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都有选择,有的时候选择越多,却会越让人纠结。
买保险也一样。
比如选缴费期,经常有人问:
是尽快交完好,还是交得越久越划算?
有人嫌每年缴费太麻烦,打算一次性付清。
也有人说长缴比短缴保费更贵。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选呢?
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下图免费咨询:
01
保险缴费期有哪些选择?
缴费期大体上分为两种形式:趸缴和期缴。
趸缴指的是一次性付清保费;
买过保险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投保是一项烧脑的数学题。
我们以为例,来看看选择不同缴费期时,对应的保费。
以30岁男性,保额30万,保终身,不含身故责任为条件:
(和泰超级玛丽5号缴费年限与保费对比)
可以直观地看到,缴费期越长,年交保费越少,但总保费会越多。
比如10年缴费,比30年缴费尽管每年多交3609元,但总保费却少交27510元。
那么是不是选最短缴费期就是最好的呢?
02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重疾险这类保障型产品,比起10年缴费,奶爸反而会更推荐30年缴费,原因有以下三点:
1、减轻缴费压力
尽管拉长了缴费期限后需要交的总保费增加了,但每年需缴的保费减少了。
这些钱可以用在家庭支出或投资理财上,减轻个人负担。
不仅如此,奶爸也有强调过,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额。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拉长缴费期,达到花最少的钱买到最高的保额的目的。
举个例子:
30岁的李先生,打算投保30万保额、保至终身的重疾险,年保费预算只有3500元左右。如果选择30年缴费,这个预算可以有超级玛丽6号、达尔文6号、疾走豹1号等多种选择;如果选择10年缴费,则大大超出了预算,只能通过降低保额来减少保费。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钱更多是花在衣食住行上,剩下用来买保险的支出并不多。
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延长缴费期来把保额做高的同时减小缴费压力。
2、加大保费豁免几率,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重疾险大多自带被保人豁免责任。
即在缴费期内出险且符合条款的情况下,那剩下的保费就不用交了,而保障依然有效。
保险的本质是以较少的钱来换取更高的保障。
选30年交,万一交费前几年出险,则可以豁免后续保费,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对比之下哪个更划算就不用奶爸说了吧。
3、考虑通货膨胀,将来的钱价值没有现在高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虑:如果一直身体健康,那30年缴费比20年缴费多交了那么多钱,岂不是很亏?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吃亏了,但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通货膨胀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70、80年代,当个万元户是多少人毕生的终极目标,而放在现在,1万元甚至连一平米的房都买不到。
所以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问题,期限拉长反而更有好处。
03
什么情况适合短期缴费
当然,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的,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短期缴费会更有利。
1、收入时高时低,无法保证收入稳定
虽说长期缴费杠杆率高,但也需要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交保费。
而对一些自由职业者来说,他们的收入是不稳定,无法保证未来二十年三十年都有足够的资金来交保费。
因此有的人会希望在自己经济宽裕时尽快把保费交完,就会选择短期缴费。
2、年龄偏大,担心退休后资金不够或是忘记缴费
还是以重疾险为例,年龄偏大的朋友投保时,不仅要面对繁琐的健康告知,还要面临不小的缴费压力。
一般退休后,收入没以前多了,记性也开始不好起来,可能会出现忘记缴费的情况。
而且年龄大就算拉长缴费年限,总保费也较高。
因此,在有一笔闲钱的情况下,早点把保费交完,专款专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3、买的是理财险,短缴可能收益更高
想必大家一定会好奇,为什么理财险缴费期限短,收益反而会高?
同样举个例子:
30岁男性,投保,总投入100万保费,保至终身,60岁起按年领取年金。
来看看不同缴费期限,对应的收益。
这款产品的收益由2部分组成:累计领取年金、当年现金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4个缴费期内,一次性交在不同年龄段的现金价值和累计领取年金,都要高于其它缴费期。
我们可以参考滚雪球原理,前期投入的本金越多,雪球滚动起来的收益也会更大。
目前比较推荐的理财险,奶爸也有做过测评,详情可查看。
当然了,以上只是以其中一款年金险举例,
实际上,并非所有理财险都是缴费期越短收益越高,买之前一定找专业人士具体测算。
04
奶爸总结
相信看下来大家也应该了解了缴费期,也知道该怎么去选择了。
当然也并没有说有绝对正确的缴费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