如果明显低于活期利率,怀疑账上资金的真实性。
(2)“存贷双高”---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都很高。(有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要看货币资金里面的具体结构,受限制的货币资金的占比。
(4)货币资金充裕,却借了很多的短期借款。资金在审计完成之后,警惕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