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Replica线正式成为1号线的一部分;它也同时被纳入10号线,但最终变成了4号线和14号线的一部分(转化日期未知)1994:艾滋慈善T恤在1994秋冬秀首次登场,至今还在生产
1997,五月:目前还在使用的0-23的数字标签正式启用,在这之前品牌使用的一直都是空白标签1997,十月:6号线发布,是品牌的副线.1997-2003:1997年四月,MartinMargiela被爱马仕任命为品牌女装创意总监,1998年秋冬是他的第一场秀
1998,三月:22号线成立,当时仅做女鞋
1998,十月:10号线成立,男装主线,发布于SS1999
1998,十月:13号线成立,用于发布摆件或出版物1999,四月:15号线成立,该线是与法国的邮购公司3Suisses合作的线路,非常短命的一条线2002,七月:MMM/NeufSAS将大部分股权卖给了现在的母公司OTB2003,十月:4号线,女装经典款线,于SS2004首次亮相
2004,六月:6号线重新命名为现在的MM6
2004,七月:14号线发布,男装经典款线,于SS2005首次亮相2005,一月:11号线发布,配饰线,不分男女
2005,一月:22号线在FW2005正式开始将男女鞋款都归类于此,在这之前有部分鞋款是直接被分类到1号或者10号线内的2006,一月:MMM品牌正式被列入法国高级订制时装协会的会员
2006,五月:MMM在SS2006秀中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高定系列,0号线(Artisanal)就此诞生
2007,十月:8号线发布,为眼镜专用线,首次出现于SS20082008:品牌的20周年纪念,同一年品牌启用了全新的数字标(重新定义一些数字的分类方法,样子并没有变更)2008:男装的裁缝(Sartorial)系列被当作14号线的胶囊系列发布,首次出现于FW20082008,三月:1号线的秀款(Défilé)被分离出来,并且赋予了不一样的标签(空白签)2008,七月:12号线发布,为高级珠宝专用线
2009,十月三日:RenzoRosso指出MartinMargiela“已经离开很久了”
2009,十二月九日:MMM官方确认MartinMargiela已经离开品牌,当时的设计团队表示宁愿自己接手品牌设计也不想要找一个新的设计师2010,一月:3号线发布,香氛线路,第一款发布的产品是名叫“Untitled(无题)”的中性香水
2010,十月:线上购物平台开启2012,六月十二日:H&MxMMM的合作被确认2012,十一月十九日:H&MxMMM合作款正式发售
2014,十月:品牌宣布JohnGalliano将会接手创意总监一职
2015,一月:JohnGalliano发布了第一场时装秀,与此同时品牌的名称发生了变化,MaisonMartinMargiela中的Martin被去除,最后变成MaisonMargiela,至此MMM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2017,六月: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标志鞋款Tabi诞生30周年,JohnGalliano正式推出男款Tabi
2018,九月二十六日:品牌正式合并男女时装秀,并以Co-ed(男女共存)的概念来替代传统时装秀
2020,一月:MaisonMargielaxReebok合作首次亮相于SS2020高定秀
2006年一月,MMM成为法国高级订制时装协会的会员后在同年5月发布了第一个高定系列,Artisanal线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诞生的(这一部分比较混乱,可以理解为早期Artisanal主要是一种制作精神,并没有数字定义,而品牌开始做成衣之后就需要将再创作的产品跟成衣分开来,也是让每个线路定义更明确的一种做法,不需要纠结太多,从0-10变成只圈0、从女装artisanal变成男女装artisanal这一角度去想的话就很好理解了)
“Défilé”系列:意为秀场(这里可以直接将改词理解为秀款,因为是用来区分常规款的),2008年三月创立,由于原文的解释非常混乱,因此这边做个非常简单的解释,2008年之后为了区分女装的秀款和常规款,会给秀款的单品一个最传统的空白标签以做区分,也算是致敬1989年的女装秀(但是因为之后JohnGalliano合并了男女装时装秀因此现在这个白标签也不一定是出现在女装上面)
1:女装主线,创立于1988年,在这个系列中,MartinMargiela表达了对概念、设计和工艺、创意和前卫的热爱。
