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店铺退货量有点高,很多退回来的快递包裹都没有拆开过,而且是一次批量打印几十个快递面单,我这是遇上了薅运费险羊毛的么?”一位服装电商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
业内人士认为,治理薅运费险羊毛乱象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关部门、电商平台、保险公司、商家等共同合作,建议加强各主体之间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消费者退货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识别可疑退货行为。
钻运费险规则空子套利
“薅运费险羊毛并不难,只要会网购,就可以上手操作。”做薅羊毛生意的白先生向记者介绍,买家需要在电商平台下单,待货物送到之后申请退货,就可以获得运费险赔付,赚取运费险赔付款与退货快递费之间的差额。
在这一过程中,快递成本成为影响套利空间的关键因素。记者调研了解到,这些专业羊毛党往往选择与快递站点合作的方式,通过批量寄件降低快递成本。“我这里有专门的仓库,与我合作的买家不需要自己收货,把快递寄到我这里,有专人进行快递的收货和退货。”白先生说,他与当地快递公司有合作,批量寄件费用较低。
部分快递站点会主动加入这一产业链。广州番禺区某快递站点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快递重量低于“首重”,每单寄件成本可低至3元以下。该负责人透露,当前已有薅运费险羊毛的散客、专业团队与其合作,将这个快递站点地址作为羊毛党的收货地址。
除控制快递成本之外,在实际操作中,专业羊毛党对要薅的电商平台商家、商品品类等都有一套筛选标准,在设置收货地址、提供退货理由等方面也有一定技巧,以确保顺利获得运费险赔付。
除了赚取运费险赔付款与退货快递费差价之外,还有一些羊毛党通过开设网店“自卖自买”的方式,虚构交易和物流订单,获取运费险赔付。羊毛党赵先生告诉记者,买家要有店铺和网购账号,用自己的网购账号在自己的网店内下单,再用两个账号分别操作发货、申请退货、同意退货等操作,形成交易闭环,从而获得运费险赔付。在这一过程中,发货和退货的物流订单都是虚构的。
在社交平台上,有些专业羊毛党将薅羊毛攻略包装成“创业项目”,通过兜售这些所谓的技巧来获利。赵先生称,除了薅电商平台的运费险羊毛之外,他还靠收取学员学费来获利。
推高商家运营成本
运费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网购过程中因退换货而产生的运费纠纷,保障消费者和商家权益,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然而,薅羊毛现象的出现使得部分商家退货率上升,商家的运费险保费逐渐增加,从而推高运营成本。
对于薅羊毛导致的非正常退货行为,淘宝店家并非没有察觉。一位卖百货的商家总结了此类订单的特点:下单的大部分是新账号,每单价格较低,大部分是买10元以下的商品,并且很多快递包裹没有拆封就被退回。
薅羊毛行为给商家带来烦恼,部分商家通过向平台、快递公司投诉的方式来维权,但有商家坦言:“这些人会换号薅。”也有部分商家在无奈之下关闭运费险,但此举无疑会给店铺销售额造成影响。
记者注意到,针对这些问题,电商平台、保险公司等采取了一些措施。今年9月,淘宝推出“退货宝”,优化退换货规则,降低商家经营成本,在“双十一”期间部分商家的退换货成本最高降幅可达58%。同时,针对退货包运费场景下的异常行为,淘宝进一步优化数据模型,提升对异常行为的识别能力,防范羊毛党出现。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记者调研了解到,在电商平台、保险公司采取一系列举措之后,部分电商商家遇到的薅运费险羊毛案例有所减少。业内人士表示,治理薅羊毛乱象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关部门、电商平台、保险公司等主体通力合作,加强数据共享和风险预警,以减少此类现象发生。
有电商商家表示,使用淘宝“退货宝”之后,自己店铺的退货量有所下降。羊毛党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尤其是10月份之后,一些大的电商平台修改了运费险规则,这些平台的羊毛不太好薅了,一些订单无法赔付。”据记者调研了解,在头部电商平台获利空间被压缩后,羊毛党有向中小型电商平台转移的趋势。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薅运费险羊毛行为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有利益的驱动。同时,在当前技术手段下,仍存在羊毛党通过钻规则的空子来套利的空间。
业内人士提醒,薅羊毛行为可能构成骗保,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永生表示,如果消费者明知其退货行为并非出于真实需求,而是为了获取运费险的赔付金额,这可能构成欺诈行为,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