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连续多年把“期货+保险”这件工作写进中央1号文件。正是因为这件工作是非常优秀的衍生品工具的应用。在《期货和衍生品法》第四条中明确表明:“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法律层面上的“推动”让人倍感决心。
千百年来,谷贱伤农一直伤害着农户的生产工作。丰收意味着“烂市”,可怕到农民宁肯让作物烂在地里,也不愿在市场上售卖。欠收又意味着农产品危机,会很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如果农户都有保险,农业的生产经营会有很大的改变。
期货+保险的逻辑:农户负责种地,政府和农户共同出资购买保险保护自身利益。而保险就是每地每年我们保证农户的收入不低于某个数字(比如2000元,和具体品种以及地域有关)。如果一年到头你的收入很高,高于2000元,那这个保险就不被触发,如果一年结束你每亩地的收入低于2000元,那保险公司就会给你理赔差额。所以种地的收入很大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价格。那么保险公司怎么保证给农户理赔呢?保险公司需要找期货公司进行“再保险”,在市场中购买期权,来防止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巨幅的波动。这就形成了“农户+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某种意义上做到了“旱涝保收”。
为什么这个模式这么重要,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农户们都有了这份保险,他们就可以安心的进行农业生产。保证农户收益的同时,可以让中国的脱贫工作难度降低。除此之外,如果农业生产者都有了类似的保险,那种子公司就可以把种子提前赊购给农业生产者,银行就更愿意给这些有保险的农户发放农业贷款。可不要小看这个模式,这使得中国的三农问题得到非常大的改变。
这和我们自己的投资有什么关系呢?农业生产最讲究天时,而“期货+保险”业务本质意义是,帮助一部分人解决了天时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于广大股票投资者而言,也非常需要天时,因为我们所拿的权益类资产会受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买卖股票又何尝不是在地里进行农业生产呢?
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想请问大家,如果你买了一个指数基金,这时候产品在封闭期内或是马上要经多一个小长假,导致我没有办法进行头寸的调整,面对这种短期的风险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这个问题相当于我们在种地,下周很有可能就迎来一次龙卷风。龙卷风过境之后,我们的农产品到底会怎么样还不知道,春节回来以后我们手里的股票头寸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手里的权益类头寸购买短期保险。
我相信大家都不否认,我们所有的投资和生产经营都要看“天时”,而“天时”的预判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值得欣慰的是,国家给了我们很多对抗“天时”波动的工具。具体这些工具如何选择,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联系在下方留言。
对自己的头寸不放任,努力管理风险,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积极进行应对,这就是衍生品人应做的事情,我称之为衍生品精神。衍生品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积极的思考,应当以什么样的组合,什么样的工具,去应对现在的“天时”。虽然工具没有办法完全帮你消除所有的风险,但至少会让你比不用工具的人有优势。在投资的世界中,残酷的是我们要超过的并不是老天爷,而是周围其他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