与此同时,它也是第一个以商业形式发布的系列,在2008年之前1号线的系列都是用纯白标签,直到2008年3月发布的新标准(参考上面0号线对Défilé系列的解读)
3:与欧莱雅合作的香氛产品线,2008年三月宣布并于2010年一月正式发布
4:女装经典款线首次登场于2003年十月发布的SS2004
6/MM6:女装副线,衣服、配饰、鞋款均有涉猎创立于1997年十月并于2004年六月更名为MM6
8:眼镜系列首次登场于2007年发布的SS2008
10:男装主线,与1号线同概念的产品首次登场于1998年十月的SS1999
11:男女配饰系列包包、皮带、小皮具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珠宝,2005年一月创立
12:高级珠宝系列,与珠宝公司德米亚妮(Damiani)的合作线,创立于2008年七月,(已经不再生产)
13:摆件以及出版物1998年十月创立
14:男装经典款,对标4号线首次登场于2004年七月的SS2005
15:邮购专属线1999年4月创立,是与3Suisses合作的线路,可以通过它们发售的目录购买(仅限法国和比荷卢联盟(已经不再生产)
22:鞋款线,在没有22号线的时候品牌会有一小批季节性的男女装鞋款,分别归属于1和10号线,但是从FW2005开始年开始不论男女鞋款,都直接归类到此,女鞋从1998年单独归类而男鞋则是从2005年一月
Sartorial裁缝系列:14号线的胶囊系列,在夹克口袋的衬里中饰有金色的MaisonMartinMargielaLogo刺绣于FW2008首次登场
AIDS艾滋T恤:这一系列旨在为法国慈善机构AIDES筹集资金……每季面料和字体的颜色都会发生变化,每一件上面都印着相同的文本:“ThereismoreactiontobedonetofightAIDSthantowearthisT-shirtbutit’sagoodstart.(抗击艾滋病有更多的做法,而不是穿着这件T恤,但至少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首次登场于FW1994
此外,他与安特卫普六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安特卫普六子是一个由六名比利时设计师组成的小组,他们于1980年代初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他们分别是DriesvanNoten、AnnDemeulemeester、WalterVanBeirendonck、DirkVanSaene、DirkBikkembergs、andMarinaYee,在1988年,六人联合起来,租了一辆大卡车,并在伦敦时装周举行了一次临时的时装发布会(即便是安特卫普六子也并不是开局就一帆风顺的,WalterVanBeirendonck的官方网站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发生在1987年5月),然而,Martin比六人提前毕业,没有参加1988年的时装秀,很多人会误把Martin归类到安特卫普六子之一但其实他并不是初始成员,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表明他与这六位设计师没有太大的关联,相反,之所以会联想到Martin也是由于如此多的比利时设计师同时出现在时尚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安特卫普在全球范围的时尚身份(因为Martin也是比利时人)。
以安特卫普六子为中心的MoMu秀被命名为“6+安特卫普时尚”(有一本同名书,是琳达洛帕写得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其中的+号表示有许多人都参与进了这一场发扬比利时设计的运动中,特别是Martin,因为他常常被人挂钩上安特卫普六子之名,这也让安特卫普六子和Martin的地位无法被超越,使得后面的学生时常被笼罩在他们的阴影中,比如在1993年的时装系学生评估中(可以理解为安特卫普学院的毕业典礼吧),陪审团正考虑是否要赐予一名学生最高荣誉,而当年的陪审团JeanPaulGaultier心里想的是:“如此高等的荣誉到底是什么?....Martin不曾拥有过,DVN也没有过,Ann也没有过,他应该拥有这些人都不曾拥有过的东西吗?”,最后没有任何一位学生被赐予最高荣誉。
从1984年至1987年,Martin担任起了Gaultier的设计助理。Gaultier最初拒绝了Martin,回想起他对Margiela说:“我想我告诉过你我有多么欣赏你的作品,但我一直都是自己独自做设计的,因此我不需要你的才能来做我的助理,你没有必要学习你已经掌握的东西,你完全拥有成为第一名的资格,你可以去巴黎办一个时装秀!”
