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杂志】安徽:“一卡通”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安徽:“一卡通”解锁
乡村振兴“密码”
文/彭小松郑斌顾帆
作者单位: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安徽省按照国务院关于高效办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工作要求,紧扣便民、利民、惠民,以“小卡片”服务“大民生”,聚焦社保卡在乡村基层的应用,全力打造应用互通、待遇联通、服务贯通的“一卡通”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建设党建信用码
实现一卡通享
“今天的体检,我直接享受了与等级相对应的5折优惠。”9月2日,黄山市3A级农村信用户李先生一早来到黄山市歙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医院的工作人员扫描了李先生的电子社保卡后,“党建+信用”服务平台自动核验了他的信用等级信息。李先生和王先生是同村的邻居,他们在农村信用户评定时,分别被评为3A级和2A级,当天的体检,王先生也享受了对应信用等级的7.5折优惠。
为了让信用评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和推广,“党建+信用”服务平台提供了多种评级结果应用的实现方式。2022年,安徽省确定将电子社保卡作为农户信用码,建设党建信用码。“具体来讲,就是将农村信用体系和电子社保卡相结合,围绕信用结果运用便捷化目标,通过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为信用户身份识别赋码。”安徽省数字信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磊介绍,持卡人在乡村超市、就医购药、助农贷款等各场景中出示电子社保卡,自动识别“信用户”人员身份和信用等级后,即可享受优惠政策,彻底解决了“信用户”身份和信用等级识别难等问题,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目前,“党建+信用”服务平台已上线25个全省通用礼遇场景,上线信用商超、公交出行、医疗健康、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各市礼遇场景2186个,各市共设置4128个线下兑换网点。
2024年,安徽省建成了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线上专区。线上专区汇聚就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领域线上应用服务,已上线“安徽医保”“安徽人才”“党建引领信用村”等服务。
打造应用示范村
实现一卡通用
虽然乡镇及以下基层群体的持卡量很大,但由于用卡场景少、用卡设备缺乏等原因,社保卡在基层应用效果不理想。基于此,近年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支持、鼓励各地创新推动社保卡在乡村应用。
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常住人口434.3万人,超半数居住在乡村。为了让广大乡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六安市通过建设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示范镇(村),把分散的场景集中起来,让群众亲身体验到社保卡使用的便捷,逐步培养群众的用卡习惯。
同时,结合高效办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工作,六安市还不断拓展场景应用,推动特定人群持第三代社保卡免费乘车,实现智慧党校、数字茶园、校园“一卡通”、信用超市等近20个场景融合应用。其中,社保卡作为茶农种植、采摘、销售环节的实名认证媒介,在维护六安瓜片品牌的同时,也为农户卖茶结算提供了便利。数字茶园系统对核心产区茶园进行测绘编号,及时监测温湿度和虫情;茶农通过刷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可以进行实名认证、销售茶叶、资金结算,这不仅让茶叶溯源有依据,也让六安瓜片品牌质量更有保障。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实现一卡通联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大部署。安徽省主动顺应群众需求,持续聚焦基层高频应用,利用社保卡广覆盖、多形态、高安全、易定位等特点,探索“实体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各方渠道App”的服务范式,有效提振乡村经济,形成政府惠民生、群众得实惠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良好局面。
“现如今,芜湖市广大农村居民普遍认同,手里的这张社保卡就是自己的‘工资卡’。”芜湖市人社局信息中心主任万一东说。近年来,芜湖市锚定农村各类资金补贴发放银行账号不统一的难点痛点,全力推动资金发放一卡通,城乡居民养老金及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通过社保卡发放。“我的养老金、高龄补贴、耕地补贴和粮食补贴都是发到社保卡,真是省心多了。”芜湖市下属的无为市蜀山镇的赵大妈说。
9月4日一大早,70岁的村民吴大爷就拎着鸡蛋来到路边公交站,准备乘坐城乡公交去城里卖鸡蛋。实际上,不管是市区公交、城乡公交还是城际公交,吴大爷只用一张社保卡就能实现通乘,而且还能享受免费乘车的优惠。近年来,安徽省深入推进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移动支付等领域应用向基层乡村深入,在实现全省16个市2806条公交线路、7条轨道线路支持社保卡乘车基础上,积极推进县级以下基层公交线路的全覆盖。为做好基础支撑,安徽省人社部门加大与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将敬老卡、学生卡、献血荣誉卡等各类卡(码)加载到社保卡。持卡人凭借社保卡就可享受对应的优惠,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