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是指因工作起因致使职工发生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工伤赔偿是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的对工伤赔偿金额实行规定的。工伤赔偿涵工伤医疗补助、工伤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亡补助和丧葬费等。
2017年我国对工伤赔偿实了调整。一级至四级工伤伤残待遇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以此类推。同时工伤等级分为一至十级,依照伤残等级的不同,赔偿也有所区别。
2023年,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合同期满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007年底前享受伤残津贴的1-4级工伤人员(不包含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工伤人员)。
(1)1-4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的调整。
(2)依据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核算2024年度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工伤职工护理费待遇。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赔偿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在工伤赔偿期间,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同时劳动合同期满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伤保险基金还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在工伤赔偿进展中,劳动合同的止或解除对赔偿金额有必不可少作用。依据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伤保险基金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这意味着,在劳动合同止或解除时,职工可额外获得一笔赔偿金。
工伤等级是确定工伤赔偿金额的关键因素。依据伤残等级的不同,赔偿也有所区别。工伤等级越高,赔偿金额越高。职工在发生工伤后,应该及时实工伤等级鉴定,以保障本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