MaisonMartinMargiela(MMM)由比利时设计师MartinMargiela和比利时零售商JennyMeirens共同
创立于1988年,Meirens长期以来一直在支持着比利时时装公司,1982年,她在布鲁塞尔的商店里为年轻设计师举办了一次发布会,在她忙着为YohjiYamamoto(山本耀司)和COMMEdesGARONS(川久保玲的服装品牌)策划服装秀的时候Martin遇见并结识了Meirens
起初,MMM只发布女装成衣系列,其首场时装秀发布于1989年巴黎春夏时装周期间,而Martin也很快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在1989年,他也是第一位得到ANDAM(法国国家时尚艺术发展协会)的奖项的人
1997年至2003年期间,Martin除了做自己品牌的设计以外,也同时担任了爱马仕的创意总监(非常巧合的是,JeanPaulGaultier在2003年接任了他的位置)而在1998年十月的时候,他发布了品牌的首个男装秀(SS1999)
2002年,品牌的绝大多数股份被意大利公司OTB的持股人RenzoRosso收购,他也是时装品牌Diesel的创始人
2006年一月,MMM正式成为法国高级订制时装协会的会员,并在2006年五月发布了第一场以Artisanal线发布的高定秀,一直延续至今
本小节承接上部分2002年收购之后的内容
Rosso先生和Pungetti先生纷纷发表言论支持这些看法,Rosso在2004年说:“在我们在一起度过的两年中我们已经清除了出现的状况,公司的状况不佳,它太像一家人那样经营,但现在它已经变得有规划了…“此外,OTB还进行了“意大利物流和生产的整合,招募了由9名设计师组成的团队来协助Margiela以及新的销售和营销人员”,并聘请GiovanniPungetti担任MMM的首席执行官。Pungetti回忆说,在进行这些更改之前,MMM是“停滞不前且无利可图的”
Rosso先生和Pungetti先生对于MMM的商业目标非常开放。2004年,罗索先生对《WWD》表示,他希望在三年内将销售额从3000万欧元增加到6000万欧元,并且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上述改变之外,他还将在纽约市和米兰开设商店,可能会寻求香水,太阳镜,皮革制品和鞋子,并试图向VIP出售更多产品。他表示,MMM经历的所有变化都标志着该品牌的“新起点”,而他不想“摧毁品牌的核心,以及各位的激情”他们必须通过分析,去更了解这个品牌。
2011年,Pungetti对《BoF》说:“我记得和团队和Martin有过一次谈话,我说,“听着,伙计们,你们做的事情很赞,但没人看到,所以让我们试着展示一下你们能做什么。”当时,他们都不想太显眼,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变得越高调,就越没有逼格。对我来说,这是当时公司的一个关键错误,认为只有变得高冷又透明才能成功,这并不对
2002,七月:MMM/NeufSAS将大部分股权卖给了现在的母公司OTB2003,十月:4号线,女装经典款线,于SS2004首次亮相
2007,十月:8号线发布,为眼镜专用线,首次出现于SS20082008:品牌的20周年纪念,同一年品牌启用了全新的数字标(重新定义一些数字的分类方法,样子并没有变更)2008:男装的裁缝(Sartorial)系列被当作14号线的胶囊系列发布,首次出现于FW2008
2008:为IntersectionMagazine制作定制汽车护盖的六位设计师之一(2008年初具体日期不详)2008,三月:1号线的秀款(Défilé)被分离出来,并且赋予了不一样的标签(空白签)
2008,七月:12号线发布,为高级珠宝专用线
2009,四月:家庭线(HomeLine)正式发布,包括墙纸、书架、台灯和地毯在内,这是一条与13号线完全分开的产品线,甚至都没有给数字
2008年ElleDecoration重新为法国巴黎的CitedeL’Architecture(建筑与遗产之城)的套房做设计,而随后他们的重设计被认为是从HomeLine获得的灵感,Elle邀请设计师重新设计这间套房,这间套房曾是JacquesCarlu的公寓,他是设计夏乐宫的建筑师
之后还参与了雷索斯德考达里酒店(LesSourcesdesCaudalie)重设计,于2009年十二月中旬开放
2011年七月参与了香榭丽舍大道公寓(LaMaisonChampsElysées)的重设计,包括套房、餐厅、酒吧甚至是收银台(这个比较知名了)
2009,十一月:MMM在Yoox上售卖Artisanal线的作品
