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基本盘:东南亚六国占据全球7.6%的人口及4%的最终消费支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东南亚六国人口6.06亿人,占据全球总人口的7.55%,2023年东南亚六国实现GDP3.6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GDP的3.47%。我们对比中国和东南亚家电总量,东南亚六国占据中国人口的43%,从家电总销量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21%,受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家电价格低于中国,从家电总销售额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16%。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布局:品牌培育,制造先行。东南亚布局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如越南主要是吸尘器、手机、彩电产业聚集地,而泰国主要是空调等制冷电器产业,为东南亚最大白电生产基地;考虑到关税、海运成本、现地交付、配套售后,中国企业加快在东南亚市场的制造布局。短期来看,东南亚建厂出口面向欧美市场,降低成本且通过产能转移规避风险,长期来看,本土化布局提升品牌知名度,深度挖掘当地市场。
风险提示。终端竞争激烈,品牌国际化进度缓慢。
正文
1.如何看东南亚的家电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1.1东南亚(六国)在全球占比:人口7.6%,GDP3.5%,消费4.0%
从人口上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东南亚六国人口6.06亿人,占据全球总人口的7.55%,2023年东南亚六国实现GDP3.6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GDP的3.47%,东南亚六国GDP比重呈现提升态势。从消费体量上看,东南亚六国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全球比重为4.04%。
对比中国,中国人口占全球17.6%,GDP占全球16.9%,最终消费支出占全球17.07%。
1.2家电总量与中国对比:销量为中国的21%,均价有巨大提升空间
我们对比中国和东南亚家电总量,东南亚六国占据中国人口的43%,从家电总销量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21%,受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家电价格低于中国,从家电总销售额来看,东南亚六国白电+黑电占据中国的16%。
产品价格来看,东南亚六国冰洗产品的均价只有中国的66%和80%,我们判断背后主要受到产品结构因素影响。洗衣机来看,东南亚六国全自动洗衣机销售量占比仅有62%,而对比中国全自动洗衣机基本已经全部普及,占据总销量的95%。冰箱来看,400L以上的大容量冰箱销售额占比仅为35%,销售量占比则更小,而对比中国,400L以上的冰箱销售额占比已经超过50%,我们认为随着东南亚消费水平的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有望拉动整体均价的上行。
1.3发展阶段与中国对比:相当于2010年左右水平
东南亚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内部差异较大。从人均GDP来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内部分化差异大,新加坡经济发展领先,人均GDP高于中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相当,其余四国人均GDP落后于中国。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3年中国人均GDP为1.2万美元,城镇化水平约为64%。
新加坡马来西亚:2023年新加坡人均GDP6.5万美元,城镇化率100%,发展程度高于中国;2023年马来西亚人均GDP1.2万美元,城镇化率79%,发展程度与中国相当。
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2023年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人均GDP为4248美元、6385美元、3668美元、3817美元,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007年、2012年、2006年、2006年。2023年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城镇化率分别为59%、54%、48%、39%,分别相当于中国的2018年、2014年、2009年和2003年。
整体上来看,东南亚各国经济水平从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来看,新加坡发展程度高于中国,马来西亚基本同中国相当,印尼、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相当于中国的2005-2015年左右的发展水平。
回顾国内的家电行业发展,国内家电行业在2000到2012年经历快速增长期,随着家电政策刺激的逐步退潮,家电保有量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以后家电行业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行业进入了产品结构逐步升级的新阶段,根据中怡康监测的价格数据,我们发现2012年-2020年期间,国内线下市场冰箱洗衣机均价从2891元和2061元提升至4740元和3375元,价格提升了64%、64%。
根据欧睿数据,东南亚六国2018-2023年家电行业GAGR为5%,目前东南亚从渗透率角度已经和我们2010年左右相近,我们判断东南亚家电市场有望逐步步入产品结构升级阶段,对标国内2010年以后的增速水平及目前与国内的价格差异水平,我们判断东南亚家电市场仍有望实现5%-10%左右的行业增速。
2.不同品类表现分化,中资品牌话语权提升
2.1品类表现:彩电冰箱渗透率达到80%,空调渗透率仍有待提升
中国家电品类渗透的节奏上来看,中国城镇渗透品类依次是洗衣机、彩电、冰箱、空调,中国农村渗透的品类依次是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
东南亚家电品类渗透的节奏上来看,呈现出和中国类似的发展路径,彩电较早实现普及,而空调的渗透相对靠后。整体上看,我们按照人口数量作为权重,我们测算2023年东南亚六国家电每百户拥有电视及冰箱约80台,拥有空调及洗衣机约50-55台,拥有电风扇约145台。
2.2竞争格局:日韩品牌占优,中资品牌话语权提升
变化:相对于2018年,中国品牌(包括收购品牌在内)在东南亚国家的份额提升显著,与风头正劲的韩国品牌直面竞争,日系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失守,份额在过去五年期间一路下滑,唯有在空调领域仍保持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3.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的渐进式发展
3.1黑电领域:最先布局,品牌为先,营销当道
彩电领先白电布局东南亚市场。中国彩电品牌在家电领域走在了出海东南亚的前列,1998年康佳在印尼合资建厂,1999年TCL通过收购彩电工厂进军越南市场,2000年长虹在印尼建厂,彩电相对于白电更早开始进行东南亚布局的领域。
TCL在1999年开始布局越南市场,2019年启动越南平阳工厂建设,从东南亚辐射北美市场。目前来看,TCL在越南的业务一个职能是供应越南以及东盟的市场,第二个职能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品牌竞争激烈
营销方面,TCL和海信均持续在体育领域加大投入。海信在世界杯、欧洲杯等世界级赛事持续营销,TCL多次成为美洲杯足球赛事全球官方赞助商,中国品牌逐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3.2白电领域:渐进式发展,从产能到品牌
泰国为东南亚最大白电制造国。多年来,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主要生产商已相继在泰国建立了工厂,泰国成为全球除中国外的白色第二大生产制造大国,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全球白电制造产业链的重构,泰国比较成功地承接了日韩及中国转移出来的工厂产能。
3.3小家电领域:规避产能集中风险,品牌的尝试性投入
越南为吸尘器产业聚集地,产能布局领先,品牌仍在培育。
品牌布局:尝试性探索。目前更多是新消费小家电品类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品牌的布局,如扫地机品类中的石头、追觅、云鲸,个护电器的徕芬等,东南亚年轻群体多,对新品类的接受度更高,因此众多新兴品牌愿意进行一定资源和品牌的投入。
3.4总结:短期未雨绸缪,长期主义下的品牌国际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的投资不断增多,并且呈现产业集聚的特点,对于家电企业来讲,众多家电企业考虑转移产能到东南亚的因素主要有:综合成本、客户要求、本土化等。
第一,短期来看,面向欧美市场,降低成本且通过产能转移规避风险
过去十年间,美国家电进口市场中,中国的份额在不断降低,而墨西哥份额提升明显,与此同时,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过去十年在美国家电进口市场中的份额,也有较大幅度提升。短期来看,东南亚的成本优势主要有:(1)生产成本:由于东南亚地区人力成本低于中国,若未来人工效率提升,东南亚生产成本有望低于中国;(2)税收优惠:东南亚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投资,政府提供了额外的税务优惠,切实实现成本的压缩;(3)关税成本:中国企业加快在东南亚等地区的产能布局,以主动规避未来潜在的关税。另外,众多代工为主的生产企业应客户要求在东南亚建立产能,以求稳住自身在大客户的采购份额。
第二,长期来看,提升品牌知名度,本土化深度挖掘当地市场