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9日讯201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提出了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保障农民利益新模式。作为金融支农惠农的“保险+期货”也被正式写入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年我省承保了我国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以来承保面积最大、保障数量最多、单项目赔付额最高的大豆品种项目;2021年全省首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期货”保单落地。在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保险+期货”为龙江农业现代化撑起了“保护伞”。
“保险+期货”剑指保量保价双保障
“‘保险+期货’模式是指农户与保险公司约定农产品交易价格或种植收入,保险公司通过购买看跌期权对冲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当价格或收入低于约定值时,保险公司向农户启动理赔,但会从期货市场获得收益。‘保险+期货’模式从传统农业保险保障自然灾害风险,逐渐向保产量、保价格双保障推进,保护农民规避农作物价格波动衍生风险,有效避免了‘谷贱伤农’。”横华农业总经理代博超向记者介绍道。
在黑龙江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看来,发展“保险+期货”模式首先是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市场价格波动不满足可保风险的背景下,采取市场化手段,将保险功能与期货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对接,可以有效补偿农民因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其次,推广“保险+期货”模式是促进我省农民增收的有效支撑。传统作物成本保险以产量为依托,保障农作物自然灾害风险,“保险+期货”模式向保产量、保价格双保障推进,尤其是“收入保险”责任范围更宽、保障程度更高、险种优势更为突出。在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利用金融工具保障农民预期收入,对于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可以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第三,推动“保险+期货”模式是金融服务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省部分“保险+期货”试点不断整合服务资源,引入了商业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收购企业、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机构,不断拓宽服务深度与广度,推出“保险+期货+信贷”“保险+期货+农产品收购”“保险+期货+信贷+现代农技”等多种模式,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内涵价值,对完整农业产业链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明波告诉记者,“保险+期货”保障了种植户在受到自然灾害或在农作物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收入不减,可以提高种植户种地积极性。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期货”利用市场化手段补偿养殖企业与养殖户因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兜底”生猪养殖价格。
政策护航推动“保险+期货”稳步发展
据了解,从201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要求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优化“保险+期货”模式。2019年10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针对玉米、大豆临储政策取消,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大的问题,我省早在2015年就开始引导经办机构在“保险+期货”方面做出一些有益尝试,探索利用市场手段,综合应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有效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
据统计,自2016年引入“保险+期货”项目试点落户我省至今,南华期货利用“保险+期货”、场外期权、“期货价格+价差收购”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共承做大豆、玉米等各类项目数量达到56万吨,面积达到325余万亩,承保农户数4.5万,累计为农户赔付近1.5亿元。
龙江种养领域“保险+期货”全面开花
据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介绍,2019年,“收入险”项目成功落地国家级贫困县海伦,不仅成功保障了参保农户的利益,而且提升了大商所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该项目既是大商所首个大豆“保险+期货”县域覆盖扶贫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至今,承保面积最大、保障数量最多、单项目赔付额最高的大豆品种项目。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作为该项目收入保险的主承保方,在海伦市承保大豆收入保险面积达到152.96万亩,涉及现货量25.02万吨,覆盖全市23个乡镇,投保户数达到23784户,总保费达6730.16万元。2019年末共向3.3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收入保险赔款9772.83万元,有力保障了海伦当地豆农的种植效益。
“我是尝到‘保险+期货’的甜头儿了。”海伦市双录乡双建村村民张德芳说起自己参加“保险+期货”的事儿,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2020年他为自己种植的139亩大豆投保“保险+期货”收入保险,缴纳保费695元,因遭受雹灾、涝灾导致99亩大豆受损,最终获赔20813元,亩均赔款210元。
来自黑龙江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省“保险+期货”累计开办了93个项目,保费收入4.13亿元,累计承保种植业保险759万亩,提供风险保障56.78亿元,赔款金额4.14亿元。承保标的涵盖了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有效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并满足高保障需求。以2019年桦川玉米收入保险产品为例,亩均赔款高达268元,是传统政策性玉米保险亩均赔款的2.7倍。
为了让国家好政策更好地惠泽黑土地,我省金融机构一直在努力。2016年,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开展农作物“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由最初的价格险逐步过渡到收入险,品种也增加为大豆、玉米和粳米。2019年该公司同时开展了大商所三个“保险+期货”全县域覆盖试点项目:“保险+期货”九三玉米收入保险试点、“保险+期货”海伦大豆收入保险试点、“保险+期货”赵光农场大豆收入保险试点。2019年8月公司积极配合大商所粳米期货上市,开展了全国首单“保险+期货”粳米价格保险试点。
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保险+期货”项目不仅在种植业保险方面落地开花,也逐步在养殖险方面开展有益尝试,为我省养殖户及养殖企业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障。2021年1月8日,我国首个活体畜牧期货品种——生猪期货上市,我省首张生猪“保险+期货”保单落地海伦市。此次“保险+期货”保单的落地,预计为被保险企业承保生猪16吨,提供风险保障49.09万元,将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为地方扩展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