2009,十二月九日:MMM官方确认MartinMargiela已经离开品牌,当时的设计团队表示宁愿自己接手品牌设计也不想要找一个新的设计师
2011,八月:MM6xOpeningCeremony的合作款(属于MM6的第一个合作联名)
2012,五月:3号线增加了第二个售卖的香水系列,并命名为“Replica”,起初只有三个香味(现在有很多了),香水的香味设计上也保留于Replica成衣一样的概念,即保留住某一个特定时刻特定环境的味道
2012,六月十二日:H&MxMMM的合作被确认
2012,十一月十九日:H&MxMMM合作款正式发售
2020:MM6xTheNorthFace合作(MM6的第二个联名系列)
Pungetti在2011年谈到MartinMargiela的退出时回覆了Rosso的话:“Martin的离开是渐进式的,并不是一下子突然发生的,他在委派方面非常出色。在我进入公司时,他还为爱马仕设计。他每周在爱马仕工作三天,一下子就是五年,与爱马仕签约后,他的态度没有改变,他在公司的表现不是很好,但非常善于委派,让员工在他的愿景下成长。”
2009年10月3日,Rosso先生毫不客气地宣布MartinMargiela的离开,他说:“Martin很久没来了……他在这里,但不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全新的设计团队。我们专注于年轻、求实的能源走向未来;这将会是2015年的MMM”
2009年12月8日,Pungetti正式确认MartinMargiela的离开,并表示设计团队将接任而不是任命另一位首席设计师,但不久之后,Pungetti便澄清说,与Martin一起工作了20年的右手,如今已领导该团队
WWD报道说,消息人士称,当时Martin已经将创意精力投入到绘画中,并希望摆脱时装业。(事实证明最后他真的是这样做的)
MartinMargiela自离开以来一直选择保持匿名(直到2020年年底)
这座时装屋最能概括出设计师匿名的哲学基础:“我们试图让人们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MMM的作品可以独立于设计师的外貌而存在,我们的作品仅仅是一个穿着我们想要创造的东西的命题,以展示我们在特定时刻看待事物的方式。”
因此,MartinMargiela决定不在公众视野中露面。他希望聚光灯不在他身上,而是在真正重要的东西上——衣服,哲学,时装屋,团队…………所以他决定走开,让衣服和时装屋为他代言,为他所热爱的工作,为他对团队的尊重。
匿名,正如官方术语所定义的那样,是对无处不在的明星效应的一种反应,一种让想法说话的愿望,产品就是一切的中心。
对我们来说,设计师的长相与这个工作几乎没有关系。我们更希望人们通过自己的品味和个人风格对一件衣服做出反应,而不是通过他们对被媒体翻译和炒作的个人和群体的印象。与演员或歌手不同,我们不需要任何身体形式来表达我们的作品。
如上所述,“团队”的概念,自MMM成立以来一直是其一部分。对“设计师”的采访总是使用“we”和“us”等集体术语;从来不说“我(i)”,这富裕了时装屋员工非同寻常的集体感、归属感以及认同感,即便是Martin不在的时候,他也仍然是这栋时装屋的一部分,哪怕他不再说话
对于民主,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事情,只要是MMM的员工都会穿白色外套——要么是模特在试衣间隙穿的长款,要么是商店销售助理穿的短款,公司表示,这是属于马吉拉家族的一个象征,是对等级制度的拒绝,是对昔日高级时装工作室的致敬。
在另一次采访中详细阐述了,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但是每个人在团队中也都有发言权……这就是Martin从未公开露面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都知道,只要他愿意,聚光灯就会打在他身上,正是因为他没有出现在聚光灯下,传达的信息才会不同:工作就是协作一个团队,而不仅仅是一个人。
尽管其秀场系列有许多独特的压倒一切的主题,但从哲学上讲,该公司认为,穿着者定义了其设计的含义,在一次采访中,时装屋的工作人员被问到他们认为设计与艺术,性别和公司的扩张有关意味着什么。每次回应是,我们的时装屋没有为其工作提供任何的“解释”
民主设计的概念也延伸到了消费者。“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一直特别注意为尽可能多的女性和男性设计,我们很幸运,有这么多不同年龄、体型、社会角色和背景的人在追随我们的作品!
《纽约时报》在其专门献给这位设计师的页面上突出地展示了一张Martin的照片。网上还有一张后台照片,一个长相极其相似的男人穿着一件伊基·波普(IggyPop)T恤;同样款式的T恤在1990/1的t台上亮相。1992年T台结尾的纪录片片段显示,Martin和一群人(大概是设计团队)在T台上庆祝。在1994年的春夏时装秀上,Martin穿着一件白色的实验服站在T台上,向模特们摇了摇铃,作为一种“巴甫洛夫”信号。最终,他不再出现在T台上——或者干脆消失
自从MartinMargiela退休后,马吉拉设计团队中没有人站出来为团队做发声,也没有人以官方身份拍照,有一位名叫Blazy的人声称自己是团队中负责高定线的设计师,尽管他的照片存在,但不清楚是否有来自他在MMM的经历。
道,Gaultier怀疑他在电视节目《Eurotrash》中担任主持人的角色给他(JPG)带来了麻烦,这位作家在2008年再次指出,Gaultier告诉媒体,他在1997年没有获得Dior的职位,就是因为他在《Eurotrash》中扮演的那个穿苏格兰裙和布列顿T恤的主持人不够高级。(因为各种媒介的资料都是可以留存的,过往历史很有可能对人造成负面影响,就像某些名人黑历史被扒一样的尴尬)
品牌将SusannahFrankel形容为“关于品牌历史和其在时尚中担任的角色的最权威声音之一”,他说:“驱动这个品牌的最重要的想法也许就是其反营销立场。”但是,这种说法过于简化。Margiela的爱好者更乐意用通俗的方法来描述,一家非公司性的反品牌化大佬……但它的市场营销实际上是从头到尾打上烙印的,从他粉刷墙壁和商店的二手家具到他的工作人员的实验外套和白色的帆布购物袋,一直到他的印刷机所用的棉质信封被缝合起来,无形,但有力。
从一开始,这种无形的感觉就融入了该品牌的DNA中。马吉拉的得力助手PatrickScallon曾将Martin的营销策略描述为“缺席等于在场”和“非个人崇拜”,表明这是品牌标识的核心部分。“90年代中期,随着这个品牌的成功,MartinMargiela完全退出了公众视野。
白色对于MMM来说是匿名的,因为从概念上来说,它可以被视为未定义的。这座时装屋说,白色是中性的,黑色的二元对立,或者是一块空白的画布,白色是一种选择的证据,一种表达的选择,无论是我们的选择,还是那些选择穿我们建议的衣服的人的选择。时装屋也使用了白色来连接到民主设计的概念。如上所述,所有MMM的设计团队和销售助理都穿着白色外套,因此白色被视为“属于Margiela家族的象征,是对等级制度的拒绝,是对过去高级定制时装工作室的致敬。白色也通过(又一个)矛盾将消费者与品牌联系起来。白色永远不是一张空白的画布。通常在公共场合穿着时,白色服装的明亮、响亮的中立性,就像时装屋选择在媒体面前保持匿名一样具有宣示性。而且,正如我们自己所指出的,它是一种将人们与品牌联系起来的方式。
自MMM成立以来,白色一直是MMM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个工作室,墙壁和家具被涂成白色或
覆盖着白色棉花。这有双重目的,主要是源于Jenny和Martin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从各地收集家具,从街上,从跳蚤市场,从世界各地的商店,该时装屋的一位员工说:“他们没钱,而且都是不同风格的,所以为了让它看起来连贯,都刷成了白色。”
这四针白线只出现在无衬里的衣服上。它们的设计是为了现实而理想地给那些第一次面对服装的人提供选择,让他们对衣服的形体和内在的能量做出反应,而不仅仅是通过标签表达的“品牌”的概念。
该标签最初只是一个纯白色的,未标记的矩形棉布,从外面可以看到该矩形在脖子上的颈背处被四个白色的针脚固定在每个角落,而标签的正面则有品牌的数字标和一个圆圈(指示该服装属于哪条线)于1997年5月推出(目前秀款仍使用白色标签,具体可以参考上文)
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徽标是衣服背面的四个针脚上带有白色标签,实际上具有相反的目的:我们原本是期望顾客要剪掉的,这样衣服才能没有标签和徽标
从90年代到00年代早期,对Martin的设计最常见的一般描述是“解构主义”。这个词最初描述的是20世纪中期由法国哲学家JacquesDerrida发起的一场文学分析运动——这是对古板的文学分析的一种反对,认为任何作品都不可能基于语言和用法的复杂性而具有固定的意义。
为了保持匿名和拒绝定义其设计的主题,时装屋从未将自己描述为“解构主义者”,Martin自己拒绝这个绰号,然而,这主要是语义上的。
衣服的尊重就像法医对待尸体一样。Martin确实喜欢,他说:“我对整个时尚文化都很感兴趣,但我对利用历史上的某一刻并复制它不感兴趣。”
被允许进入Martin的工作室的记者注意到,他也对自己的历史感兴趣,他有一个档案室,一个装满衣服的嵌板橱柜,第一季的断袖,中世纪袖口上的每个纽扣都很独特,现在这是他的标志性外套,整齐的褶皱袖子被固定在肩膀上。
1993年10月,玛吉拉的T台秀回顾了他整个职业生涯直到那时的作品,衣服染成灰色,模特脖子上印着对应的季节,那是Replica
时装屋对回收(Recycling)这一词汇的定义是:“希望赋予一件衣服第二次生命,用新旧配件来更新它,重建它,与以前的联系彻底断绝”,“Replica”就是对不同时代风格的精确复制。
他说:“我喜欢收集旧衣服并赋予他们第二次新生,对于一件衣服而言,当它们躺在那里时,它就已经死了。”
每一件服装都是在巴黎的工作室里完全手工重新制作的,这种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每一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自然会限制服装的生产数量。制作每一件服装所用材料的个体性确保了每一件都像制作它的材料一样独特。
根据制作服装或配饰的材料不同,可以是缝制的、压花的或印花的。“Artisanal”的作品现在被展示为高级时装系列,用的是0号线标签
一些时装秀还提到了创作过程,例如AW1997-98,该系列由服装和物品组成,这些服装和物品追溯了服装生产的各个阶段。
欺骗眼睛的游戏、材料或形状,在服装方面的运用就像是一种像宽松的针织衫图案的柔软织物,一种模仿裸体的肉色紧身衣等等…至于配件,一捆美元用橡皮筋捆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钱包等等…在建筑领域,真实大小的黑白照片,覆盖在MMM商店的墙壁、地板或天花板上,等等…
错视画是MMM服装和配饰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特点,在整个产品线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
Style.com将Martin的消费者描述为“追随者(acolytes)”
LucianJames,AgendaInc.的奢侈品牌战略家,将该品牌称为信徒崇拜,并根据崇拜原则为MMM撰写了一份简短的营销计划。这个品牌获得了非同寻常的荣誉,被收录在《快乐的受害者》一书中,这本书记录了那些完全痴迷于一个时尚品牌的人。
Martin退休后,一位收藏家收藏了大约1000件MMM的藏品准备出售,Martin的追随者可能会发现任何东西都有吸引力。
品牌虽是奢侈品,但只有懂的人的人才能看懂。
天才般的概念,在执行上一丝不苟,在表现上不做作,虽平淡无奇,但绝不无聊,备受推崇。
当下经常成为谈话的主题,但很少被理解。
通过众多矛盾和坚决(品牌化)匿名化,该品牌可以被追随者自己定义。
Martin的拥趸通常憎恶设计师品牌标签,或者因为衣服而需要归属,又或者其他任何原因,但他们仍然觉得Martin的衣服是他们身份的一部分。
品牌的“回收利用”倾向使他们置于超现实主义者、达达主义者和垃圾艺术家的悠久艺术传统之中,但最后,同样重要的是——因为他是如此的客观,不带任何情感色彩,所以他的衣服对你来说会变得更加私人化
MMM已经参与了数十场甚至数百场博物馆展览,在安特卫普现代博物馆举行的MMM20周年纪念展览上,Martin告诉策展人KaatDebo:“你就是策展人。把你的想法告诉我。”时装屋一再坚持他们的作品不是艺术,这与拒绝定义他们的作品的概念完全吻合。
至少从1999年开始,品牌就一直在阐明为什么他们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是艺术:它是时装秀体系决定的一种工艺。在与MalcolmMcLaren的一系列书信中,品牌表示:“与许多创造性想法一样,重要或定义其‘艺术性’的不一定是原创性,而是表达的方式和纯度。”
时尚,作为一种生意,似乎把自己排除在这种艺术的定义之外。
我们宁愿不去解释我们的工作,而把它留给那些能更好地将我们的工作置于整体背景下的人。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与艺术世界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时尚是一种工艺,一种技术诀窍,而不是一种艺术。每一个世界都通过不同的媒介和过程,通过创造力共享一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